长城网讯(徐清铭)为宣传农产品消费知识,提高大众科学认知水平,引导放心消费,河北省农业农村厅联合长城新媒体集团共同推出农安科普宣传专栏,充分利用网络媒体科学解读农安热点问题,传播普及农安科学知识。本期从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专家集中辟谣果蔬谣言等问题进行重点解读,剖析更多敏感话题,解决民生疑虑。
众所周知,果蔬类食品在膳食平衡中占有重要地位,其营养价值不容小觑。“天天吃水果、顿顿有蔬菜”已成为消费者广为流传的民间佳话。但农产产品的食品安全问题也是消费者尤为关心的。最近一段时间,一些关于如何挑选蔬菜瓜果的说法受到消费者的广泛关注,然而在这些说法当中并不全是正确的。对此,农业农村部组织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专家针对下述话题进行了集中辟谣。
生长中的黄瓜。徐清铭 供图
黄瓜“带刺”与植物生长调节剂有关?
网传“98%的黄瓜都是用了药,黄瓜尖儿有突起就是打药的;黄瓜刺儿多且密集就是用了激素。”对此,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所质量安全与检测技术研究室主任、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徐东辉表示,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徐东辉介绍,黄瓜尖儿有突起现象的确可能使用了如2,4-滴和氯吡脲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杭州)对黄瓜中的2,4-滴和氯吡脲残留进行了风险评估,结果表明,其慢性膳食暴露量分别在安全参考剂量的0.146%和0.005%以下。因此,食用施用过2,4-滴或氯吡脲的黄瓜是安全的。徐东辉认为,黄瓜果实带刺的现象,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是黄瓜新鲜程度的一个外观表征。但黄瓜果实是否带刺、带刺多少,主要取决于黄瓜的品种特性,与植物生长调节剂并没有必然的关系。由此可见,黄瓜“带刺”与否和植物生长调节剂无关。
生长中的西瓜。徐清铭 供图
网传市售多数西瓜是催熟的,瓜蒂突起就是用药了?
近日,网传市售多数西瓜是催熟的,瓜蒂突起就是用药了,正常的西瓜是平的或是凹下去的,催熟西瓜是瓜农自毁销路的做法。对此,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杭州)王强、宋雯两位专家给出解释。“西瓜是催熟的,瓜蒂突起就是用药了,正常的西瓜是平的或是凹下去”的说法是错误的。专家认为,当前,市售西瓜绝大多数是自然成熟,设施、地域等栽培调控可实现西瓜周年自然成熟上市;自然成熟的西瓜甜,催熟西瓜酸,无催熟的必要性。对于“西瓜的外形、瓜蒂是否突起属于西瓜品种特征形态,除少量受发育中各种条件影响的畸形外,正常的西瓜都有其品种特征形态。”专家进一步指出,个别畸形西瓜说是普遍现象,并通过媒体广为传播,是误导消费者的行为。即使催熟西瓜使用乙烯利,抑制内源生长素的合成,促进果实成熟。有实验表明,乙烯利催熟西瓜,瓤是红色的,但籽全为白色,且发酸口,瓜农完全没有必要这样做。
生长中的番茄。徐清铭 供图
“囊肉分离”“皮红肉青”反应的是番茄成熟度,不是食品安全问题。
近日,网传西红柿囊肉分离是打药了,颜色泛红但较硬就是打药的。对此,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杭州)专家王强、徐明飞认为,“囊肉分离”“皮红肉青”反映的是番茄的成熟度,不是食品安全问题。专家认为,番茄按果实硬度可分为硬果、软果两种,因此番茄的软硬是一个品种问题。有的番茄“囊肉分离”“皮红肉青”,是未完全成熟番茄的外观特征。番茄呈现红色是番茄红素积累的结果,伴随着番茄的逐渐成熟,番茄红素由外向内逐渐累积。未完全成熟的番茄才表现出“囊肉分离”“皮红肉青”的现象。专家表示,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乙烯利催熟未成熟的青番茄,青番茄会不断着色,在未完全进入成熟阶段而成为“囊肉分离”“皮红肉青”番茄。
生长中的樱桃。徐清铭 供图
市面上99%的樱桃都用了膨大剂说法并不属实。
近日,网传一段关于大樱桃的视频,内容是市面上的大樱桃99%都使用了膨大剂,大樱桃使用膨大剂后果个翻番、果核无仁、早熟(可提前约半个月上市)。对此,青岛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教授聂继云表示,大樱桃的果实大小与品种有关。视频中说12克、13克是大樱桃的果实生长极限,事实并非如此。调查结果显示,市面上很难见到单果重超过20克的大樱桃。因此市面上99%大樱桃都使用了膨大剂,使用膨大剂能使大樱桃单果重量翻番,达到26克这种说法与事实不符合。
目前,在我国露地樱桃园不使用膨大剂,只有个别大棚樱桃园使用膨大剂,聂继云表示,樱桃上使用的膨大剂都是微毒或低毒的,不会对樱桃产品安全和消费者健康造成风险。其实,膨大剂属于植物生长调节剂,而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一类农药。在我国,根据《农药管理条例》,某种农药产品如果已在某种作物上登记,则该农药产品即可在该作物上使用,只要其使用符合产品标签的规定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