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频道 > 全景河北

河北日报推出重磅编辑部文章《河北百年证大道》

来源: 河北日报  
2021-07-01 16:51:43
分享:

  日出东方,其道大光。一世纪风雨兼程,一百年逐梦前行,大河之北,古老而年轻。

  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这里被四大著名地标界定:东临渤海、南望黄河、西起太行山、北接内蒙古高原。具有全国最全的地形地貌,万里长城最精华的一段逶迤其中,千年大运河近600公里蜿蜒流淌。遥远的泥河湾,给她披上“东方人类故乡”的神秘色彩;“千古文明开涿鹿”,为她烙上洪荒时代强者们的深深印记。先秦以来,这里一直是中华民族历史活动的重要舞台。明清两代,这里是京畿辅地。在雄鸡般傲立的中国版图上,河北地处咽喉,环抱首都,护卫着祖国的心脏。

  这是一片曾经饱受苦难的土地。近代以来鸦片战争、军阀混战、日本侵华,战乱频仍加上自然灾害频发,河北一度忧患重重、积贫积弱。

  这是一片风云激荡、英雄辈出的土地。历史和传说赋予河北人民史诗般不屈不挠、百折不回的品格。千百年来,古燕赵之地英雄豪杰纷至沓来:邯郸游侠,荆轲刺秦,常山赵子龙,燕人猛张飞……或为承诺,或为原则,或为尊严,或为家国民族,演绎了一曲又一曲激烈、高亢的燕赵悲歌。因为抗争与斗争的结局多带悲情,慷慨悲歌成为河北大地一个专有的历史文化符号。

  100年前,中国共产党横空出世。在党的领导下,河北人民的斗争、奋斗终于有了正确的方向和路径。为了民族的复兴、为了人民的幸福,河北无数的共产党人、无数燕赵儿女用鲜血、汗水、勇气、智慧,赢得一次次胜利,创造一个个奇迹,让河北从饥馑凋敝走进全面小康,从慷慨悲歌走到千年梦圆,从苦难深重走向光辉彼岸。

  100年来,燕赵气质与红色基因交相融合、辉映,河北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旗帜下更加果敢、自信,经过无数的流血牺牲,终使河北成为一块革命的土地、英雄的土地,“新中国从这里走来”的土地。也正因如此,河北人民的付出、奉献、团结、奋斗,才最有价值、最有成就。

  今日燕赵大地,生机勃勃、活力迸发,河北儿女信心满怀、意气风发。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河北省委带领全省人民同心协力奋斗新时代、奋进新征程。这里政治生态、经济生态、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发生历史性新变化,京津冀繁花满枝,雄安崛起新城,冬奥梦想绽放。河北迈上前所未有的发展新高度,人民过上前所未有的美好新生活,昂首阔步走在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

  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河北始终与党的历史、党的奋斗、党的辉煌紧密联系在一起,以一个省域的实践和成果生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历史课题;以百年的奋斗和辉煌有力印证着这样的大道: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我们就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行至两个100年历史交汇点,让我们回顾河北经历的苦难辉煌,梳理新时代的历史成就,拥抱新时代的未来时空。

  (一)河北人民从来没有停止对光明、真理的探寻。在共产主义理想光辉的照耀下,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河北冲破黑暗迎来光明,一路擎旗奋进,走进新时代

  百年前的百年里,鸦片战争肇始的外敌入侵,将中国卷入“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河北时称直隶,成为各种政治军事力量角逐的主要战场,侵略者铁蹄蹂躏,战火离乱,生灵涂炭,人民遭受着前所未有的苦难。灾荒年月,许多人不得不卖儿卖女。

  试错史路跌宕曲折。开眼看世界,无数仁人志士为救亡图存、强国富民苦苦求索。举办新学,赴大洋彼岸探求真理,反抗侵略和奴役的斗争风起云涌……而最终结局,仍是“诸路皆走不通”。

  暗夜中,一位20多岁的青年,为“求得挽救民族、振奋国群之良策”疾疾而行。他就是河北走出来的李大钊。

  于黑暗中洞穿黑暗,向光明处迎接光明。从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中,李大钊寻得一粒火种,手捧着,欣喜着。

  《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新纪元》《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他“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写下百万字名篇,在中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并创建我国首个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有亲戚问李大钊:“听说你在北京当教授?那你平时都干些啥呢?”

  “点种!”

  改变一个国家的命运,有时只需要一粒火种。

  星火微芒,汇聚成光。1921年7月,一个平常的夏夜注定不凡,中国共产党诞生了。从此,马克思主义信仰写在党的旗帜上,中国前进的道路豁然开朗。

  历史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创造了历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今天,我们更加感受到李大钊同志历史眼光的深邃和思想价值的珍贵,更加感受到他革命精神的崇高和人格力量的伟大。”

  李大钊精神深深滋养着家乡热土,“红花的种子”遍大地。河北,成为全国建立党组织较早的省份。

  1921年,受李大钊影响,38岁的京奉铁路唐山制造厂旋床工人邓培入党,成为河北第一名中共党员。1922年,河北第一个党组织——中共唐山地方委员会成立。

  1923年,受李大钊派遣,弓仲韬回到老家安平县台城村,建立全国第一个农村党支部——中共台城特别支部。1924年,建立河北第一个中共县委——安平县执行委员会。

  一旦懂得“真理的味道”,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便从未改变,勇往奋进以赴之、瘅精瘁力以成之、断头流血以从之。

  李大钊从容走上绞刑架,“不能因为你们今天绞死了我,就绞死了伟大的共产主义!”

  邓培牺牲前始终严守党的机密,“共产党员是不怕死的。”

  弓仲韬带领全家走上革命道路,“作为共产党人,就要舍得出家财,豁得出性命。”

  穿越百年,世间早已“天翻地覆慨而慷”。而信仰之光始终不灭,照亮共产党人的奋斗之路。

  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

  学习向信仰扎根,认识向高处提领。选择,汇聚在党的旗帜下,化作一声声铿锵誓言——“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

  今天,18.8万平方公里的河北大地上,已拥有20余万个基层党组织、490多万名共产党员。他们在各条战线、各个领域创先争优、接力奋斗,自觉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

  道路决定命运,旗帜就是方向。没有马克思主义,就没有中国共产党,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经济强省、美丽河北。

  (二)在河北这片被信仰浇灌、鲜血染红的大地上,共产党带领人民敢于斗争、敢于胜利,让红色基因的根基越扎越深,成为奋进的动力之源

  红色基因是历史的积淀,是历史真正厚重之所在。它根植在红色江山的每一片土壤,传承于热血儿女的每一分努力。

  河北在土地革命时期,是北方革命的中心;在抗日战争时期,是华北抗战的主战场;在解放战争时期,是夺取全国革命胜利的战略基地。

  厚重的革命历史,造就丰富的红色资源。瞰燕赵,河北有23家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528家省市县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其中省级118家,居全国前列。

  莽莽太行山,是革命的山、胜利的山!

  八百里太行,五百多里在河北。这里的红色革命记忆,就像她的百岭千峰,数不尽、说不完。

  响堂铺战斗,八路军毙伤日伪军400多人;黄土岭战斗,歼敌900余人,击毙日军中将阿部规秀,“名将之花”凋谢在太行山上;雁宿崖战斗,歼敌500余人……更有百团大战在这里打响,威震中外。

  这里孕育了中国北方第一个红色政权——中华苏维埃阜平县政府,哺育出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晋察冀根据地和最大的抗日根据地——晋冀鲁豫根据地。

  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母送子、妻送郎、兄弟竞相上战场,平山团、阜平营、灵寿营等成建制的参军壮举纷纷涌现,更是创造了“9000将士进涉县,30万大军出太行”的不朽传奇。

  不只是太行山,长城内外,渤海之滨,冀中平原,滹沱河畔,到处都活跃着河北军民浴血奋战、英勇杀敌的身影,书写着感天地、泣鬼神的革命篇章。

  玉田农民暴动在北方打响武装反抗军阀的第一枪,磁县、灵寿、高阳、蠡县等一次次农民暴动接踵而至,在中国北方产生了重大影响。

  八路军115师、129师、120师纵横驰骋河北大地,回民支队、雁翎队、敌后武工队、平原游击队神出鬼没,地道战、地雷战、麻雀战、挑帘战八面威风。

  绥远战役、邯郸战役、承德保卫战,适时打退了国民党的进犯;正太战役、青沧战役、保北战役,使河北解放区的作战变被动为主动;清风店战役、石家庄战役,使华北局面为之一新;西柏坡成为中国革命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

  在这片被信仰浇灌、鲜血染红的大地上,共产党带领人民敢于斗争、敢于胜利,让红色基因的根基越扎越深。

  这一点,可以在一大批河北红色革命题材的文艺作品中真切感知,比如许多人熟知的《荷花淀》《新儿女英雄传》《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红旗谱》《野火春风斗古城》《小兵张嘎》《平原枪声》……

  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孕育出珍贵的精神财富。河北产生了李大钊精神、西柏坡精神以及唐山抗震精神、塞罕坝精神、李保国精神等,为燕赵文化注入新的内涵。

  2021年,河北深化党史学习教育,重点打造“5+N”精品党史学习线路。

  播撒火种红色之旅、太行抗战红色之旅、革命圣地红色之旅、脱贫致富之旅、开拓奋进之旅,五大主题红色文化线路以党的百年奋斗历程时间轴为主线,让每一个红色旅游景点都成为思古怀今、常学常新的生动课堂。仅“五一”期间,就吸引两千万人次参与其中。

  循着红色线路,追寻红色足迹。狂风暴雨般的“扫荡”“蚕食”“铁壁合围”,为什么没把根据地摧毁?困难重重的敌后,共产党领导的部队为何越打越壮?红色江山依靠什么代代相传?

  回望历史,共产党之所以历经百年而风华正茂、饱经磨难而生生不息,就是凭着那么一股革命加拼命的强大精神。党与人民生死与共、血肉相连,凝聚起无比强大的奋进力量,揭示着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成功密码。

  (三)定格于“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的燕赵大地,有太多值得追寻和铭记的英雄儿女,他们身上不灭的理想之火、信仰之光,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燕赵儿女砥砺前行

  太行山纵贯于西,燕山横亘于北,两大山脉以“人”字状交会,撑起了河北地形的脊梁。

  灵山秀水哺育了勤劳智慧的燕赵儿女。历朝历代,贤君廉吏、忠臣良将、仁人志士、业界翘楚、能工巧匠层出不穷,尽展风采。而百年来,历史的天空中更加群星璀璨。

  在历次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中,近22万先烈牺牲在这片红色热土,这仅仅是有名可考者,还有更多的无名烈士。英雄儿女坚守“革命理想高于天”的情怀,保持“乱云飞渡仍从容”的定力,践行“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宣告,挺起不屈的燕赵脊梁。

  遥记国难当头,处于华北前哨的河北,首当其冲。

  “南有南京大屠杀,北有千里‘无人区’”,1939至1945年,6年苦难,35万人惨死,140多万人的噩梦……长城沿线的灾难,令世人惊骇。

  “‘无人区’是抗日战争中悲壮的特写镜头。”这是著名史学家胡绳对日本侵略者在长城沿线制造侵略暴行的概括。

  “自古言勇敢者,皆出幽燕。”如果说慷慨悲歌是其深厚的底色,那么侠肝义胆就是其鲜明的品格。

  “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一代代共产党人不惜抛头颅、洒热血,展现出强烈的爱国情怀、民族气节、英雄气概。

  狼牙山五壮士宁死不屈,打光最后一粒子弹,扔出最后一颗手榴弹,纵身跳下悬崖:“中国共产党万岁!”

  24岁的曲周县长郭企之被黄土埋过胸口,面对敌人劝降,用尽最后气力:“不能,一分钟、一秒钟也不能……”

  13岁的放牛娃王二小为保护乡亲转移,把敌人带进八路军埋伏圈,被日军残忍地刺死。

  19岁的八路军战士董存瑞猛地拉开导火索,舍身炸碉堡,用生命开辟胜利通道,“为了新中国,前进!”

  24岁的志愿军战士赵先有和战友们坚守阵地57小时,打退敌人冲锋17次,直到生命最后一刻,“人在阵地在!”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

  英雄者,国之干也。我们无法一一列举,但我们可以永远铭记:“坚决革命的同志”董振堂、宁可牺牲绝不屈节的郭隆真、“刀劈鬼子”的抗日英雄节振国……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还有什么比生死抉择更大的考验?为什么先烈们能够视死如归,义无反顾?

  “绝美的风景,多在奇险的山川。绝壮的音乐,多是悲凉的韵调。高尚的生活,常在壮烈的牺牲中。”

  初心如磐志弥坚。共产党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无论面临多大挑战和压力,无论付出多大牺牲和代价,这一点都始终不渝、毫不动摇。

  在英雄身后,有无数后来者。

  抗震、抗洪、抗疫,当一场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来临,一声声“召必来,战必胜”的铮铮誓言,一封封摁满鲜红手印的请战书,一面面高高飘扬的鲜红党旗,饱含共产党人的炽热与忠诚,续写下新时代的英雄儿女传。

  曾经,共产党人以伟大的牺牲挺起民族的脊梁,把党的事业推向一个又一个高潮。今天,传承这种伟大品格,我们才能在民族复兴征程上拥有磅礴伟力。

  (四)团结就是力量的恢宏旋律从河北大地唱响。团结之力是铁,团结之力是钢,团结是力量之源,团结是成功之基。在党的旗帜引领下,河北人民团结奋进,从胜利走向胜利

  滹沱河流经平山县,在太行深处拐了个弯,怀抱起西柏坡这个静谧的小村庄,历史也很巧合地转弯至此。

  过去,人们总是会问,一个小山村,何以走来新中国?而如今,人们还会再问,一个小山村如何唱响团结战歌?

  “78年前,《团结就是力量》从你们那里唱响,成了亿万人民广为传唱的一首革命歌曲。”2021年春节前夕,平山县西柏坡镇北庄村党员收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小山村沸腾了!

  那是一段火热的岁月。1943年6月,西北战地服务团到平山参加革命斗争,创作出歌剧和同名歌曲《团结就是力量》,激昂旋律唱出了人民心声,迅速唱响全国。

  如果说抗战岁月是漫长和沉重的,那么解放战争时期,这片热土上洋溢着的却是党团结带领人民走向胜利的激越。

  1948年春天,松柏吐翠,山花飘香。毛泽东率中共中央机关到达西柏坡。小土屋里,海棠树下,打麦场里,柏坡岭上,共产党和老百姓同甘共苦、鱼水情深。

  “最后一碗饭,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送去缝军装;最后的老棉被,盖在那担架上;最后的亲骨肉,含泪送战场……”这首动情的支前民谣,就是燕赵儿女倾其所有,一心跟党打天下的真实写照。

  党中央以力挽山河的魄力和极富创意的智慧,在西柏坡谱写了中国革命史上的辉煌篇章,全国土地会议、九月会议、三大战役、七届二中全会,“中国命运定于此村”,新中国从这里走来。

  历史的转折令人深思。凭什么以弱胜强?靠什么无往不胜?

  实践早已给出答案:正是因为党始终与人民团结在一起,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回望百年来路,从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焕发强大生机活力,燕赵大地上发生的奇迹,无不是共产党领导人民同心同德、团结奋进的结果。

  21世纪的第三个十年刚刚开始,一场新冠肺炎疫情肆虐而来。危难之际,党中央指挥若定,河北省委、省政府动若风行,带领全省上下凝聚起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燕赵力量。

  2021年新年伊始,河北遭遇不期而遇的疫情“附加赛”,省委靠前指挥,全省同心战疫,一条心,一起拼,在打赢疫情防控歼灭战中再次展现强大战斗力。

  最伟大的力量,是勠力同心的团结之力。《河北,你终于藏不住了》《他们,就是“热搜”中的河北人》,两次战疫,两篇热帖,点赞无数。

  历经磨难的燕赵儿女更加坚定:团结就是力量,唯有团结一心,方能克难前行。

  走过百年,多少次栉风沐雨、披荆斩棘。之所以能无惧风雨,不畏挑战,就是因为党善于团结,能够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五)奋斗是河北人民的优良品格和精神特质。传承和弘扬伟大奋斗精神,河北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发展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非凡奇迹

  从一棵树到一片海,塞罕坝造就的不仅是“美丽高岭”,更是“奋斗奇迹”。

  习近平总书记称赞其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生动范例”。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响应国家号召,种树去!”1964年夏天,正在承德市读高三的陈彦娴和宿舍5名女生,毅然放弃高考,来到塞罕坝机械林场,加入造林大军,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绝境中,用奋斗写就青春之歌。

  从“六女上坝”的无悔选择,到望海楼夫妻几十年如一日的漫长守望,从爬冰卧雪石头缝里栽种树苗,到起早贪黑顶风冒雨修枝防虫……从1962年开始,一代代建设者听从党的召唤,艰苦奋斗、九转功成,建成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林,荣获联合国环保最高荣誉“地球卫士奖”。

  所谓壮举,皆因奋斗!

  在社会主义建设、改革的非凡历程中,一代又一代奋斗者用智慧和汗水,甚至鲜血和生命,为河北发展、人民幸福埋头苦干、顽强拼搏、不懈进取。

  “组织起来,生产渡荒”,饶阳县五公村村民耿长锁组织农户创办了全国第一个土地合伙组,被誉为“开放在冀中的社会主义之花”;

  “治山不止,奋斗不息”,前南峪人向荒山秃岭宣战,在石头山上凿出6万多个大坑,建成“太行山最绿的地方”;

  “不靠地不靠天,就靠一条扁担一双肩”,在第一任党支部书记张贵顺带领下,沙石峪村创造出“万里千担一亩田,青石板上创高产”的奇迹;

  “有了路,才有希望”,涉县后池村党员干部带头干,百余留守老人扛锨拎镢,自带干粮,用双手在石山里凿出一条致富的“愚公路”;

  ……

  好日子是拼出来的。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

  翻开“最美奋斗者”名册,一串串熟悉的名字闪烁奋斗光芒——

  “站在排头不让,把住红旗不放”的马万水,带领群众植树造林、防风治沙的吕玉兰,一生只为绿山富民的“太行山上的新愚公”李保国,为群众服务“永远在线”的吕建江……

  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新征程是追梦人的征程。

  奔走在烈日下、风雨中的快递小哥,坚守三尺讲台的乡村教师,贴心服务居民的社区工作者,早出晚归的环卫工人,还有“天使白”“橄榄绿”“守护蓝”“志愿红”……努力奔跑,每一个你都能出彩。

  奋斗是一种进取的气势,一种向前的姿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我们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

  越是这样的时候,越需要我们传承和弘扬伟大奋斗精神,接好历史的接力棒,跑好自己的这一程,用奋斗创造出更多“河北传奇”。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

  (六)改革开放的河北故事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破发展之羁,纾民生之困,谋奋进之局,河北奋楫扬帆、乘风破浪,将改革进行到底

  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河北的今天。

  1978年,面对“社会主义中国向何处去”的时代之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给出响亮回答,开启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

  改革意味着什么?在正定农民钱永军看来,就是“过上好光景”。他清楚记得,那时家里口粮没富余,做梦都盼着尝个白面馒头。

  变化始自1982年的春天。

  时任正定县委副书记的习近平几经调研,反复斟酌,派人到安徽小岗村学习经验,后来正巧就选定钱永军他们大队搞大包干试点。

  “一包就增产,农民就致富”,当年试点成功。在钱永军家房梁上藏着吃食的篮子里,白面馒头不再是啥稀罕物。1983年,正定全面推广大包干,在河北开创先河。

  钱永军感叹,“从有啥吃啥,到吃啥有啥,改革开放让老百姓一路‘品尝’到好日子。”

  民之所望,改革所向。改革者的责任,正是率先冲锋陷阵,带领群众前进。

  对正定知之深、爱之切,习近平提出“半城郊型”经济发展的路子,倡导改革戏必须大家唱、为企业松绑放权,推出震动全国的“人才九条”,修建荣国府,开创旅游业发展“正定模式”……改革开放为正定发展破局开路,古城焕发新生机。

  从破冰到兴涛,从弄潮到逐浪,河北冲破羁绊,在多个领域发出改革先声。

  闯新路。刘汉章在邯钢推行“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被誉为“我国工业战线上的一面红旗”;威县在全国率先设立首个县级行政审批局,实施“一枚公章管审批”;

  开新局。河北自贸试验区推动数字、金融、产业三大重点领域首创性改革试验;中国·廊坊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构建国家级、国际化、综合性开放平台;

  谋新篇。河钢收购塞尔维亚斯梅代雷沃钢厂,“救活一座厂、带动一座城”;中欧班列打通国际货运新通道,“河北制造”闪耀一带一路;

  ……

  改革开放的河北故事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生发于这片热土的辉煌成就和生动实践,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壮丽史诗中的精彩篇章。

  改革进入深水区、攻坚期,啃硬骨头多、打攻坚战多、动奶酪多,“触动利益往往比触及灵魂还难”。

  当一场新旧动能转换的深刻变革开启,钢铁大省以壮士断腕的魄力毅然转身。

  坚决去、主动调、加快转,2016年,装备制造业全线超越曾稳坐首席首位十余年的钢铁业,成为河北第一支柱产业。

  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这是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持续激发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

  2017年,河北省委首次提出“三六八九”工作思路,其中“九”即深化九项重点改革,成为河北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任务和突破口。

  2018年,河北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调整为河北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几字之差,意味着“深改”持续加力提速。

  一个山头一个山头地攻,一个难关一个难关地破。

  召开55次会议,审议405个改革事项,听取168项改革专题汇报,党的十八大以来,河北形成一批重要制度和实践成果,全面深化改革积厚成势。

  改革利刃所向,革除的是痼疾,释放的是活力,受益的是人民。

  找到一条好的道路不容易,走好这条道路更不容易。

  从最初的涓涓细流到激荡的时代大潮,河北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变革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面向未来,河北仍将坚定不移用好改革开放这个“重要法宝”“关键一招”,将改革进行到底,续写发展新辉煌。

  (七)携带创新基因的河北深度开掘第一动力,靠创新实现前所未有的发展。创新活力从未像今天这样竞相迸发,也从未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民生福祉和社会进步

  历史的巧合,总是耐人回味。

  河北省第一名共产党员邓培当年工作的京奉铁路唐山制造厂,如今是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造出了领先全球的“大国重器”。

  2018年7月1日10时,我国首列全面自主化的长编组“复兴号”高速动车组从北京南站驶出,百年唐车向世界递出一张“中国创造”名片。

  这个世界第一,来得并不容易。

  创新,就要敢走别人没走过的路。2004年,国家对高铁发展战略整体布局。第二年,580多名唐车人奉命出征,远赴德国学习先进技术。

  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没日没夜攻关,一项一项突破,高速动车组“躯体”“大脑”等多项“唐车创造”出炉。“复兴号”采用的254项重要标准中,中国标准占了84%。

  从时速350公里向着更快速度“起飞”的中国高铁,成为河北自主创新的鲜活范例。

  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

  历史上的河北曾创造多个第一:近现代中国第一座机械化采煤矿井、第一条标准轨距铁路、第一台蒸汽机车、第一株青霉素菌种……

  创新、创新、再创新!

  从向科技进军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到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河北创新之路扎实稳健。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吹响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号角,为河北走好创新之路指明方向。

  “积极培育创新主体”“扎实推进创新平台建设”“加快创新成果转化”“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持续优化创新生态”……在近年的河北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河北省人代会上,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东峰,省委副书记、省长许勤为河北创新“划重点”,并一以贯之。

  以创新加速、促增长提质,汇聚起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力。

  向越来越多的“科学无人区”挺进,河北让更多“不可能”变成“可能”——

  一辆国产汽车,长城凭核心技术成为自主品牌汽车领头羊;

  一罐河北奶粉,君乐宝用4个全国第一敲开世界奶粉市场大门;

  一粒降压药片,石药“玄宁”走出中国创新药出海之路;

  一片玻璃基板,东旭靠自主创新让世界认识了“中国屏”;

  一只中国天眼,中电科54所成功研制安装FAST核心系统;

  一颗谷子良种,赵治海潜心选育出稳居世界亩产第一的“张杂谷”;

  ……

  创新浪潮奔涌向前,创新让生活更美好。

  培育更多创新“梦工厂”,攻破一批“卡脖子”“杀手锏”技术,为“京津研发、河北转化”按下快进键……

  一个新成果,关乎百姓饱暖;一项新技术,为患者健康护航;一项新发明,让生活更便捷……

  “十三五”时期,河北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1.2%,数字经济占GDP比重超过30%,全省高新技术企业达到94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8.7万家。

  创新活力从未像今天这样竞相迸发,也从未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民生福祉和社会进步。

  (八)凝聚磅礴力量,攻克千载难题。脱贫攻坚全面胜利,燕赵大地千年梦圆。历史性的重大成就,让党的伟大、制度的优越、思想的伟力完美彰显

  脱贫攻坚,是最精彩的时代故事。

  千年梦想,百年奋斗,今朝梦圆。2020年2月29日,阜平县脱贫了!

  至此,8年脱贫攻坚战,河北7746个贫困村全部出列,6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现行标准下全省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创造了减贫史上的伟大奇迹。

  贫困一直是困扰人类的千年难题。不只在中国,全世界都面临挑战,许多国家苦苦寻找摆脱贫困之路。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共产党人的字典里没有“不可能”。这是中国的特色,更是中国共产党的决心。

  河北阜平,成为典型的历史样本。

  夏商时期,阜平境内就有人居住。抗战时期,阜平以不足9万人口,养活了9万多人的部队,2万人参军参战,被称作“抗日模范根据地的模范县”。

  阜,盛也。然而,这里九山半水半分田,直到2012年仍有近一半人深陷贫困。

  “阜平不富,死不瞑目。”在阜平战斗生活过11年的聂荣臻元帅,含泪留下嘱托。

  河北的脱贫故事,书写到2012年的时候,标注下深情而浓重的一笔。

  这年末,党的十八大后第一次赴农村地区视察,习近平总书记就顶风冒雪来到阜平。在这里,向全党全国发出脱贫攻坚的动员令。

  牢记嘱托,尽锐出战。

  河北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坚决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带领广大干部群众鼓足“黄土变金”的坚定信心,聚起百川成海的磅礴力量,冲破艰难险阻,攻克千载难题。

  河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东峰和省委副书记、省长许勤担任省扶贫开发和脱贫工作领导小组“双组长”,分别包联最困难的市县。

  王东峰带头遍访62个贫困县,脚下沾满泥土,心中怀满真情,在脱贫攻坚的每一个阶段,访贫问苦的每一次考察中,直指难点、把脉开方。

  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8年间,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抓扶贫,层层立下军令状,扎进贫困村,和乡亲们一起挪穷窝、换穷业、拔穷根,力度前所未有,规模前所未有,成效前所未有。

  8年里,阜平10.81万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稳定脱贫,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2年的3262元,增长到2020年的10830元。

  千古之难、世界之难,历朝历代都解决不了,为何中国共产党却能?这个问号令许多人沉思。

  脱贫路上,老百姓的感受最直接——只有共产党,最懂老百姓的喜与忧、期与盼;只有共产党,能尽锐出战战贫斗困、不胜不还。

  何以成就梦想?惟有攻坚克难。

  没有善作善成、久久为功的治污染,就不会有天蓝地绿水清的河北;

  没有知难而上、壮士断腕的调结构,就不会有高质量发展的河北;

  没有驰而不息、一以贯之的防风险,就不会有社会和谐稳定、百姓安居乐业的河北;

  ……

  山阻石拦,大江毕竟东流去;雪压霜打,梅花依旧向阳开。

  3.9%!

  2020年,世纪疫情和百年变局交织,风险挑战史所罕见。河北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全年经济实现正增长,走出一条强劲复苏曲线。

  攻坚克难的关键时刻,主心骨越是坚强有力,就越能凝聚风雨无阻的力量。面对未来,我们比任何时候都坚信——

  “有了共产党,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河北人民!”

  (九)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以人民为中心始终是党坚持的根本立场,河北百年奋斗、百年发展,就是为人民谋幸福的历史

  5月15日,一个细雨飘落的日子。王东峰深入到涉县八路军129师司令部旧址,为当地干部群众宣讲党史。

  在与石岗村老支书江铁旦的交谈中,王东峰深情地说:“中国共产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实践证明,发扬革命精神,始终坚持人民立场、人民观点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党的事业就能不断发展壮大。”

  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这是百年大党生生不息的奥秘所系,也是共产党人的使命担当。

  为民承诺,行动兑现——

  ECMO,体外膜肺氧合,救命“神器”。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前很少听说,一是因为贵,二是因为少。有媒体报道,开机就得六七万元,平均一天花费一两万元。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河北省委、省政府举全省之力救治患者,为挽救生命全力以赴。7个ECMO团队24小时待命,不管多贵重的药品、多稀缺的医疗设备,能买尽买、能调尽调,费用全部由省财政承担。使用ECMO时间最长的患者,长达57.5天。

  为民足迹,历史记录——

  “宁可饿着肚子,也不与民争食。”1942年,晋察冀抗日根据地遭遇旱灾,部队发出树叶训令,要求战士不能在村子方圆15里内采摘树叶,把它留给群众吃。

  “党员先上,迅速转移群众!”2016年,石家庄遭遇历史罕见特大洪涝灾害,赞皇县野草湾村党员干部把坐着轮椅的截瘫病人举过头顶,蹚着齐腰的洪水艰难转移。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2019年,邯郸市邯山区所有乡镇、行政村、社区都设立“民呼回应中心”,群众遇事能呼、一呼就灵,满意率100%。

  为民情怀,时间见证——

  “11月1日起全省提前供热。”2020年10月30日,一条通知温暖了燕赵千家万户。这是河北视天气变化,连续第三年提前供暖。

  最是情深岁寒时,群众冷暖系心间。

  自2017年起,每到供暖季,无论多么忙碌,王东峰、许勤都深入供热企业和居民家中暗访检查,亲手摸摸暖气热不热,现场了解供暖运行情况。

  暖气热了,百姓的心也热了。

  从温饱到小康,从“有没有”到“好不好”,从更好到更公平,民生愿景进入“微观时代”。办好民生实事,既要有“大图景”,也要有“小目标”。

  河北省委、省政府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接力开展“双创双服”“三深化三提升”“三创四建”“三重四创五优化”活动。锚定群众的痛点、难点、堵点,连续4年滚动实施20项民生工程,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办好10件民生实事,切实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

  朋友圈里晒蓝天的多了,小区住得更舒心了,小街小巷好走了,便民市场到家门口了,“三点半难题”解决了,文化生活更丰富了,“诗和远方”更精彩了,公平正义可信可感了……每一个河北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完善、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个体的感受虽显琐碎,但碎片似的原生态却呈现时代的脉动。

  “十三五”期间,河北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8118元增加到27136元,城镇新增就业421万人,城乡低保标准分别增长59.9%和104.1%,学前教育增加普惠性学位25万个,城镇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覆盖率提高到100%……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标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使命必达。综观中国历史,没有一个党派,始终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中国共产党做到了。

  (十)作为“两个务必”诞生地,“进京赶考”出发地,河北倾力书写优异答卷,赶考脚步不停,赶考故事永续

  近十年来,五湖 四海,数以千万计的参观者走进西柏坡,探寻红色密码。

  那是一场春天的盛会。

  1949年3月5日,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召开,会址就设在西柏坡中央机关食堂。

  就是在简陋的会场内,毛泽东主持会议并作了《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会议发出的声音振聋发聩。

  “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这一点现在就必须向党内讲明白,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这是经历28年奋斗的中国共产党,对我国几千年历史治乱规律的深刻借鉴,对即将诞生的人民政权实现长治久安的深刻忧思。跳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率,要靠头脑清醒,靠保持“两个务必”。

  黎明起身,身披曙色,从西柏坡一路北上。1949年3月23日,中国共产党从革命党到执政党的赶考,由此出发。

  作为“两个务必”诞生地,“进京赶考”出发地,河北赶考脚步不停,赶考故事永续。

  重温,是为了铭记。

  2013年7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西柏坡,在与党员干部座谈时强调:“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

  河北奋力走好新时代的赶考路,倾力书写优异答卷!

  3月23日被确定为河北县以上领导班子集体“警醒日”。每年在这个特殊节点,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都会举行专题学习,坚持自省自警自励,带头坚持“两个务必”。

  “这里是立规矩的地方。”

  西柏坡纪念馆内,一块“六条规定”的展板,曾让习近平总书记久久驻足。

  不做寿、不送礼、少敬酒、少拍掌、不以人名作地名、不要把中国同志同马恩列斯平列,“进京赶考”前定下的铁规矩,如警钟长鸣,提醒党员干部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新中国成立之初,坚决惩处刘青山、张子善的新中国“反腐第一枪”,载入反腐警示录,震慑了无数人。

  党的十八大以来,河北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坚决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坚定不移“打虎”“拍蝇”“猎狐”,充分发挥巡视巡察利剑作用,积极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强化正风肃纪,开展扫黑除恶,深化政治性警示教育,推进全省重点工作大督查,河北政治生态不断优化。

  革故鼎新,守正出新。只有勇于自我革命、自我净化,保证党的肌体健康,才能展现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

  进入新时代,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到“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再到“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一次次党内集中学习教育,让河北各级党员干部思想再洗礼,初心再觉醒,使命再升华,忠诚再淬炼。

  时间,见证赶考者永不停歇的脚步,也不断给赶考者以新试卷、新考题。

  正是因为始终强调和坚持“两个务必”,党才能团结带领人民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和挑战,不断向历史、向人民交出新的更加优异的答卷。

  “两个务必”,永远务必!

  (十一)河北自信是中国自信力量的缩影和硕果。河北大地上书写的精彩传奇,深度彰显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自信的河北最美

  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是20世纪人类史上最重大的自然灾害之一。

  23秒内,24万人丧生,16万人伤残,一座拥有百年历史、百万人口的城市瞬间被夷为平地。

  从毁灭到新生,需要多久?

  震后10天采出第一车煤,震后14天电网并网发电,震后28天炼出第一炉钢……

  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全国广大军民支持帮助下,唐山人民迅速从废墟上爬起来,站起来,强起来。十年重建、十年振兴、二十多年快速发展,如今一个地区生产总值连续11年居全省之首、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的新唐山展现在人们面前。

  走进凤凰之城,可以真切感受这里奔腾、激荡、升华着“四个自信”的巨大力量。

  从恢复到崛起,创造奇迹的45年,唐山人民加快城市建设、经济发展,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让满是伤痕的城市恢复生机活力,昭示道路自信。

  从黑色到绿色,发展跨越的45年,唐山人民努力践行习近平总书记“三个努力建成”的重要指示,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彰显理论自信。

  从救灾到重建,涅槃重生的45年,在党中央关怀下、全国军民支援下,唐山人民众志成城、风雨共担,把废墟变成美好家园,见证制度自信。

  从知恩到回报,爱党爱国的45年,公而忘私、患难与共、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唐山抗震精神,成为战胜风险挑战的强大力量,诠释文化自信。

  唐山奇迹,见证河北信心。

  党的十八大以来,河北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加快创新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步伐,让发展更有“质量”,让民生福祉更有“温度”,燕赵儿女从未像今天这样接近梦想。

  聆听河北声音,感受河北精彩。2021年6月,中宣部举行庆祝建党百年河北专场新闻发布会,主题是“弘扬西柏坡精神,走好新时代赶考路”。

  “我们坚信,事在人为,路在脚下。”河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东峰面对记者提问自信作答,只要坚定不移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党中央决策部署,牢牢把握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要求,攻坚克难,苦干实干,就一定能够不断开创河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今天,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精神更饱满、士气更振奋、力量更澎湃!

  自信,是我们的精神脊梁。

  自信,是我们的前行动力。

  自信,是我们的勇气担当。

  来吧,展示!2019年,一段热传网络的短视频《河北一分钟》,带你领略河北自信——

  一分钟,2149吨货物在港口吞吐;一分钟,光伏发电新增装机7.8千瓦;一分钟,3.8吨坝上蔬菜进入北京市场;一分钟,27件清河羊绒衫带来温暖陪伴;一分钟,8名游客到避暑山庄领略康乾盛景……

  每一份河北自信,都是中国自信力量的缩影和硕果。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豪迈宣示的,“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

  (十二)河北是一片充满希望的沃土。燕赵儿女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接力奋斗,拼搏竞进,阔步迈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时光的表盘上,总有一些高光时刻,标注着历史的进程——

  2014年2月26日,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重大战略;

  2015年7月31日,北京携手张家口获得2022年冬奥会举办权;

  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

  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和推动,“三件大事”齐落河北,给这里带来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极大振奋了燕赵儿女奋进新时代的信心和决心。

  新思想的光辉指引河北。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8次视察河北,作出“四个加快”“六个扎实”“三个扎扎实实”和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等一系列重要指示。

  河北省委、省政府牢记嘱托,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坚决当好首都政治“护城河”,以河北之稳拱卫首都安全,以河北之进服务全国改革发展大局。

  拼搏竞进,只争朝夕!仅仅几年间,雄安画卷徐徐铺展。

  一段航拍的雄安新区夜景刷爆朋友圈,夜幕下的工地灯火通明,塔吊林立,20多万建设者鏖战,建设场面令人震撼。

  80年代看深圳,90年代看浦东,21世纪看雄安。

  白纸画美景,平地起新城,靠的正是共产党人胸中谋略、眼底境界。

  翻看王东峰、许勤的调研行程会发现,他们至少每两周一次深入新区调研检查,现场推动工作。

  千年大计重于泰山,国家大事必作于细。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注定了这座城的“不同凡响”。每一个环节、每一道工序都全面体现“雄安质量”,容不得半点马虎。

  四年过去了,这片热土上,新的传奇正在书写。

  从一片一望无际的原野,到一笔一画勾勒发展蓝图,“千年秀林”郁郁葱葱,白洋淀碧波万顷,京雄城际铁路开通运营,未来之城拔节生长。

  不断赶超的“雄安高度”,折射河北勇往直前的奋进姿态。

  七年来,从交通、生态、环保三个重点领域率先突破,到“三区一基地”建设加快推进,教育、医疗等领域深化合作,“瓣瓣不同,却瓣瓣同心”的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向纵深推进。

  五年来,塞外小城开启“冰雪奇缘”,76个冬奥项目全部完工,冰雪运动蓬勃发展,冰雪产业加快壮大,河北努力交出冬奥会筹办和本地发展两份优异答卷。

  2021年5月29日,河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发布,18篇72章3大板块,擘画“十四五”崭新图景。

  在国家大格局、大目标、大战略中找准定位和谋划发展,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河北同时间赛跑、与历史并进,将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大江流日夜,慷慨歌未央。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金色的航站楼如同振翅欲飞的凤凰,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新引擎;

  太行山高速,太行天堑千里通衢一日还,成为一条扶贫路、旅游路、百年工程路;

  唐山世园会园区,挖湖造山、变废为宝,获评世界工业城市转型发展“中国范例”;

  石家庄地铁,3条线路穿城入地,联通城市东西南北,承载千万市民梦想和未来;

  古城正定,古城墙上游人如织,古街巷里灯火辉煌,千年古郡重放异彩;

  ……

  穿行燕赵,一项项大工程,一个个新地标,就像镶嵌在大地上的耀眼珍珠,串起河北的新名片。

  河北简称“冀”,乃“希望”之意。古篆书的“冀”字,就像一只展翅飞翔的大鹏。她充满希望,预示腾飞。

  ∗ ∗ ∗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他指给了人民解放的道路,他领导中国走向光明……”

  2021年6月1日,六一国际儿童节。王东峰、许勤来到石家庄市红星小学看望慰问师生,朝气蓬勃的孩子们唱起《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铿锵的旋律响彻校园上空。

  这首由19岁的平山青年曹火星创作的经典革命歌曲,从抗战岁月唱响,传遍了全中国,唱到了新时代,如今又在少年儿童里传唱。

  为什么能久唱不衰?

  因为它唱出了历史,唱出了真理,唱出了未来。

  历经多少艰难曲折,中国共产党从开天辟地完成救国大业,改天换地完成兴国大业,到翻天覆地改革开放成就富国大业,惊天动地继续前行完成强国大业,带领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走出了实现伟大复兴的沧桑正道。

  回望100年辉煌成就,喜悦之中饱含对未来的坚定信念。

  我们更加坚信,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引领中国走向繁荣富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我们就一定能够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在新时代创造新的历史辉煌。

  千秋伟业,百年只是序章。

  7400多万燕赵儿女必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途上书写更加光辉灿烂的河北篇章。

  大道之行,壮阔无垠。

  英雄的燕赵儿女,永远跟党走!

  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永远向前进!

  (河北日报编辑部 执笔:河北日报记者 周洁 薛惠娟 苏励)

关键词:河北,百年责任编辑:高琳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