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19年底,河北省60岁以上老年人达1518万,占总人口比例的20%,高于国家1.9个百分点,属于中度老龄化。预计20年后,河北省老龄化将超30%,进入重度老龄化。
老龄化形势日益严峻,养老之困如何破题?河北省政协常委、河北省政协人资环委主任李晓明认为,推动社区街道居家养老已成为当务之急。
在重阳节来临之际,河北省政协人资环委在前期6个月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围绕“推动社区街道居家养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开展专题协商,邀请省直有关部门与部分政协委员、康养企业代表结合调研和工作体会,深入剖析问题症结,共同探寻推进社区街道居家养老的思路和举措。
⚫调动社会力量参与,补齐服务设施短板
走进石家庄桥西区振头街道综合居家养老服务中心,95岁的郑爷爷乐呵呵地在按摩椅上体验新功能。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郑爷爷患有脑梗、高血压等多种疾病。前些年,70多岁的女儿为了照顾他忙得焦头烂额。2018年石家庄市振头街道的综合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成启用后,郑爷爷便入住了,在专业人员照护下,身体情况日趋稳定,人也变得热情开朗起来。
10月20日,邢台市南和区贾宋镇中心卫生院长期护理康复科医务人员在帮半失能老人做康复训练。近年来,南和区依托长期护理保险,积极推进医养结合工作。目前,全区享受长期护理保险重度失能群众916人,其中医疗专护203人,居家护理713人,改变了“一人失能,全家失衡”的状况。河北日报记者 赵永辉摄
2018年起,河北省委、省政府连续3年将社区居家养老设施建设列入“双创双服”20项民心工程强力推进。一组数字印证了决心和力度:截至2019年底,全省已建成符合标准(750平方米以上)的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311家,覆盖90%的街道;社区日间照料服务站(点)2358个,覆盖67.3%的城镇社区。
河北省民政厅二级巡视员、养老服务处处长黄正权介绍,今年预计新(改)建城镇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40个,将实现街道全覆盖。新(改)建社区日间照料服务站(点)400个,突出为社区老年人提供日间照料服务。
“老旧小区老年人居住密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旺盛。”委员们在调研中发现,由于老旧小区没有空间,养老服务设施配建困难,老年人服务需求得不到满足。
补齐基础设施短板,亟须啃下老旧小区服务设施这块硬骨头。
河北省政协常委、九三学社省委专职副主委王建民结合调研情况提出,应加快城市养老服务设施专项规划编制,规范城市建设养老机构设置用地配套办法,解决社区和居家养老场所难题。
市场有需求,企业也有积极性,然而信息不对称成为企业“大展拳脚”的绊脚石。河北利鑫集团董事长宣武兵道出了众多企业家的心声:“希望有关部门利用好政务网站和省、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信息化平台,及时发布相关信息,吸引更多社会资本进入。同时加大市场准入和政府购买力度,在土地取得、康养政策倾斜、财政补贴和融资渠道上给予支持。”
⚫填补专业人才缺口,补齐人才队伍短板
家住石家庄市裕华区的王秀兰老人今年85岁,瘫痪卧床多年,腿部活动不便,起居出行都要依靠轮椅。作为家中独子,宋晓华感觉压力山大。近日,他向记者坦言,最棘手的问题是很难为老人找到专业护理和康复训练服务人员。
为了找一个合适的保姆照顾偏瘫在床的母亲,宋晓华已接连试用了不下5个保姆。然而,一次次的失望,让他深感无奈。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我省养老服务产业存在较大人才缺口。不少养老机构负责人也向记者“吐槽”道:“现在护工难招,岁数大点的老人需要24小时陪护,特别是对不能自理老人要喂饭、翻身、帮助大小便,这样的活一般人干不了。”
不仅如此,养老护理人员还面临社会地位低、流动性高,收入待遇低、劳动强度高,学历水平低、平均年龄大等现实困境。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近年来,河北省在养老服务人才培养上不断发力,深入开展养老院服务质量建设专项行动,建立起了省、市、县、机构四级培训体系,两年培训包含居家养老服务人员在内的养老服务从业人员1万余人次。支持全省大中专院校开设护理专业,近10年来河北省护理专业总毕业生近25万人,在满足医疗机构需要的同时,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护理人才需求提供了一定支撑。
10月20日,邢台市南和区贾宋镇中心卫生院长期护理康复科医务人员在帮半失能老人做康复训练。近年来,南和区依托长期护理保险,积极推进医养结合工作。目前,全区享受长期护理保险重度失能群众916人,其中医疗专护203人,居家护理713人,改变了“一人失能,全家失衡”的状况。河北日报记者 赵永辉摄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人才的养成也非一时之功。宣武兵建议,应从政策层面建立人才职业化发展体系,同时,发挥本地高校、高职、中职院校平台作用,采取鼓励开设新专业、委托培训等多种形式,促进提升我省养老产业从业人员整体水平和供应量。
王建民呼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对医学院校毕业生从事医疗养老服务的,给予特殊岗位补贴,让养老护理员的劳动创造和社会价值在全社会得到尊重,促进养老事业可持续发展。
黄正权表示,河北省民政厅将继续加大养老服务专业型人才力度,满足医疗机构需要,为社区居家养老的护理需求提供人才支撑。
⚫创新服务供给模式,补齐服务能力短板
“每天就窝在家里这个‘一亩三分地’里,就连客厅里有几块砖,哪块有破损都数得一清二楚。”今年87岁的李奶奶家住石家庄市新华区联盟小区,10年前老伴去世后,她就过着独居生活。“孩子们倒是经常来,但看一看很快就忙自己的去了。”刚刚“热乎”起来的心窝又复归寂寞。
空巢又空心,是河北省许多独居老人面临的共性问题。据统计,目前河北省有近50%的老年人处于空巢或留守状态,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逐步从简单的生活照料向多层次、多样性、个性化转变。
结合调研实际,委员们认为,关爱空巢老人,应当统筹社会各类资源,引导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项目研发,推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创新,积极构建具有河北特色的多层次、多支撑、多主体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
近年来,河北省一些地方不断探索创新,逐步形成了具有本地特色的医养结合模式。
邢台市打造计划生育家庭养老照护模式、“医养一体·两院融合”农村模式、医养联合体城市模式、“医养教”综合体模式等四种医养结合模式。石家庄突出失能失智和计生特殊家庭重点人群,建立“医养扶一体化”服务保障机制,推进家庭医生签约和重点人群健康延伸服务。这些经验做法有力促进了医养结合工作的开展。
居家养老的老年人健康、家庭、收入等情况各不相同,在河北省政协人资环委调研组看来,提供个性化有针对性的服务应成为未来养老服务业的一个着力点。
“通过共同缴费的方式筹集资金,为失能人员的生活照料以及相关的医疗护理提供费用保障,有效解决失能人员基本生活照料和医疗护理等所需费用问题。”调研组提出,上海、山东及河北省巨鹿县等地的实践表明,推进长期护理险不仅不会增加医保基金负担,反而能够节省医保基金,有利于推进分级诊疗、缓解医疗压力,更有利于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难题。
如何让每一个老年人生活得更舒心、更有保障?委员们在你来我往的协商中凝聚了共识。委员们表示,养老产业是“夕阳人”的“朝阳产业”,随着“适老化改造”“互联网+养老”“智慧养老”等新型养老模式崭露头角,养老生活未来可期。(河北日报记者高原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