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记者朋友:
大家下午好!根据我市关于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的安排部署,我们召开这场新闻发布会。
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有,石家庄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张东生,石家庄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所副所长刘惠喜,石家庄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刘淑君。
首先,请张东生副主任介绍新冠疫苗接种工作的开展情况。
石家庄市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新闻发布会。
各位记者朋友:
大家好!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党中央、国务院作出重大决策部署,实行全民免费接种新冠病毒疫苗。这关系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关系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推进接种工作,快速提高人群接种率,有效降低新冠病毒传播风险,是当前疫情防控的重点工作
,更是巩固经济恢复性增长、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有力保障。
我市积极贯彻落实国家、省接种新冠疫苗工作各项要求,本着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对人民生命健康高度负责的精神,尊重科学规律,区分轻重缓急,依法依规、积极稳妥、分阶段有序推进疫苗接种工作,实现有力阻断病毒传播,巩固疫情防控成果,为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实现经济社会秩序全面好转提供有力保障。下面,简要介绍一下我市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情况。
一、接种安排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我市采取全市统筹、分阶段分批次开展接种工作,到今年4月底要完成401万人的首剂次接种,到6月底完成我市总人口的50%的覆盖率。共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对感染和疾病传播风险高的重点人群接种。我市继2020年12月上旬开始对重点人群进行紧急使用之后,至2021年6月底,为边境口岸、海关、移民、国际交通、医疗卫生、监所相关工作人员和监所被监管人员以及出国人员等感染高风险人群,公安、消防、应急、外事、交通、物流、邮政快递、养老、精神卫生福利、环卫、殡葬、救助管理、市场监管、新闻媒体、社区工作者和机关事业单位中直接向公众提供服务者等维持社会基本运行人群,水、电、暖、煤、气等基本生活物资供应保障关键岗位职业人群,服务业和劳动密集型行业从业人员等疾病传播风险较高人群以及冬奥会保障人员、“三道防线”人员和雄安新区建设者等重点人群接种疫苗。根据疫苗供应情况,压茬推进高等院校在校学生和各类学校教职工的接种工作。
第二阶段是对一旦感染后导致重症风险高的高危人群接种。2021年7月至2021年12月底,根据国家统一部署,及时调整免疫策略,开展老年人、基础性疾病患者等一旦感染后导致重症风险高的高危人群的接种工作。同时做好第一阶段接种人群的补种工作。根据疫苗供应情况,压茬推进高等院校在校学生和各类学校教职工的接种工作。
第三阶段是继续扩大人群接种范围,建立全市人群免疫屏障。
接种疫苗是按国家医保局与生产企业议定价格执行,在受种者知情、同意、自愿的前提下,疫苗及接种费用由医保基金负担,个人不负担,不区分是否参加基本医疗保险。财政按照实际接种疫苗及接种费用的30%对医保基金给予补助。
二、工作开展情况
按照国家联防联控机制及省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部署,我市已经全面推进全民接种工作,制定了《石家庄市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实施方案》,成立市政府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领导小组,下设8个专项工作组。各县(市、区)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
我市由市级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负总责,以县(市、区)为单位,实行属地管理,按照分三步走的安排,对照规定的接种人群,结合实际,开展由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牵头组织,逐街道、逐门户、逐单位、逐行业进行辖区内(含驻区的中央、省直、市直、区直各级各类单位)摸底统计工作,凡属于单位、行业的18-59岁人员由单位和行业负责统计上报到辖区乡镇(街道),常住居民、自由职业的18-59岁人员由乡镇(街道)直接负责登统。各乡镇(街道)统计后上报县级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进行汇总,县级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形成分三步走的接种计划,制定辖区内各人群接种安排。摸底调查结束后,由辖区防控领导小组制定接种计划,并将接种安排反馈给各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和各乡镇(街道),由各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和各乡镇(街道)负责通知需接种疫苗的相关单位,严格按照计划尽快对接承担接种工作的医疗单位,落实接种工作。
为确保市民有序高效接种,提高接种服务的可及性和便利性,根据疫苗接种服务需求、现有设施条件和覆盖区域,合理规划和增设接种单位,方便居民就近接受接种服务。在全市范围内加快大型接种场所建设,加快推进临时接种点增设,并对现有常规预防接种单位增设接种台、延长服务时间、增加服务天数,组建“流动接种队”,走到群众身边,提供接种服务。利用好我市已建成的疫苗使用和预防接种全程管理体系,做到疫苗全程追溯管理,确保疫苗储运及接种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截至3月29日,全市已设置接种点305个,正在建设临时接种点53个,其中每个县(市、区)至少建设大型接种点1个;完成接种工作培训并发证3513人,正在接受培训医务人员2682人;全市累计接种265433人,共计393748剂次。目前,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
自2020年12月开始,我市就对重点人群摸底、接种点设置、医疗救治保障等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切实加强接种队伍储备,对所有参与接种和医疗救治的人员开展培训,确保所有承担新冠疫苗接种和预检的人员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成立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处置专家组和疫苗接种医疗救治专家组。各接种单位配有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医疗救治医护人员,携带必要的医疗设备、药品予以保障,派出救护车巡回保障,确保出现不良反应能第一时间得到处置。
三、下一步工作安排
一是进一步健全工作机制。为确保全民接种工作顺利开展,全市各县(市、区)将进一步细化实施方案,落实属地管理责任,科学划分接种工作责任网格至最小单元,做到疫苗储存运输、安全管理、接种组织实施、应急处置等各项工作落实落细。
二是细化组织推进。在人员力量配备上,各县(市、区)将进一步加强人员储备能力及培训力度,严把上岗标准,所有承担新冠疫苗接种和预检的人员均持证上岗。在接种计划安排上,将精心安排并及时调整接种计划,根据接种人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制定分步接种计划,明确详细时间表,压茬推进。
三是做好接种保障。严格服务规程、操作规范确保接种安全。严格落实接种后30分钟现场留观要求,做好疑似异常反应监测和应急救治。落实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的要求,推进接种工作“四有”(有驻点急诊急救人员,有急救设备药品,有120急救车现场值守,有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救治绿色通道)。
四是统筹做好疫苗接种与疫情防控工作。在全力做好新冠疫苗接种工作的同时,统筹兼顾疫情防控常态化措施的落实,时刻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厌战情绪、侥幸心理、松劲心态,扎实做好重点人员服务管理、重点场所管控,严格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等行之有效的防控措施。已完成新冠疫苗接种的市民仍然要按照公共场所疫情防控的要求佩戴口罩,牢记每个人都是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截至2021年3月28日,全国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已达10661.3万剂次(国家卫健委官网数据)。大量的接种实践证明,目前使用的疫苗是安全有效的。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是阻断疫情传播最经济有效的措施,也是做好当前常态化防控的重中之重。为了让疫苗最大程度惠及群众,尽最大努力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全民接种已经全面开展,请广大人民群众积极配合,并按照所在县(市、区)的统一安排有序接种。
谢谢大家!
谢谢东生副主任的详细介绍。
下面,是现场提问时间。请记者朋友举手示意,提问前,请通报所在媒体的名称。
长城新媒体记者:借此机会,能不能再详细介绍一下,哪些人可以接种?哪些人不能接种?需要注意些什么?谢谢。
市疾控中心免疫规划所副所长刘惠喜:
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
根据国家疾控中心制定的《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技术指南》和《石家庄市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实施方案》,目前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的对象为18周岁及以上人群。60岁及以上人群为感染新冠病毒后的重症、死亡高风险人群。目前,新冠病毒疫苗III期临床试验研究纳入该人群的数量有限,暂无疫苗对该人群的保护效力数据。但I/II期临床研究数据显示,该人群疫苗接种安全性良好,与18-59岁人群相比,接种后中和抗体滴度略低,但中和抗体阳转率相似,提示疫苗对60岁以上人群也会产生一定的保护作用,建议接种。
目前已有的新冠病毒疫苗尚未获得用于18岁以下人群的临床试验数据,因此目前暂不推荐18岁以下人群接种。
每种疫苗或药物都有不同的禁忌症。新冠病毒疫苗的禁忌症包括:(1)对疫苗的活性成分、任何一种非活性成分、生产工艺中使用的物质过敏者,或以前接种同类疫苗时出现过敏者;(2)既往发生过疫苗严重过敏反应者(如急性过敏反应、血管神经性水肿、呼吸困难等);(3)患有未控制的癫痫和其他严重神经系统疾病者(如横贯性脊髓炎、格林巴利综合症、脱髓鞘疾病等);(4)正在发热者,或患急性疾病,或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或未控制的严重慢性病患者;(5)妊娠期妇女。
我市使用的是两种新冠病毒灭活疫苗,都是接种2剂。2剂之间的接种间隔建议≥3周,第2剂在8周内尽早完成。
接种新冠疫苗前,需要做好准备,包括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如果自己不很清楚是否属于禁用人群,接种时主动提供健康状况;好好休息,让身体保持在一个较好的生理状态;了解新冠疫苗接种相关知识;了解接种点的接种流程;确定是否需要提前预约;接种当天穿方便穿脱的宽松衣服便于接种;出门时佩戴好口罩;按要求带好身份证。
接种时,要主动向医务人员提供自己的健康情况、近期服用的药物信息,医生会帮助判断是否可以接种;认真阅读知情同意书并签字,按照要求进行接种,并确认第2针接种时间;接种期间全程戴好口罩,按接种点标识有序排队,保持好社交距离。
接种后,需留观30分钟,没有异常方可离开;保持接种局部皮肤的清洁,避免用手搔抓接种部位;如发生疑似不良反应,报告接种单位,需要时及时就医。
有的人,因为目前可能刚刚接种了其他疫苗,在这种情况下,暂不推荐新冠肺炎疫苗与其他疫苗同时接种。其他疫苗与新冠病毒疫苗的接种间隔应大于14天。当因动物致伤、外伤等原因需接种狂犬病疫苗、破伤风疫苗、免疫球蛋白时可不考虑与新冠病毒疫苗的接种间隔。
谢谢!
华人头条记者:群众非常关心新冠疫苗接种后多久能产生保护作用,保护能持续多久,以及是否可以放松个人防护措施。能否介绍一下有关情况?谢谢!
市疾控中心免疫规划所副所长刘惠喜:
谢谢您的提问。
接种疫苗第2剂次的1-2周后,会产生较好的免疫效果。前期疫苗临床试验表明,全程接种28天后90%以上的受种者都会产生抗体。
由于新冠疫苗使用时间还不满1年,能提供多长时间的保护还不能下结论,但目前数据显示,疫苗保护期在半年以上是没有疑问的。我们中国的数据目前只有半年,说明至少这半年内它是有效的,并不是说只管半年。
接种疫苗后虽然可以产生免疫力,可以大大降低感染风险,但任何疫苗保护作用不可能100%,部分人接种后有可能不产生足够抗体,仍然会有感染风险,特别是在还没有建立起人群免疫屏障的情况下。所以,即使打完疫苗,也要保持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等良好卫生习惯。
谢谢!
石家庄日报记者:有的群众认为,我市的疫情已经得到了控制,觉得没必要再去接种新冠疫苗。请问应该怎样看待这种认识?谢谢。
市疾控中心专家刘淑君:
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
首先说,非常有必要!
大家知道,新冠病毒肺炎是以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为主要传播途径的新发传染病,传染性非常强,几乎所有人都对新冠病毒易感染。该病早期症状特异性不强,潜伏期长,且潜伏期内也有传染性,容易导致大流行。感染后部分患者易发展为重症,治疗不及时会导致患者死亡。目前该病没有确切有效的特效药物,主要是对症支持治疗。
对于传染病的控制,通常采取隔离治疗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这些措施,而保护易感人群的一个最主要的措施就是疫苗接种。对于一种传染病,人们获得免疫力的途径一般是通过感染这种传染病的病原体或者接种针对这种传染病的疫苗。我们已经有多种传染病就是通过疫苗接种得到了有效控制,甚至被消灭,比如天花、脊髓灰质炎、麻疹等传染病。而目前,我国已经有了效果肯定的新冠病毒疫苗,接种这种疫苗后可刺激人体产生免疫力,抵抗新冠病毒的感染。
经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我市的疫情已经得到有效控制。因此也有群众就看到疫情得到了控制,就认为疫情离我们很远了,接种疫苗的紧迫性就降低了。大家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新冠疫情仍在全球流行,根据目前全球疫情形势分析,疫情仍将会持续比较长的时间,也有专家认为新冠病毒甚至今后还要与人类共存。由于全球人员流动性大,随时都可能因为传染源的引入而引起新冠肺炎疫情的流行,甚至暴发流行。前期由于我市疫情已经得到了有效控制,没有形成大规模的暴发流行,人群整体免疫力水平是比较低的。现在我们有了疫苗,对于个人而言,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可以有预防新冠病毒感染的作用,也有预防发病的作用,还有预防重症的作用,包括预防死亡的作用;对于家庭而言,接种疫苗,就多了一份关爱和保护;对于社会而言,多了一层屏障,可以阻断新冠肺炎的流行。因此,疫苗所适用的人群,如果没有接种禁忌症,都应该尽早接种新冠疫苗。
谢谢!
石家庄新闻广播记者:有人认为,如果说70%的人接种新冠疫苗后,可以形成群体免疫屏障,那么是不是意味着,剩下30%的人群就可以不用接种了?请问专家对此怎么看。
市疾控中心专家刘淑君:
谢谢您的提问。
目前我们绝大多数人都是易感者,从这个角度来说大家都应该去接种疫苗。接种的人越多,建立的免疫屏障就越牢固,接种得越快,也就越早一天形成群体免疫屏障。有研究认为,当70%的人对新冠病毒有免疫力时,就可以形成群体免疫屏障。但是,70%是根据目前已有的研究数据做的一个基本推算,而且是最低限值,构建免疫屏障的意义在于阻断病毒大范围的传播和流行,侧重于公共卫生意义的体现,并不是说剩下未接种的30%不会发病。一旦有传染源引入,对于未接种的个体来说,仍有感染发病、甚至重症的可能,影响到我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所以对于个体来说,仍然是越早接种越好。
希望大家都按照目前我市新冠疫苗接种的要求,有序、分步接种,只要符合接种的人群都应该接种,这样既保护了自己的身体健康,也保护了家人、保护了周围的人。希望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早一天把免疫屏障建立起来!
谢谢大家!
谢谢4位记者朋友的提问,现场提问就到这里。
各位记者朋友,做好新冠疫苗接种工作是落实新冠肺炎常态化疫情防控的重要内容之一,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幸福。希望各媒体发挥优势,在前期宣传工作的基础上,把今天新闻发布会的内容领会好、报道好、宣传好,用老百姓听得懂的语言、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疫苗知识的普及传播,进一步扩大宣传面、提高知晓度,以卓有成效的宣传报道,努力为疫苗接种工作营造浓厚的社会舆论氛围。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