踩踩轮胎,摸摸玻璃,车里车外转了一圈,王建国提着一壶热水,坐在驾驶座,等待公司统一发出发车指令。
王建国,56岁,石家庄公交集团东部运营分公司4路车队28路线车长。“我们那个年代,都叫这个,好多跟我重名的。”提起“建国”这个名字的由来,他憨厚一笑。
整个石家庄,王建国应该是岁数最大的公交司机。“我舍不得退二线,况且现在条件比以前好多了,开车多享福啊!”
王建国在做出发前的准备工作。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武新杰 摄
“那会儿的车跟现在没法比,车座子梆硬,还没空调,夏天跑一趟车能出二斤汗。”王建国说,以前坐公交车最怕夏天,售票员招呼大家上车后,即便车上有空座也没人坐,“一坐就烫屁股,谁敢坐?”
到了冬天,开车倒是不怕冷,就怕下大雾。2006年,有一回王建国从郊区的始发站正准备发车,正巧碰上下大雾,3米外见不着人,别说开车了,走路都得小心翼翼。但是发车指令下了,车不能不开呀!咋办?干脆,王建国的组长走在车前,给车带路。就这样车晃晃悠悠开出去二里地,结果再一看组长不见了,原来是掉沟里了。
王建国正在驾驶28路公交车。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武新杰 摄
回忆过去的时候,不善言辞的王建国,好像打开了话匣子。“那会儿能当上开公交车的驾驶员,就感觉特别光荣。”他说能坚持下来的原因,还是觉得干这事儿有意义。现在王建国的儿子也成为了一名公交车司机,巧的是,父子俩跑一趟线。“有时候能从孩子身上,看到年轻时我的样子。”
开了29年公交,王建国跑过的线路,多得自己都记不清,2路、112路、31路、37路、118路……十几条线路,如同城市的血脉,串联起石家庄的各个角落。王建国是坐在公交车上,看着城市一点点成长起来的。可就是这么一位把地图都刻在脑子里的“老司机”,现在自己开车出去的时候,也得开导航。“石家庄的变化太大了,有些地方我都认不得啦。”
从硬座到软座,从汗流浃背到舒适宜人,从人工售票到自动投币,再到如今的移动支付,公交车的变迁也是城市发展的见证。
王建国(右)和儿子在公交车上合影。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武新杰 摄
“以前我们念叨的是安全出门、安全回家。现在不仅要安全,还要周到细致的服务,让乘客有更舒适的乘车体验。”王建国说,开公交是一个细致活儿,遇到老人要搀扶,遇到小朋友要多留个心眼儿,避免他们坐错车或者下错站。谈及自身工作的变化时,王建国这样说。
国庆假期快到了,为应对较大客流,公交集团会相应增加车辆班次和频率,对于王建国来说,这注定不是一个轻松的假期。
“我已经做好准备,这个假期肯定有很多游客来石家庄旅游。我能驾驶着公交车,带着他们欣赏一路的风景,安全送达目的地,这对我来说是一件挺骄傲的事儿。”王建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