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频道 > 全景河北

石市13地获评“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来源: 燕赵晚报  
2021-09-08 09:15:23
分享:

  ■正定高照(中幡)

  □本报记者 马冬胜

  近日,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了新命名的100个“河北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2021—2023年度),石家庄市井陉矿区等5个县(市、区)和石家庄市藁城区梅花镇等8个乡镇获评。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将指导各命名地区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支持力度,将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纳入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建立健全促进民间文化艺术繁荣发展的长效机制,让传统文化赋能乡村振兴。让我们一起了解下石家庄的这13个“河北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井陉矿区

  特色民间文化艺术及所属类别:民俗(社火)

  在石家庄市井陉矿区,社火表演在当地已有千年历史,传承至今,依然红火热闹。社火分为红脸和白脸两种,白彪红脸社火是石家庄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至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东王舍白脸社火是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是井陉矿区联庄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白脸社火,表演者不用化妆,靠扎实的武术基本功和精彩对打搏击引人入胜;红脸社火表演者需扮上装,戴好行头,把对打套路与戏剧艺术完美结合。

  井陉县

  特色民间文化艺术及所属类别:舞蹈(拉花)

  拉花是井陉县的传统舞蹈,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它起源于明清,是民间节日、庙会、庆典、拜神之时的街头广场花会。传统井陉拉花表现内容主要有《六合春》《卖绒线》《下关东》等。传统井陉拉花虽属秧歌范畴,但又有其显著的自身艺术特色,以“拧肩”“扭臂”“翻腕”“吸腿”“撇脚”等动作为主要舞蹈语汇,舞姿舒展大方。

  正定县

  特色民间文化艺术及所属类别:音乐(常山战鼓)

  常山战鼓是正定民间艺术的优秀代表,源远流长,久负盛名。2008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据《正定县志》记载,早在战国时期已具雏形,至明代盛于民间。因正定历史上是常山郡(三国名将赵子龙故里)所在地,故而得名。常山战鼓是由演奏打击类乐器组合而成的民间锣鼓,其编制小则几十人,大至几百人不等,套路多样,品种丰富,曲牌繁多。

  赵县

  特色民间文化艺术及所属类别:舞蹈(扇鼓)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赵州扇鼓是流传在赵县一带独具地方特色的民间舞蹈,因所用的鼓形似团扇而得名。赵州扇鼓起源于汉代,盛行于明末清初,是群众性很强的一种自娱性艺术形式,它是由乞讨者所用的工具和演唱演变而来。在民间,赵州扇鼓的表演大都出现在农闲时节、丰收之后和各种庆典和祭祀活动。

  新乐市

  特色民间文化艺术及所属类别:民俗(伏羲祭典)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新乐伏羲祭典是在新乐市伏羲庙举行的中华人文始祖伏羲氏祭祀仪式活动。历史文献记载,新乐曾是伏羲氏寓居地,《史记》记载的“野台”、《魏书》记载的“义台”即“伏羲台”,或称“羲台”,新乐现仍保留有伏羲台。历代祭典有御祭、官祭、民祭三种方式。祭日为传说伏羲氏诞辰的农历三月十八,规模盛大,仪式隆重。

  藁城区梅花镇

  特色民间文化艺术及所属类别:其他(宫灯制作技艺)

  藁城区梅花镇的屯头村是全国闻名的宫灯专业村。从东汉时期,屯头村就开始做灯笼了,清朝时开始进贡宫廷,自此屯头灯笼成为了“宫灯”,有“天上北斗星,人间藁城灯”的俗语。如今,屯头村90%以上的农户从事宫灯相关产业,生产的宫灯有18个系列200多个品种。作为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藁城宫灯曾亮相2008年北京奥运会等世界级舞台。

  藁城区常安镇

  特色民间文化艺术及所属类别:民俗(民间故事)

  藁城区常安镇耿村被誉为“中国故事第一村”,耿村故事世世代代以口头的形式传承下来,已有600年以上的历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今,耿村被藁城文化局确认为“民间故事讲述家”称号的就有50名村民。耿村民间故事涉及社会学、伦理学、历史学、宗教学、哲学和文学等诸多方面,内容包罗万象,历史典故、人物传奇、神话传说、爱情伦理、飞禽走兽、妖魔鬼怪无所不及。

  鹿泉区白鹿泉乡

  特色民间文化艺术及所属类别:戏剧(水峪丝弦)

  水峪村隶属于石家庄市鹿泉区白鹿泉乡,是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有1000多年的建村历史。“水峪山村西头低,村里个个是戏迷。不会唱来也会哼,成套戏文讲的奇。”丝弦是河北省特有的古老剧种之一,也是全国稀有的一个地方戏曲声腔剧种。水峪丝弦的特点是“太行山腔,滹沱方言,土得掉渣,野得发哏,俗得俏皮”,讲求“九腔十八调七十二哼哼”。

  正定县新城铺镇

  特色民间文化艺术及所属类别:民俗(高照)

  正定高照(中幡)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流传于正定县新城铺一带。高照,又叫中幡,已有500余年历史。据说,古时皇帝出行有盛大的仪仗队,其中,幡旗必不可少,为皇上打旗讲究吉星高照,据此取名为“高照”。打举幡旗的人在闲暇之时,就耍弄幡旗,最终练得一身绝活。后来出宫到正定,将此技艺传给村民。表演者用粗大的竹竿在身上做出各种动作,基本相当于杂技中的“顶竿”。

  灵寿县慈峪镇

  特色民间文化艺术及所属类别:民俗(抬阁)

  抬阁为河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慈峪是灵寿县第一大村。慈峪抬阁是慈峪村几千年来流传下来的“正月十五灯会”习俗中一个重要节目。抬阁分上下两部分,底部扎绑后装饰成花车形状,让3个十一、二岁的女童或男童装扮成戏剧人物,站立在伪装的树挂和云朵上,令人看了十分惊叹。从前抬阁全靠人抬,和抬大轿相同,前边四路杠,后边四路杠,共16人抬,故称抬阁。

  高邑县中韩镇

  特色民间文化艺术及所属类别:戏剧(丝弦)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这是白居易《琵琶行》中脍炙人口的一句。丝与弦的交融是人们情感的表达。十九世纪中叶到二十世纪末,丝弦传入高邑。高邑丝弦是以东韩庄、东邱村、西张村、东富村等七八个村丝弦的总称,属传统戏剧名录项目。

  赞皇县土门乡

  特色民间文化艺术及所属类别:其他(原村土布纺织技艺)

  原村土布纺织技艺是河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利用弹棉机、纺车、织布机等纺织工具,制作粗布服装、鞋帽、手提包、床上用品、车饰等用品的一种纯手工传统技艺。中国土布博物馆(河北原村馆)坐落在赞皇县太行原村扶贫文化产业园内,建筑面积800平方米,可以领略8000年来悠久的土布历史文化,了解原村土布的前世今生。

  赵县高村乡

  特色民间文化艺术及所属类别:体育(随手拳)

  随手拳是流传在赵县高村乡北王村一带的稀有拳种。据传,随手拳为宋末元初张三丰所创,被称为“随手门”。随手只在腕中存,输赢全凭进退身;形意变化散周身,冲空翻浪要尽心,这是对“北王村随手拳”的形象概括。2019年赵县北王村随手拳列入河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关键词:石家庄,民间文化艺术责任编辑:郭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