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频道 > 原创新闻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同心奔小康⑯】朗口村:党心凝聚民心 同奔小康征程

来源: 长城网  
2021-04-22 00:35:00
分享:

  长城网记者 李亮亮

  20年前的辛集市南智邱镇朗口村,人口众多,交通不便,村里百姓仅仅依靠土里刨食维系生活,被大家戏称为“烂口村”。生活穷苦,村里失去了民心;没有民心,发展就成了空谈。

  近日,我们来到了朗口。这个曾经的“烂口村”,如今房屋干净整洁,道路宽阔平整,街边花红柳绿,公园设施齐全,村民们漫步其中,悠然自得,俨然一副美丽乡村的画卷。

  “我们有个好支书,20多年来带着村两委班子一心给咱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现在大家伙生活富裕了,就更信任咱们雒书记,愿意跟着他好好干。”一位村民道出了朗口二十年沧桑巨变的秘诀。

  朗口村和马兰农场大地种业合作的育种麦田。王微微 摄

  现场一:多元多产发展 让群众钱包鼓起来

  在朗口村外,无边的麦浪郁郁葱葱,随风翻滚。据该村村民宋小根介绍,通过村支书雒永栓的努力,朗口村与马兰农场大地种业合作,利用村民和土地,实施农场育种。麦种由大地种业统一提供,小麦成熟后,马兰农场负责回收。该方式培育的优质种,每斤比市场价高出一毛钱,全村仅此一项就能增收40余万元。

  村民雒增光的蘑菇种植大棚。王微微 摄

  朗口村北,村民雒增光正在清理自家蘑菇大棚里的培养基。“我们以前都是种粮,活不少,钱不多。在村两委的建议下,我们开始建大棚种蘑菇。头一年技术不过关,销路也没打开,收益不是很好。村里又帮我们请农技专家现场指导,带我们去山东实地考察,还给联系了经销商。现在,我们一个蘑菇大棚就能增收2万块钱。”雒增光告诉记者:“这两年我们又新建了几个大棚,种植黄韭。乡镇、村里领导又是给咱找销路,又是亲自网上带货,让咱的腰包更鼓了!”

  据了解,朗口村把大棚特色种植作为一项重要的增收手段,引导村民建设大棚50余个,种植蘑菇、黄韭、茄子、西红柿等,产销两旺,效益可观。在此带动下,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了大棚种植的队伍。

  此外,该村还兴办了河北佑田科技、石家庄华清食品等三十余家企业,增加集体收入的同时,吸纳了大量剩余劳动力就业。加上该村附近的辛集澳森钢铁等大型企业招工,村民真正实现了“白天门口挣钱,一早一晚管田”的生活状态。

  在多元化、多产业的共同加持下,2020年,朗口全村人均收入接近2万元。

  朗口村文体广场成为村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王微微 摄

  现场二:人居环境美好 使群众生活靓起来

  在朗口村东,坐落着村里最大的公园,村民老宋正领着孙女玩耍。小孙女一会儿看假山,一会儿玩喷泉,引得老宋“呼哧呼哧”一路小跑地跟在后头。除了老宋爷孙,公园里还有不少村民在休憩、玩耍。

  村民陈洪华告诉记者:“原来的朗口村,柴草成垛,垃圾遍地,污水横流,生活环境恶劣,村民苦不堪言。现在村里建起了大公园,有山、有水、有广场,舞台、公厕、活动室一应俱全,咱们跟城里人一样,有了自己休闲的好地方!”

  刘玉相大娘前些年罹患肺癌,为了锻炼肺活量,每天来公园里练声。看到记者,她主动过来,要求我们给她录一段。“多想对你表白,我的心情是多么豪迈……”刘大娘的歌,唱出了自己的希望人生,也表达了对支村两委的信任和感谢。

  朗口村的街道宽阔整洁。王微微 摄

  出行难,是朗口村民的另一大心病。“刚接手这个村时,大街上柴垛乱堆乱放,垃圾随地乱扔,街巷胡同都堵得过不了车、走不成路。”村支书雒永栓回忆道:“为此,我们全力筹措资金,发动村民参与,清理垃圾,硬化道路,让群众出行不再犯难。”

  如今,走进朗口村,一条条街道、一条条胡同都变成了水泥路,绿树成荫的街道整洁美观。就连村外的田间路,也是笔直、平整,四米宽的路能轻松会车,碰见阴雨天也不再泥泞,彻底解决了群众出行难题。

  村民在街心公园健身休闲。王微微 摄

  近年来,朗口村积极实施人居环境整治工程,借助“五清三建一改”,开展道路硬化、墙体美化、街道绿化、夜晚亮化工程。此外,无害化厕所、污水集中处理以及型煤推广等工作也在该村取得了显著成效。良好的人居环境,为群众生活添上了一抹亮色。

  村民到综合服务站解决问题。王微微 摄

  现场三:党员夯实堡垒 把群众心气聚起来

  在朗口村综合服务站,村民张超领到自家的土地承包证书,乐得合不拢嘴,他告诉记者:“我家一共四口人,这次分到土地是7.48亩,甭管是育种、种果还是盖大棚,都能有不错的收成。咱们日子过得好,还是得感谢政府!”

  据该村支部委员宋茹欣介绍,该服务站建成后,就成了密切干群关系、服务广大群众的桥头堡。工作时间有专人负责接待办事群众,非工作时间也能通过电话、微信找到村干部。记者翻看着一本本的《村民事务代办台账》,密密麻麻记录着近年来村民们的大事小情。谁家水管坏了,谁家老人病了没人管等等,接办时间、接办人员和答复意见一应俱全。“我们支村两委时刻牢记党的宗旨,发挥好先锋队和桥头堡作用,以服务群众为发力点,扎实践行初心使命,给群众以更多的幸福感、收获感。”宋茹欣告诉记者。

  雒永栓带领志村两委委员进行党史学习教育。王微微 摄

  20多年前被称为“烂口村”,关键问题就在于党员先锋不突出,干群关系不紧密,全村不能同心聚力干事。直到2000年12月,雒永栓接任村党支部书记。

  失去民心,就失去了发展的动力。雒永栓回忆起刚接手郎口村时的困境:“刚来那时候,村集体别说给村民办事,还欠着外边30万元。村民落不着好,你在大喇叭里嚷嚷半天,大伙儿根本听不进去。要想赢得老百姓的心,你就得办点实事。”

  2000年以前,朗口村只有两台变压器。每逢浇地高峰,村民只能趁后半夜电压稍高时跑去地里浇水。一台新变压器要6万块,村里没钱添置。于是,雒永栓骑着摩托车,在从朗口村到辛集市50多里远的路上,跑了几十趟。2001年4月,雒永栓终于从辛集市供电局要来了5台变压器。“正是浇麦子的时节,全村人那高兴劲就别提了,大家伙一起帮着安装。”雒永栓回忆起当时的场景,依然一脸兴奋。

  解决用电难题,改良果树品种,开发沙化荒地,一件件实事,让朗口村民看到了雒永栓全心全意为大家服务的诚意。村里头不满的声音越来越少,多年来失去的民心渐渐凝聚。

  2007年,雒永栓被确诊得了贲门癌。当时他饱受病痛折磨,体重锐减30多斤,吞咽困难。2008年3月,雒永栓在石家庄做手术时,二十几名村民自发到医院守护;当他因身体原因想要辞去党支部书记一职时,全村近一半人到他家挽留。雒永栓决定,不辜负乡亲们的信任,一定要多做几件实事,让乡亲们得到更大的实惠。

  朗口村邀请农科专家为村民讲课。郎口村 供图

  在骆永栓的带领下,朗口支村两委陆续将一件件利民实事落实了:300亩沙荒地得到了开发,曾经的寸草不收,变成了麦浪滚滚;全村6084亩农田,全部铺设了防渗管道实现防渗管道网格化;安装路灯210盏,实现了全村常年亮化;3层标准化教学楼竣工并投入使用,500平方米的现代化幼儿园也已建成;建成占地十余亩的文体广场,音乐喷泉、健身器材等基础设施齐全,为村民休闲娱乐提供了好去处……

  现如今,朗口村已成为经济发展、生活富裕、村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2021年,该村被司法部、民政部命名为第八批“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

  谈及未来,骆永栓表示:“下一步,我们朗口村要乘着乡村振兴的东风,打好农业产业化、多样化的底子,实现小麦育种和果品、大棚经济作物多头并进,帮助乡亲们增收致富。建设好生态宜居的里子,进一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便利群众生产生活,提高村民的生活质量。擦亮好全国乡村治理和民主法治示范村的招牌,继续提升基层治理能力,激发老百姓参与村内事务的热情,营造好村风,好民风,全力以赴让郎口村向全面小康迈进。”

关键词: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同心奔小康责任编辑:郭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