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下午,笔者从保定市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以来,全市深入贯彻落实“三大主体战略”,抢抓协同发展和雄安新区规划建设重大历史机遇,全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稳妥化解过剩产能,主动作为,奋力攻坚,全市工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成效显著,全市经济运行稳中向好,呈现出结构优化与质量提升并进、平稳运行与质量提升并进的良好态势,实现了平稳开局。下一步,我市将采取加强经济运行调节,打造与雄安协调联动、错位发展的现代产业共同体,增强有效投资拉动作用,扩大对外开放等措施,推动保定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发布会现场。王斌摄
经济运行稳中向好平稳运行与质量提升并进
一季度,保定市生产总值完成697.3亿元,增长6.2%,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2个百分点。
三大需求两升一降,出口和利用外资较快增长,居民消费增速加快,投资需求减弱。1-4月份,全市出口总额82.2亿元,同比增长34.6%,增速同比提高20.7个百分点,增速已连续四个月居全省首位。全市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同比增长72.9%,俄罗斯、印度已成为全市二和第四出口市场。全市实际利用外资3.3亿美元,同比增长1.1倍,总量和增速分别居全省第3位和第2位;一季度,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456.7亿元,同比增长10.3%,增速同比加快0.3个百分点。1-4月,全市接待游客2581万人次,同比增长18.9%,旅游总收入260亿元,同比增长26.5%;1-4月份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同比持平,但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工业技改投资增长46.9%;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45.6%;高耗能行业投资下降4.7%。受房地产市场严格管控影响,自去年5月份以来,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持续下降。今年1-4月房地产投资下降19.5%,降幅较1-3月份回落6.1个百分点。
三次产业结构优化,农业形势总体稳定,第二产业增速加快,服务业支撑作用增强。三次产业比例为8.2:42.7:49.1,一产、二产比重同比下降0.6个和1.3个百分点,三产比重提高1.9个百分点。一季度,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3.5%。全市现代农业园区规划面积263.59万亩,比去年底增长18.2%;累计建成面积129.21万亩,比去年底增长11.7%。全市建成县级以上现代农业园区188个,其中,国家级后备产业园2个、省级园区22个、市级以上园区99个。一季度,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4.6%,增速分别较去年同期和全年加快3.1个和2.1个百分点。1-4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4%,增速分别高于去年同期和去年全年1.4个和2.2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个百分点。一季度,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增长8.4%,增速高于生产总值增速2.2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56%,其中,金融业、其他服务业增速分别达到12.4%和12.8%。
重点项目顺利推进,安排市以上重点项目390项,总投资9577.79亿元。其中:省重点项目45项(含4项跨区域能源项目),总投资2314.22亿元。分别于3月22日和5月21日举办了两次重点项目集中开工活动,累计开工168个项目,总投资2053亿元。目前,我市省重点项目全部开工建设,开工率100%。市以上重点项目开工89个,开工率达70.63%。
经济运行效益提升,工业企业生产经营好转,财政收入结构进一步优化,就业形势稳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扭转了去年的下降态势,1-3月份增长17.7%,增速较1-2月份加快10.4个百分点。产品销售率达到100.3%。1-5月,全部财政收入(不含雄安新区)完成240.2亿元,同比增长13.9%,增速较1-4月份加快1.4个百分点。一般预算收入(不含雄安新区)完成102.5亿元,完成全年预算的41.6%,达到时间进度要求。非税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19.4 %,同比下降12.3个百分点。一季度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数2.71万人,完成年度任务目标的28.5%,超时间进度3.5个百分点。城镇登记失业率3.98%,控制在目标范围内。
增长动能持续增强,高新技术产业持续壮大,汽车及零部件业快速发展,新能源及输变电业持续正增长,战略性新兴产业高速增长。1-4月,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8.3%,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速14.3个百分点。汽车及零部件业1-4月份增加值同比增长17.8%,增速同比加快14.8个百分点。新能源及输变电业1-4月份增加值同比增长5.4%,增速分别较去年同期(-25.7%)和去年全年(-7.7%)加快31.1个和13.1个百分点。医药制造、生物、新材料业增加值增速达到20%以上。同时,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非金属矿物制品、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工业等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同比下降9.1%,为高质量发展腾出空间。
先行指标持续向好,工业品价格持续提升,金融机构信贷投放信心增强,市场主体大幅增长。工业生产者价格连续19个月保持上涨,1-4月(PPI)同比上涨3%。4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7146亿元,同比增长8.4%。各项贷款余额3942亿元,同比增长16.8%。其中,对工业企业贷款同比增长23%。全市存贷比(55.2%)同比提高4个百分点。前五个月,各类市场主体同比增加19.2%,新登记市场主体增幅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5·18”廊洽会签约项目个数及投资额均创历年新高。侧重与北京、天津、深圳的对接合作,共发布对外经济合作项目153项,其中,利用内资项目122项,总投资4460亿元,拟利用资金3230亿元;利用外资项目31项,总投资360亿美元,拟利用资金230亿美元。
“双创双服”活动深入开展,重点工作呈现出新亮点,服务发展取得新成效,服务民生取得新成果,营商环境持续改善。制定了“1+3+1”共35个方案的方案体系,组织第一批近百家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组织7家企业技术中心、5家工程研究中心申报省级创新平台,为50家统一规范的创业就业孵化基地落实了场地、投资主体和政府支持措施。全市52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42家重点服务业企业、240家重点科技型中小企业全部包联到位,并统一印制了市级企业帮扶公示牌。20项民心工程和47项惠民事项稳步实施,电代煤和气源及储气设施建设、16.67万户气代煤扫尾工程加快推进;确定城乡特困救助对象29921人,评估失能、半失能特困对象5090人;建成3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启动新建幼儿园19所,改扩建幼儿园启动24所;组织职业教育和就业培训1.229万人;曲阳县、涞水县等4县污水处理项目进场施工,博野、蠡县污水处理项目即将完工;在市区推行“街长制”,有效解决群众家门口的烦心事,我市推行“街长制”管理模式在河北日报报道。深入推进“一窗办、一表办、一网办、一章办、一站办”五个一模式,削减前置条件及材料27项,减少审批环节62个,将9个审批事项下放到县(市、区),149项事项实现网上申报,提速率达58%。建立了“河北保定企业之家”服务平台,做到实时在线办理、全天候为企业提供服务。
采取有力措施推动全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笔者从发布会上获悉,下一步我市将采取加强经济运行调节,打造与雄安协调联动、错位发展的现代产业共同体,增强有效投资拉动作用,扩大对外开放等措施,推动保定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完善扶优扶强政策体系,实施精准化帮扶举措,针对增长缓慢的工业和服务企业,逐个制定帮扶措施,协助企业解决热点、难点问题。加快筛选一批拥有好项目的优质中小微企业与金融机构对接,帮助这些企业获得更多资金支持。
抓紧编制保定市对接雄安新区建设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展规划。按照《河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要求,结合保定市实际,启动保定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三年行动计划。支持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大数据与物联网、生物医药健康等产业做大做强。全力抓好456项、总投资9552.5亿元与京津合作项目。加快推进华讯方舟、深圳光启、涞水北京公交智造产业园、中德智能制造产业园等产业支撑项目建设。
坚持把项目开工建设和有效投资抓在手上,精准服务项目建设,进一步落实好重点项目领导包联机制。加大跑办力度,解决土地指标,特别是项目用地占补平衡指标、土地规模等土地制约问题。在应对大气污染治理应急处置上,实行差别化管理,持续加快推动重点项目建设。同时,在资金保障、人才支撑、优化审批环境等方面,努力破解要素制约,积极为项目建设落实各项便利条件,实现重点项目建设新突破。同时,拓宽民间投资渠道,大力推动PPP合作模式,破解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融资难问题。
扩大对外开放,稳定出口向好势头,扩大利用外资规模。落实好省市出台的促进外贸出口的政策措施,指导企业积极应对中美贸易摩擦。继续开展重点出口企业精准帮扶活动,协调解决企业外贸进出口中存在的困难与问题。加大中东、非洲、东南亚、南美等新兴国际市场开拓力度,促进国际贸易市场的多元化。及时跟进未来雄安新区重点产业布局,强化招商引资,加强与央企、世界500强、国内500强大企业集团的战略合作,引进一批高端项目、重大产业支撑项目。对外资重点签约项目,在政策配套服务、土地指标保障、拓宽融资渠道等方面提供全面服务,使签约项目早落地、落地项目早开工,切实提高签约项目履约率和资金到位率。
发布会上,记者围绕民众关心的保定市产业转型升级、产业规划及低碳城市建设等方面问题进行现场提问,有关负责人一一回答。
问:近年来,我市在产业转型升级方面都做了哪些工作?
市发改委党组成员、副主任马福生:保定市工业起步较早,特别是制造业发展具有深厚的历史传承和产业基础。建国初期,全国“一五”计划156个重点建设项目中,就有八个建在保定(604厂、化纤厂、热电厂、胶片厂、变压器厂、482厂、铸造机械厂、棉纺厂),奠定了我市的工业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工业经济取得长足发展,主导产业支撑作用明显增强,产业结构渐趋合理,初步形成了发展速度较快、主导产业带动性较强的产业体系。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央决策部署,遵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抓住“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雄安新区”这一重大历史机遇,在我市现有产业基础上再次梳理“5+2”产业发展思路,按照“开放、高端、创新、统筹、效率”工作总方针,分别制定了具体实施方案和路线图,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园区建设和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产业规模水平和集聚化程度进一步提升,对全市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支撑和带动作用,全市工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成效显著。
(一)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力以赴化解过剩产能。
在2016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指出:2017年“要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在“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这五大任务之一的去产能方面,要继续推动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
按照中央的决策和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保定市人民政府与河北省人民政府签定了《2017年度化解过剩产能目标责任书》,确保2017年9月底前压减炼钢产能101万吨、炼铁产能86万吨,保定市域内钢铁产能全部退出。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组织市发改、工信、人社、财政等部门,成立了保定市钢铁煤炭火电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经过半年多的努力,奥宇钢铁已于2017年8月18日提前关停,安置职工2300余人,对主要冶炼设备采取了断水、断电、拆除动力装置、主控机房封存等措施,不再具备复产条件。2017年11月14日,顺利通过了省钢铁化解过剩产能办公室组织的正式验收。我市化解钢铁过剩产能工作得到省钢铁煤炭火电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充分肯定,并在《河北日报》、《北京日报》等新闻媒体进行了宣传报道。
(二)不断加快工业转型升级步伐。在积极化解过剩产能的同时,我们按照“5+2”产业发展路线图,突出优势,做大做强汽车及零部件和新能源及装备制造两大优势支柱产业;促进转型,优化提升食品、建材、纺织服装三大传统产业;挖掘潜力,培育发展航空航天及新材料和生物医药两个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全市工业水平上档升级。2017年,全市五大主导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535.8亿元,利润总额达到128亿元,分别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比重的64.9%和65.4%。
(三)有序推动城区工业改造搬迁。为更好地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促进城市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加快城市空间布局的调整和功能提升,改善城市生态居住环境,加快退城进园、“退二进三”步伐,我市制定了《保定市城市工业企业退城搬迁改造专项实施方案》和《保定市产业结构优化专项实施方案》两个专项行动方案,提出了任务目标、重点工作和支持政策,并分别明确了部门分工,为更好的腾出城市空间奠定了基础。目前,方案中提出的化解过剩产能、新旧动能转换等重点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中。
问:接下来,我市在产业规划和转型升级方面又会有哪些举措?
市发改委党组成员、副主任马福生:首先,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将带来区域发展格局和经济体系的重大转型和重构,也必将对保定市产业转型升级带来深刻影响。《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指出,雄安新区将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新材料、高端现代服务业和绿色生态农业打造新型产业体系,未来则面临将研发或生产制造环节放在新区周边的转移需求,对保定的产业发展和转型升级带来重大机遇。接下来就是如何借势、如何发力崛起。
保定的发展要借势雄安,同时雄安新区新兴产业的构建也离不开保定的服务与配套。保定市在产业谋划和规划布局上,一定要对接雄安新区,建立与新区建设相统一、相协调的区域开发秩序、产业布局体系,探索总部与研发在雄安,中试与生产在保定的发展格局,打造现代产业共同体。
其次,要做好全域对接雄安新区建设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展规划。及时跟进和对接新区规划进展,邀请国家级研究机构,从更高层次上对新形势下保定产业转型升级进行统筹规划,提出国家重大战略实施背景下保定产业迈向中高端的新定位和实现路径,以及传统产业转型、新兴产业培育和布局的具体思路,加快形成产业转型升级的顶层战略设计。目前,我们已确定了课题专家团队和研究提纲,履行完招投标程序,课题组已于5月21日起正式开始相关调研工作,我委力争10月份以前完成规划初稿。
第三,要对全市产业进行梳理,科学谋划空间布局。结合《保定市对接雄安新区建设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展规划》编制,对保定市现有产业进行重新分析、梳理和定位,在全面分析新区建设对保定产业发展带来的机遇和影响的基础上,提出我市产业调整和布局的总体思路和重点工作。特别是围绕“京津产业转移指南”,认真落实《京津冀产业转移承接重点平台建设的意见》,进一步明确各类产业园区的主导产业定位,促进生产要素合理配置,提高园区规划和建设水平,尽快形成功能优势互补、产业布局科学的发展新格局。
第四,要积极服务和对接雄安高端产业,进一步加快保定产业转型升级。对接雄安新区建设,紧跟新区产业发展方向和重点领域,借助雄安科技、人才和研发优势,大力培育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健康、军民融合等产业加速提升,在借势中尽快把产业规模做大做强,尽快培育出几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彻底解决产业规模小的问题。加快推进深圳光启集团保定产业基地、深圳华迅方舟太赫兹科技国际产业园等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同时,加强与北京、天津、雄安新区的联系,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瞄准驻京央企和国内外500强企业,找准结合点,融入产业链,发展配套经济,通过开展合作、联合创新等,谋划和选择一批符合国内外市场需求和国家产业政策重点支持的重大高端产业项目,积极破解土地、人才、资金等瓶颈制约,推动重点项目早开工、早投产、早见效,支撑和推动保定产业转型升级。
问:保定是国家低碳试点城市,近年来围绕低碳城市建设做了大量工作,请问2018年以来都开展了哪些重点工作?
市发改委环资处处长武文新:近年来,我市紧紧围绕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形势、环境保护的新任务,坚持把“低碳”理念植入发展新思维,积极探索一条既符合生态文明发展要求,又具有自身特色的工业化和城镇化之路,取得了一定成绩,积累了一些经验。我们编制完成了《保定市应对气候变化“十三五”规划》和《“十三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实施方案》,提出到2020年,全市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15年下降21%的目标。同时,分年度编制《低碳工作实施方案》,突出重点工作,分解主要目标任务,以切实保证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有序开展。
2018年我们紧紧围绕“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不断优化能源结构、强势开展污染治理、大力实施碳汇工程、提高公众低碳意识”等方面开展工作。加快推进低碳工业、低碳农业、低碳交通、低碳建筑、低碳社区试点等工作的实施。
特别是今年3月24日,保定连续10年参加“地球一小时”熄灯活动,以实际行动展示公众携手,共同保护生态环境的信心和决心,进而推进我市低碳城市建设工作深入开展,在全社会营造节能降碳的浓厚氛围。当日还在人民广场举办“零碳生活绿动未来”第三届低碳科技生活展,通过低碳城市建设成果展、绿色低碳生活漫画展、“低碳生活我参与”签名、新能源以及低碳交通实物展等活动,培养公众的低碳环保意识,倡导人们在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用等方面,自觉地从传统的高碳模式向低碳模式转变,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近日,国家发改委等14部委,联合发出了《关于2018年全国节能宣传周和低碳日活动的通知》,6月11日--17日为节能宣传周,主题是“节能降耗,保卫蓝天”。6月13日是低碳日活动,主题是“提倡气候变化意识,强化低碳行动力度”。我市按照国家、省要求,也将举办一些具有我市特点的宣传活动,营造浓厚的节能降碳氛围,推进绿色低碳环保的生产、生活方式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