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融入 深度对接
唐山与北京合作亿元以上项目近600个
总投资超过4000亿元,累计完成投资2900亿元以上
近日,随着气温骤降,担负京津冀地区储气调峰任务的唐山LNG(液化天然气)接收站开启冬季保供模式:新建的4座16万立方米LNG储罐全部向外输管道供气;截至目前,罐存天然气已提升至6.4亿立方米。“与去年相比,今冬唐山LNG接收站保供北京的能力翻倍。”唐山LNG接收站应急调峰保障工程项目经理部总经理尉亚民介绍,唐山LNG接收站应急调峰保障工程,不仅将进一步提高北京调峰供气能力和极端天气应对能力,而且对于持续优化京津冀地区能源结构,实现以碳达峰、碳中和为目标的生态建设协同发展意义重大。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以来,唐山市主动融入、深度对接,积极承接北京产业转移,加快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深化生态环境联建联防联治,力促公共服务领域协同合作,打造京津发展的“第二空间”。截至今年9月,唐山市累计实施与北京各类企业、院所和资本合作的亿元以上项目近600个,总投资超过4000亿元,累计完成投资2900亿元以上。
北京、唐山携手合作由来已久。1993年7月,北京和唐山两市政府签署联合建港协议,唐山港更名为京唐港。自此,北京有了自己的出海口,进一步加快了对外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唐山则在破解港口资金短缺的同时,因有了“京”字招牌大大提高了港口知名度。历经多年裂变式发展,如今,拥有京唐港区和曹妃甸港区的唐山港已开设包括北京在内的内陆港40个;2020年吞吐量达7.02亿吨,居世界沿海港口第2位。今年9月23日,唐山港京唐港区25万吨级航道项目通过交工验收,标志着唐山港京唐港区港口能级跃上新台阶。
水有京唐港区,陆有京唐铁路。9月26日,京唐铁路全线开始铺轨,目前正以每天6公里的速度高效推进。据了解,这条设计时速最高可达350公里的铁路建成后,北京到唐山的运行时间仅需30分钟。
在唐山市路南区城南经济开发区,北京九天微星卫星唐山研发制造基地一期工程主体已经完工,目前正在加紧竣工验收和产线调试。该项目建成后将拥有年产100颗卫星的研制生产能力,销售收入30亿元。而这一项目的落地,是唐山市开展“四个一百”活动的成果。
为推进产业转移,加快打造产业协作高地,唐山紧盯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产业转型升级、产业链等方面,通过百家科研院所(大学)、百家央企京(津)企、百家优质民营企业、百名高端人才进唐山“四个一百”活动,深入开展以商招商、市场化招商、小团组招商,加快引进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壮大支撑现代产业体系的“四梁八柱”。
“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吸引央企、北京企业参与唐山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是助推唐山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唐山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相关负责人介绍,继总投资608亿元的首钢一期投产后,总投资407亿元的首钢二期一步工程、总投资100亿元的金隅协同发展示范产业园等一批优质项目相继投产,其中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项目占比达60%以上。今年前9个月,全市共实施亿元以上北京项目296项,完成投资513.7亿元。
为产业转移打造优质承接平台,唐山加快推进京冀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建设。示范区管理机构正式获批后,北京市、唐山市选派干部当即进驻,建立共管机制,并实现了京冀两地干部交流学习良性互动。本着谋事“一张图”、干事“一盘棋”原则,京冀共同编制《北京(曹妃甸)现代产业发展试验区产业发展规划》,并会同首钢完成北京(曹妃甸)现代产业发展试验区和两个先行启动区控制性详规编制;由首钢基金发起设立的曹妃甸发展基金,总规模100亿元,一期10亿元已投资唐曹高速、首朗气体、北京友谊医院与曹妃甸工人医院共建合作医院3个项目,为北京产业转移提供了有力保障。
唐山市积极推进县市区重点园区建设,城南经济开发区、京唐智慧港、站西片区等一批“微中心”建设加速推进,特色产业园区多点开花。玉田中华老字号产业园累计引进北京同仁堂中药制剂等项目13个,产业集聚和品牌效应凸显;滦南大健康产业园获批国家食药监总局“异地监管”政策,成为京冀共建共管共享示范平台。(记者汤润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