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频道 > 全景河北

新高考第二年,学生选择更趋理性

来源: 河北日报  
2022-06-09 07:28:44
分享:

  “今天考了2科,明天还有2科。”6月8日高考第二天,下午走出考场后,有考生开始为接下来的考试做准备。高考由2天变3天,是河北省自去年新高考落地的一个变化。而更主要的变化,是考试科目的调整,除了语文、数学、英语三门必考科目外,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自主选择其他考试科目。

  学生多元个性化发展

  新高考打破了传统理科考“物化生”、文科考“史地政”的限制,除“语数英”3门必考科目外,须在物理、历史科目中选择1科作为首考科目,再在化学、生物、政治、地理等科目中选择2科。统考科目和首考科目计原始成绩,其他科目则按等级赋分后计入总成绩。

  今年参加高考的张西贝是唐山市第一中学学生,她考虑到自己的兴趣和学科特长,选择了物理、地理、生物三门课程。而在以前的文、理分科时代,她只有两种选择:要么选文科,要么选理科,没有第三种可能性。

  新高考改革后,6门课程学生们自由选择搭配,共有12种组合,不再是“非文即理”的“二选一”。唐山市第一中学校长王卫国说,经过第一届新高考学生的学习和摸底,今年参加高考的考生在选科时更加理性,基本上能够根据自己的职业规划、兴趣爱好、学科成绩等因素作出判断。

  在王卫国看来,学生选择权的增加带来了诸多积极影响:一是学生发展更全面,文科思维与理科思维碰撞融合,有助于提升综合素质;二是学生成长路径更多元,选科组合强调个人兴趣特长,志愿填报也由学校导向转为专业导向;三是未来志向更明确,学生选定选考科目的同时也基本确定了报考专业范围,学习动力被有效激发。

  “新高考模式下,学生选择面更宽了。但是部分学生有畏难情绪,比如刻意避开偏难的学科,其实这是一个误区。”石家庄市第二十七中学校长林保华表示,物理是“通吃”学科,从去年经验来看,高校大部分专业录取时,要求考生高考选考物理;特别是“双一流”高校比较“挑剔”,有的专业限定考生必须选考物理、化学。他提醒广大学生和家长,切忌为了分数最大化而功利性选科,故意避开难度较大的科目。

  开展职业生涯教育重要性凸显

  王卫国表示,新高考对高中教育教学改革提出了更高要求。一方面,为适应新的科目组合,高中阶段选课走班、分层教学等新常态应运而生,改变了原来行政班“齐步走”的教学模式。另一方面,中学阶段的学业与进入高校选择的专业,甚至与日后事业发展紧密相关,在高中开展职业生涯教育和学科专业认知的重要性凸显。

  记者采访发现,高质量生涯教育师资短缺是中学普遍面临的问题,在县域高中尤为明显。一位县级中学负责人表示,现有师资力量只能支撑起简单的生涯规划和职业体验,如学生问及某一专业的细节问题,只能临时上网查资料现学现卖,希望高校与高中协同育人,帮助中学生将生涯规划、专业选择和学习动力有机统一起来,也为各个学科找到真正感兴趣、愿意扎根钻研的“后浪”。(记者 马利 崔丛丛)

关键词:河北,新高考责任编辑:张晓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