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频道 > 全景河北

河北:协同发展,纵深推进再发力

来源: 河北日报  
2020-05-25 07:20:00
分享:

2019年12月31日拍摄的延崇高速太子城互通主线桥。(资料片) 河北日报记者赵杰摄

  京津冀协同发展,已经进入滚石上山、爬坡过坎、攻坚克难的关键阶段。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落实区域发展战略”,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其中内容之一。河北省代表委员纷纷表示,一定要抓牢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牛鼻子”,进一步增强协同发展的自觉性、主动性、创造性,坚决克服疫情影响,落实“三区一基地”功能定位,拓展领域、提升层次、深化合作,全面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向纵深拓展。

  抓牢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牛鼻子”,承接京津产业转移精准有序

  京津冀协同发展6年来,交通、生态、产业三大重点领域率先突破,变化可谓日新月异。

  在张家口的代表委员心里,京张高铁最令他们欣喜。去年12月30日,这条高铁全线通车,从张家口南到北京北,之前3个多小时的火车行程,缩短至1小时左右。

  更多的代表委员感受到的是,碧空如洗的日子更多了。去年,河北大气质量达到6年来最好水平,全省PM2.5平均浓度降至50.2微克/立方米。

  在承接京津产业转移上,河北精准有序。抓牢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牛鼻子”,6年来我省共承接京津转入基本单位9773个。

  “京津产业、生产要素的加速转移,为唐山产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提供了大好机遇。”全国人大代表、唐山市市长丁绣峰从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的变化上,深刻感受到了协同发展的力量。

  与北京共建的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是我省确定的重点协同协作平台之一。丁绣峰代表介绍,去年8月,中国(河北)自由贸易试验区曹妃甸片区正式挂牌,曹妃甸重点发展国际大宗商品贸易、港航服务、能源储配、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优势更加明显。今年以来,该示范区共实施京津项目90个,总投资1105.3亿元。新签约亿元以上京津项目8个,协议总投资131.7亿元。

  丁绣峰代表表示,越来越多大项目、好项目进驻曹妃甸,为唐山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他们将继续深化与京津的合作,布局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推动唐山加快由资源依赖向创新驱动转变,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

  京津冀产业协作深入推进,构建起日益紧密的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全国人大代表、沧州市市长梅世彤表示,今年,沧州将在项目引进中更加注重塑造产业,在承接转移中更加注重产业升级,着力打造沧州现代产业基地、渤海新区新型工业化基地、任丘石化产业基地“三大对接平台”,加快京津冀绿色能源保障基地、渤海新区京津产业转移合作先行区、沧州产业协同发展示范区建设,确保协同项目进得来、留得住、发展好。

  跑出改革创新“加速度”,激发协同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重点领域的突破,离不开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

  2019年,我省正式启动京津冀三地科技创新券共享互认工作。截至目前,全省已有27个与京津开放实验室合作的创新券项目完成审核、公示程序,获得131万元创新券资金支持。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向广度深度拓展,还有哪些体制机制障碍亟待破除,如何建立统筹有力、竞争有序、共享共赢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都是我省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

  去年8月,中国(河北)自由贸易试验区揭牌,成为全国唯一一个跨省市的自贸试验区。在大兴机场片区,综合保税区即将获批设立。目前,我国的综合保税区基本是设在一个海关管辖区域,由属地海关监管,而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综合保税区处于两个海关关区之内。

  全国政协委员,农工党河北省委副主委、省政府参事室主任徐英认为,两地海关共同监管,可通过联席会议等方式,处理监管中出现的涉及两关区的一些共性问题。为实现共建共管,双方可在综合保税区内建设一个信息化管理平台,利用大数据的理念、制度和方法,通过大数据来实现安全和便利的有机统一,为自贸试验区如何实现跨省市运营探路。

  “扎实推进协同发展,需要继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用改革创新的‘加速度’,激发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全国人大代表,保定市委书记、省发改委主任党晓龙介绍,今年,我省将进一步创新行政、执法、税收、统计、生态等政策措施,突破体制机制障碍,促进三地资质互认、资源共享。加快推进中国(河北)自贸试验区、石保廊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北戴河生命健康产业创新示范区等政策创新平台建设,推出一批创新性的改革举措,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同时,与京津联合建设一批创新平台和产业技术联盟,积极吸引京津科技成果在我省孵化转化。

  在保定,“中关村”代表的是一种利益共享的模式创新,更是一种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改革创新。

  全国人大代表、保定市市长郭建英表示,今年,他们将进一步深化与中关村“一区十园”的合作,不断拓展合作领域,深化合作模式,争取推动两地资源共享、园区共建,吸引更多项目入驻分园。同时,继续推进与中关村朝阳园、中关村智造大街等开展对接,争取吸引更多中关村资源落地保定,继续开创中关村“一中心、一基地、多园区”的保定模式。

  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共建共享,让协同红利更多惠及人民群众

  推动协同发展,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是题中应有之义。京津冀协同发展6年间,三地大力推动公共服务共建,人民群众不断收获协同发展红利。

  京津优质基础教育学校在我省设立分校、建设校区等共31个,我省146所职业学校与京津地区的313所职业学校或企业开展了实质性合作。我省共有400多家医疗机构与京津合作,开通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定点医疗机构达到1099家,133家省内医疗机构与278家京津医院实现36项检验结果互认。

  行百里者半九十。代表委员们认为,作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主要承接地,我省的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尽管有了很大提升,但质量层次与京津两地差距依然明显,距社会公众期待还有不小差距。

  全国政协委员,民建河北省委副主委、河北经贸大学副校长武义青认为,受制于京津冀财力、经济结构、城乡差距等诸多要素的制约,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不可能在短期内实现,只能逐步缩小差距。但三地可以在养老服务、养老保险、异地就医等领域大有可为。

  “提升我省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可按照‘重点地区优先打造’的思路。”全国政协委员、省工商联主席刘劲松建议,我省可依托重点园区,着力完善基础设施,通过建立分校、分院和合作共建等形式,承接教育、医疗等非首都功能。不断壮大有吸引力的产业,优化人才发展和创新创业环境,针对不同地域、不同层次人才需求,采取目标任务导向、个性化定制等方式做好体制机制和政策调整工作。同时,重点在能够快速补齐短板产生协同效益的领域和环节发力,增强河北基本公共服务自身“造血”功能。

  “今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期目标节点之年。我省将全面深化拓展与京津合作,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党晓龙代表表示,今年,我省将大力推动京津高校和在京医院以多种方式向河北转移,扩大京津冀养老机构医保互联互通和养老补贴试点范围,构建统一的区域旅游公共服务标准融合体系。同时,落实好京津与我省张承保28个县(区)扶贫协作机制,组织实施好年度帮扶项目,坚决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记者李巍)

关键词:协同发展,纵深推进责任编辑:颜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