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深处铺展幸福画卷
——回访阜平县顾家台村
春风习习,太行深处到处生机萌动。
走进阜平县顾家台村,箱包工厂里机声隆隆,高端民宿收拾一新开门迎客,特色民居内欢声笑语……
2012年末,习近平总书记顶风踏雪来到顾家台村,看望慰问贫困群众。在这里,总书记指出:“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牢记总书记嘱托,8年多来,顾家台村干部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汗往一处流,终于交出了满意答卷:2017年,实现整村脱贫出列;2020年,全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2年的980元提高到17390元。
“我们还要继续奋斗,努力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让乡亲们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顾家台村党支部书记陈国说。
穷山沟脱胎换骨换新颜
2月23日中午,村民顾成虎骑着电动车巡山护林归来,村中宽阔平坦的柏油路,一排排黄墙灰瓦的太行新民居,让人心情舒畅。
8年多前,顾成虎一家住的是冬天漏风、夏天漏雨的土坯房。老伴和儿子都有病,女儿正在读书,全家人的收入仅靠耕种山上的几亩薄地。
“当时,总书记拉着俺的手,问俺一年下来收成咋样,粮食够不够吃,过冬的棉被有没有。看到我穿的棉袄左袖口破了,还摸着袖口问我还有没有新衣服……总书记告诉我,日子会好起来的。”顾成虎记忆犹新。
“一定要想方设法尽快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总书记的殷切嘱托给了顾家台村干部群众无穷的力量。在阜平县的精准谋划下,经过干部群众8年多的奋力攻坚,小山村脱胎换骨旧貌变新颜。
如今的顾家台村,黄土墙、青水瓦、滴水檐、花格窗的太行山风格民居宽敞明亮,新铺的柏油路、水泥路四通八达,上山入户畅通无阻。卫生室、文化中心、文化书屋、健身广场、幸福院一应俱全,家家有院,户户有花,在大山深处铺开幸福画卷。
“是总书记让我们过上了好日子!”如今的顾成虎一家,不仅从破旧危房搬进了节能环保、冬暖夏凉的新房,而且室内电视、冰箱、洗衣机等家用电器一样不缺。搬进新家后,他特意把与总书记的合影摆在客厅最显眼的位置,时时提醒家人不能忘了总书记的恩情。
村中心广场上,一条观景长廊将两座凉亭连接在一起,坐在这里,远可眺望山景,近可欣赏村貌,成为村民休闲娱乐的好地方。
村民顾廷科正在和几个村民健身锻炼。他说:“早年这里可是猪圈、茅厕,垃圾遍地,脏得很!如今修建了大广场,修通了大马路。没有党和政府的领导,没有各级干部的帮扶,小山村哪能有这么大的变化!”
土里刨食村民变身“新农民”
“过去都是土里刨食,祖祖辈辈只靠种玉米和土豆为生。”在顾家台村高山苹果种植基地,村民冯海花正在给果树压枝,讲起果树管理头头是道。
冯海花回忆说,过去顾家台村人均1亩多地,还多半都在山坳里,种土豆、玉米费劲不小,收成却只能靠天。为了摆脱贫困,村民们曾种果树、养牛,结果却未能如愿。
“推进扶贫开发、推动经济社会发展,首先要有一个好思路、好路子。”遵照总书记的指示,根据村里的土壤、气候条件,2015年,顾家台村流转407亩山坡地,发展起高山苹果种植,村民从此变成可享受土地流转金、打工薪金、股金分红的“三金”农民。冯海花就是受益者之一。
去年4月,原本在高山苹果种植基地打工的冯海花主动请缨,承包了基地内180亩苹果地。“这要搁在5年前,俺可不敢。俺家一共流转2亩多地,每年土地流转金有2000多元;承包果园,每棵树挣管理费13元,上交一级果每斤还能挣0.8元……刨去人工成本,一年下来能挣4万多元。一家四口,日子非常滋润。”冯海花说,她现在懂技术、会管理,早已从过去传统意义上的农民变身“新农民”。
村里有产业,村民有事干,外出打工的年轻人纷纷返乡。2019年,90后返乡青年刘娇将闲置了多年的老宅,装修成十多间客房的民宿,自己当起了老板。“去年7至9月,我家的民宿几乎天天爆满,两个月进账9万元。”
刘娇说,现在村子越来越美了,来的客人越来越多,生意越来越好。这两年,顾仲霄、顾晓伟、顾海伟等许多年轻人也都纷纷返乡创业。
口袋鼓了生活更多彩
走进村民顾德泰家,宽敞的小院已被水泥硬化,黄墙青瓦的4间房子,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白色的墙壁和淡黄色的地砖,映衬得室内明亮而温馨。
喇叭花、粉绣球……花花草草摆满了客厅和卧室。顾德泰边给花草浇水边说:“以前冬天,人在屋里都哆嗦。现在,住进新家,暖暖和和,这才有心情养花。如今,几乎家家户户都养花草。”
“祖祖辈辈离不了的火盆‘下岗’了。”来到西侧的杂物间,顾德泰指着一个简陋的火盆说,那时家里没啥吃的,就是在火盆上烤玉米,熬点稀粥,白菜帮腌的酸菜,从年头吃到年尾。现在做饭都用煤气、电磁炉、电炒锅,炒菜、炖肉、烙饼,整天换着花样吃。苹果、桔子、葡萄各种水果家中不断。
“现在俺们也有自己的签约医生,有个头疼脑热的,给卫生室的大夫打个电话,就能看病。”此外,去阜平县医院看病还能享受“先诊疗、后付费”和出院“一站式一票制”即时结算。2020年年底,他住院花费了8000多元,因为是建档立卡贫困户,报销比例超过了90%。
村口的圆梦广场上,伴着“好日子”的欢快乐声,村民刘保红和姐妹们穿着统一的服装,手拿彩色手绢正在跳舞,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喜悦之情。刘保红说:“过去冬天一擦黑儿就睡觉;白天就靠着墙根晒太阳、聊闲天。现在,村里不仅设立了村民活动室,还安装了健身器材,大家在挣钱之余,唱歌、跳舞、扭秧歌、读书、看报……生活特别充实。”(河北日报记者 徐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