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讯(记者 刘俐验)初冬时节,河北省隆尧县梅庄村的苹果进入采摘尾声,果农们有的将苹果分类打包、装箱,有的忙着翻地、修枝,做好果树管理。夜幕降临,该村的陈柏芝和丈夫魏晓磊两人依旧在自家的电脑前忙个不停,一个下单,一个打印,忙得不亦乐乎,只为让本村的“国红”苹果搭乘“电商快车”销往全国各地。
隆尧县梅庄村苹果“大丰收”。
梅庄村是邢台当地远近闻名的苹果种植村,“国红”苹果种植基地,现有苹果种植面积4000余亩,每到丰收季,苹果园内前来游玩、采摘的游客,收购的商户络绎不绝。
游客在梅庄村果园采摘。
2014年初,大学毕业后的陈柏芝和魏晓磊在外闯荡10年后决定回到家乡发展,而这时,梅庄的苹果已形成规模种植,品尝过家乡苹果的清脆和香甜,俩人决定回家乡开启电商创业。
创业之初,陈柏芝对电商一窍不通,走了很多弯路。为了拓展销路,陈柏芝多次到外地参加电商培训课程,经过不断探索终于开起了自己的微店。为了保证苹果的品相和口感,他们把箱子做成两层厚,网套、隔断、隔垫都加厚处理。又在苹果园里录制了一段视频,介绍“国红”苹果的性质、特点以及有机无害肥药的使用,并把苹果大赛实况放到微信群、微店中,使梅庄苹果的美誉度不断上升,销路大开,苹果远销到广州、深圳、珠海、北海、南宁等全国各地。
陈柏芝(右一)将打包好的苹果进行邮寄。
在陈柏芝夫妇的带动下,梅庄村的村民们纷纷效仿开起了微店,电商热潮在梅庄村开始涌动,特别是村里的80后、90后成为推动这股潮流的主力军,农副产品销售搭乘“电商快车”蔚然成风,群众收益也不断上升。
在隆尧,像陈柏芝和魏晓磊这样返乡创业的青年人大有人在,他们有的在田间通过无人机技术服务全县大秋作物管理工作,有的成为企业研发团队的中坚力量,甚至有的自愿加入社区工作,积极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等等,他们已逐渐成为助推乡村振兴名副其实的“生力军”。
“为了让返乡创业青年回得来、留得住,我们创建了4家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吸引200余名青年人入驻创业,他们在基地享受创业优惠政策、接受创业指导,完成梦想的同时也辐射带动一批懂技术、善经营、能致富的行业代表。”隆尧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办公室主任任世铎告诉记者,近年来,隆尧县在因地制宜发展高效农业的同时,食品制造、装备制造、灰铸铁炊具等特色支柱产业也在不断崛起,让青年创业大有可为。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关键靠人。广袤的田野,蕴藏着无限的机遇与希望,也成为众多年轻人实现梦想,建设美好家乡的舞台。
平乡县的返乡创业青年徐士显从2015年的一颗母本多肉,发展到今天面积达20多亩的多肉种植基地,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销售模式,年销售多肉300余万盆,带领周边群众走出了一条特色农业致富新路子;邢台市信都区的90后男孩刘志新回到家乡,利用自己的摄影专长,通过拍摄短视频、直播等方式,让家乡的美食、美景、民风民俗等为更多人所知……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返乡创业,在实现自身梦想的同时,带动乡亲们就业致富。
信都区90后男孩刘志新通过短视频推介家乡鲜桃。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为吸引更多有抱负、有能力的年轻人返乡创业,邢台市今年启动乡村振兴“桑梓计划”,由共青团邢台市委牵头,市组织、统战、乡村振兴等11个部门联合推动,旨在通过组织化和社会化的动员方式,联系服务在外优秀人才,开展家乡走访、集中交流、项目对接等活动,用“山水”“乡愁”促进人才、资金、项目等要素向家乡回流,实现在外优秀人才与家乡产业扶持、创业扶助、捐资助学、文化宣传等方面需求的精准对接。
组织青联委员为邢台市15款农产品代言,单次直播销售6.8万元;组织2700余名邢台籍返乡大学生投身乡村振兴、生态环保、基层社会治理等工作一线,提升大学生返乡创业就业意愿;举办“青企同邢 毕业季职要你”大学生就业见习专场直播,开通企业与毕业生线上资源对接,提供岗位974个……共青团邢台市委积极搭建乡村发展桥梁,通过开展多种志愿服务活动联系服务邢台在外优秀人才,为他们参与建设家乡提供舞台,为邢台市经济社会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共青团邢台市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乡村振兴需要人才,希望更多的青年能够来到乡村,拓宽发展空间,成为带领家乡致富的“领头羊”和主力军,在乡村的大舞台上贡献自己的力量。下一步,共青团邢台市委将努力实现邢台在外优秀人才与家乡需求点对点精准对接,促进其将个人的发展融入乡村振兴战略等党政中心工作中,引导邢台籍优秀人才知家乡、返家乡,为推进乡村振兴汇聚更多邢台在外人才的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