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频道 > 全景河北

“双减”之下,河北这样答好科学教育“加法题”

来源: 河北日报  
2024-07-05 08:31:06
分享:

6月19日,邢台市新华南路小学学生在操场投掷泡沫滑翔机。邢台市新华南路小学供图

  科学教育对培养创新人才至关重要,也是实现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激发青少年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培育具备科学家潜质、愿意献身科学研究事业的青少年群体。

  去年省教育厅等九部门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实施方案》,强化科学教育助推“双减”的资源供给和服务能力,调动社会力量,提高学生科学素质。

  目前,河北省各地各学校在推动科学教育中有哪些新探索?在教育“双减”中,如何做好科学教育加法,进而实现“从有到优”?

  注重思维培养,搭建科学教育课程体系

  “泡沫滑翔机如何飞得更远?”“飞得距离短是什么原因?”6月21日下午,在邢台市新华南路小学二年级三班的航模社团课上,面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该校科学教师刘俐伶并没有直接给出答案。

  “是不是滑翔机的配重还不够?”“是不是平衡没有调解好?”……在老师的引导下,同学们热烈讨论着。

  随后,同学们打开泡沫滑翔机的舱盖,一点一点调试配重,并对飞行的直线距离进行观察。

  “最开始我的滑翔机只能直线飞四五米,现在能飞30多米。”学生宋沛钊自豪地告诉记者。

  走进邢台市新华南路小学科技楼,楼道两侧墙壁上挂满了宣传科学家精神、科技前沿知识的展板。在楼顶,学生们春天种下的各种“太空种子”,现在已经硕果累累。

  “一堂有趣的科学课,要根据学生的兴趣进行拓展。”刘俐伶说,“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是关键,要多引导孩子们动手实践,在实践中体会科研的过程方法,注重思维培养,提升科学素养。”

  成为一名好的科学课教师,并不容易。刘俐伶并非科班出身,为让科学课堂变得丰富有趣,她自学理论知识,通过一步步摸索,不断优化教学方式。

  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不是一道简单的数学题,而是教育观念的转变升级。

  新华南路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张延静介绍,他们从探秘水利科学、生活科学、农业科学、艺术科学、天文科学、人工智能科学等六个方面打造系列特色校本课,已将科学教育融入课程体系、实践基地建设等多个方面,并自编了校本教材《校园科技》。

  “下一步,我们将全学科落实学生科学素养,把科学教育融入学生日常学习的各个学科。”张延静说。

  石家庄市南马路小学构建起丰富多彩的“科学+”课程体系,依托“彩虹农场”实施种植课程,依托中草药基地实施小本草启蒙课程,依托木工坊、创客空间、科学实验室等场馆设立木工、激光雕刻、3D打印、机器人、无土栽培等特色社团,为“科学+”课程搭建优质平台。

  河北保定师范附属学校把科学课堂作为实施科学教育的首要课堂,并在社团学习群体中发现科技创新拔尖人才,进行导师制培养,提高研究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我们采用课程进阶的方式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对学生进行专业培养。”河北保定师范附属学校党委书记孙宁表示。

  追求科学的种子,在各种趣味的摸索探究中,悄悄地种进了孩子们的心田。

  6月3日上午,全国劳动模范、唐山燕沣园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梁晓东走进唐山市路北区外国语实验小学景泰翰林校区,和师生一起开展生命科学探究活动。唐山市路北区外国语实验小学供图

  整合优质资源,实现校内外协同育人

  “棘轮枪是怎样设计出来的?”“3D打印机的工作原理是什么?”“长征四号火箭由哪几个重要部分组成?”……这个学期,唐山市路北区外国语实验小学46个教学班2400余名师生分15批次,走进唐山市科技馆探索科技的奥秘。

  “为了让实践目标更加明确、活动更有教育性,我们研制了以‘科学+研学’为主题的项目式学习三阶模式。”该校科技辅导员李佳介绍,研学前指导学生查找资料了解研学相关知识,研学中学生们需要合作完成研学任务单,研学结束后各组还要进行项目式学习探究,形成研学报告单、组织召开研学汇报展示。

  据介绍,本学期共有598个小组进行了研学汇报,138个小组进入了复赛,38个小组进入了总决赛。

  这是唐山市路北区外国语实验小学探索“科学+研学”教学实践的一个缩影。

  学校是培养学生科学理论知识的主要场所,但受制于时间、空间和资源,无法满足科学教育的全部需求,需要校外教育作为有益补充和重要帮手。

  经过实地考察,唐山市路北区外国语实验小学精选了唐山科技馆、开滦国家矿山公园、唐山皮影乐园等12个公益性科学教育场馆,开展馆校共建行动。

  “我们充分利用校外科普研学场域的教育支撑作用,为广泛实施科学实践教育奠定基础。”该校党支部书记马艳春说,通过开展全方位的“科学+社会化大课堂”研学项目式学习,力争打造科学教育的泛在化学习场域,构建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的科学教育生态。

  打开校门,推动家校融合育人,科学教育课堂变得多元多彩。该校还鼓励孩子们建立“家庭实验室”,在家开展各式各样自己感兴趣的科学实验。

  “本学期我们共建家庭实验室200多个,学生开展家庭小实验共计千余次。”马艳春说。

  去年教育部等十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整合优质社会资源来加强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

  河北省各地各学校主动拓展社会资源,丰富自己的科学教育活动。

  唐山市路北区整合各方资源,营建社会化协同、跨部门合作、多要素配置的科学教育新生态,科技馆、科普大篷车、青少年宫等54个科普场所和综合实践基地面向全区中小学生免费开放。

  沧州市教育局出台《关于全市中小学科学教育“十个一”行动计划》,积极推动科技馆、博物馆、研学基地、高科技企业、高校实验室等专业资源服务中小学校,每所中小学原则上至少结对1所具有一定科普功能的基地。

  今年,省教育厅、省科学技术协会、出版传媒集团联合推出知了科普地图,致力于通过数字化手段,创新场馆、平台和资源共建共享方式,提高河北省科学教育资源整合能力,提升社会科学教育与科普服务水平。

  “目前,知了科普地图覆盖全省各地的科学教育场馆近300个。”省教育厅校外培训监管处刘殿波介绍。

  强优势补短板,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新课标强调了科学教育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这意味着我们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更要关注学生在科学探究、科学思维、科学实践等方面的能力培养……”前不久,沧州师范学院刘业堃博士给沧州市重庆路小学科学教师开展了题为《新课标背景下小学科学课堂的教学实践与探索》的专题培训。

  “刘业堃博士强调小学科学课程要让学生在做中学,重视科学探究,让我们受益匪浅。”参加了此次培训的学校科学教师于秀娟表示。

  办好科学教育,关键在课程、在教师。沧州市重庆路小学现有科学专任教师8人,数名兼职科学教师。

  “为提高科学教师队伍建设,我们充分利用共建单位沧州师范学院的教育资源,定期组织科学教师进行短期、中长期培训工作,提升教师的科学素养和教学能力。”重庆路小学校长孙耀明介绍,学校还从沧州师范学院聘请6名大学老师作为该校科技教育特聘顾问。

  此外,该校还成立了“于秀娟科学工作室”,面向全校教师招募工作室成员,努力打造一支既懂教学又懂科研的师资队伍。

  当前,河北省不同地区的科学教师队伍发展不均衡。做好科学教育“加法”,就是要紧抓中小学科学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这个影响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牛鼻子。

  为了加强辖区内科学教师师资力量,邢台市襄都区政府与邢台学院签约合作,邢台学院遴选的35名学者专家受聘成为襄都区各中小学校科技副校长。

  承德县实验小学建立科学类课程教师多元评价机制,加大优秀科学教师选树力度,确保每个学段至少有1名科学学科领军教师。

  石家庄市第一中学构建了一支由杰出校友组成的“科学教育反哺团”,请活跃在科技、医药等领域的优秀校友定期返回母校,分享行业前沿动态和实践经验。

  据了解,省教育厅将在省级层面建设全省中小学校科普教育专家库,遴选一批科技创新专家学者供学校选聘为科技辅导员。同时,鼓励理工类硕士毕业生报考科学教师,学校要足额设置科学教师岗位。

  “双减”之下,河北省科学教育的“加法题”中遇到的难题正在一一破解。(河北日报记者 陈华)

关键词:河北,科学教育责任编辑:庞晓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