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频道 > 全景河北

【弘扬长城精神 传承爱国情怀】河北崇礼:一条”巨龙”蜿蜒盘旋在崇山峻岭之间

来源: 河北共产党员网  
2021-12-30 13:31:59
分享:

  万里长城穿越我国北方几十个县区,几乎都是沿着一条单行线匆匆走过,唯有路过崇礼时划了一个“圈”。崇礼边界都有长城环绕,长城便是崇礼地界的界碑。长城像条粗壮而剽悍的巨龙,卧在祟礼二百多公里的边界线上,这是长城沿线独一无二的景观。

长城夕照 何大为/摄

  巍巍长城盘桓于祟礼边界四周,最北端关口是桦皮岭,最南端关口是大境门。从大境门出发,向西北方向前行,你会发现最早的燕赵长城、秦长城、魏长城。这些土夯石垒的长城,虽残缺破旧,但遗迹可见。从大境门向东南前行,可看到保留较完整的明长城。它是在秦、魏长城遗址上修建的长城。这一条条环绕四方山巅的长城,跨越几百道山峦峰岭,最终在桦皮岭融合相逢。如果说,张家口是长城博物馆,崇礼就是最大的陈列馆。

星空下的古长城 刘军/摄

  崇礼境内长城沿线有十几个重要的险关隘口,有一百五十多座保存比较完好的烽火台。每个险要隘口,烽火台遗址,都上演过战争故事,记载着历史传奇。最震撼人们心弦的长城故事,发生在水晶屯隘口。

  水晶屯于明朝建村,因村南山泉喷涌,常有兵马屯集在山洼,故此叫水晶屯。与水晶屯一山之隔的邻村,叫青边口,归属宣化区。明朝成化年间,水晶屯东高山与西高山之间,不足五华里的弓形山脊上修了八座烽火台,其工程浩大,烽台密集,实属罕见。明朝初,水晶屯隘口处守将白玉修建了一座真武庙,意在借助神的力量镇守边关。后来,隔几十年朝廷派人维修。与水晶屯相邻的青边口,朝廷派重兵把守。当时带兵的是开国大将军常遇春。后来,常遇春在宣化病逝,其儿子常茂子承父业。常茂在镇守隘口期间,降伏了一位占山为王,武艺高强的绿林好汉秦边虎。常茂奉旨回京后,留下秦边虎镇守隘口。秦边虎雄才大略,在隘口南建起一座城池。后人便以秦边虎的名字命名村庄,后来村名演变为青边口。

  明朝末年,守军在水晶屯隘口处开阔地,修建了两座六亩大的军营,用来屯集军马,守卫隘口。1937年8月,抗日将领宋哲元驻扎在这里。一次,日寇调动大批日伪军企图攻占隘口,宋哲元率部抵抗,激战了三天三夜,打得日伪军丢盔弃甲,落荒而逃。1948年,在解放张家口的大境门战役中,时任东北野战军第八纵队司令员段苏权,带领部队急行军赶到水晶屯,把守长城隘口,切断了国民党军队南逃路线,缩小包围圈,迫使国民党五万名正规军成了瓮中之鳖,被解放军全歼。

  明长城脚下的一个山间盆地上,坐落一个山村,因一个民间口口相传的故事,取名太子城。相传,唐朝武则天生了个面如驴头的太子,为了维护皇后的颜面,让朝廷在远离皇宫的塞外山区,选择了一处山清水秀的地方,建了一座城池,让太子居住。驴头太子在此住了十几年后回宫。后来,太子城毁于战乱。

崇礼明长城遗址 席存元/摄

  太子城村建于明朝初期,是山西移民到此落户而建。村址选择在传说中的太子城北靠山向阳处。最早踏进这块土地的村民也没见过太子城的模样。只是从夷为平地的遗址片瓦中,感知这里应该是皇家城池的所在地。脚下这块土地是皇家认定的风水宝地。

  太子城传奇,一代接一代传下来,真是名不虚传,果然是一块风水宝地。2022年冬奥雪上项目落户崇礼时,太子城村一下子火了起来。村北的云顶、村南的太舞,两大滑雪场摩拳擦掌,扩大规模,拓展雪上项目。村东又开始新建冬奥会越野和跳台滑雪的比赛场所,直通太子城的一条高铁和一条高速公路动工兴建。

  为了揭开太子城遗址的神秘面纱。从2017年开始,河北省组建考古队进驻太子城遗址。经过两年多发掘和探究,发现了一件代表金代皇家威仪的铜坐龙,从而洗净了历史尘埃,还原了历史的真实面目:太子城原来是金代皇家驻夏行宫。

  金代第六位皇帝金章宗完颜璟,出生在草原金莲川的“景明宫”。他酷爱“春水、驻夏、秋山”活动,如同现在的“春赏花、夏避暑、秋观景”旅游活动。章宗初期,因漠北室韦蒙古人的鹊起,章宗赴金莲川驻夏不太安全了。章宗便从坝上草原走来,选择一块风水宝地再建一处驻夏行宫。章宗于“明昌”四年始动工兴建,经过八年大兴土木,于泰和元年行宫竣工。因改元为“泰和”年号,驻夏行宫取名为“泰和宫”。

  章宗为建泰和宫,把管辖这块盆地的赤城龙关镇升格为龙门县。章宗对建成的泰和宫十分喜欢,泰和二年、泰和五年,他都在农历五月,两度驻夏泰和宫。后来,章宗将泰和宫改为庆宁宫。

二道并行的长城遗迹 关瑞斌/摄

  又过了几十年,成吉思汗建立了大蒙古国,蒙古国打败了金国。元朝时期,朝中曾立过多名太子。据史料记载,一个叫真金的太子最有可能到过庆宁宫。元朝忽必烈继汗位后,封十七岁的长子孛儿只斤·真金为燕王,十年后,册封真金为太子。真金当太子六年,经常前往庆宁宫(泰和宫)驻夏,并在新墩坑一带修建“避暑亭”。庆宁宫地处幽僻的深山区,是太子真金读书、游猎、消夏避暑的好地方。公元1279年,真金参与朝政后仍然前往庆宁宫读书、游猎。时间久了,太子真金常来的庆宁宫,就改名叫太子城了。

  崇礼的秀美山水,以独具特色的魅力,吸引着华夏一代又一代心怀天下的帝王。清朝皇帝康熙,在亲征草原叛军噶尔丹凯旋时,微服私访崇礼。康熙从坝上走来,徒步登上桦皮岭极目远眺,一望无际的草原和莽莽群山让他心旷神怡。一条山间清溪吸引他顺流而下,当他尝了一口甘甜凛冽的溪水时,顿觉浑身清爽。他便爬上一座山崖上刻下“清水河”三个大字。清澈见底的清水河激发了康熙游景览胜的兴趣,他顺河而下微服私访,又留下了白旗收妃、西湾子吃到口酥、响铃寺遇险、卧龙山夜宿等传奇故事。从此清水河如同一条日夜奔腾的龙脉,哗啦啦向南流,哺育了两岸千百万人民。

水晶屯长城 刘军/摄

  崇礼从远古走来,特殊的地理位置,天人合一的自然环境,让崇礼具有独特的多元文化:草原与山区过渡地带,游牧与农耕两种文化碰撞,迸发出边塞文化;令人神往的风水宝地,催生了皇家文化。当历史的车轮碾过明朝时,随着从山西大槐树下数批移民来到崇礼,晋商文化也悄悄融入崇礼。张库大道的兴盛,将晋商文化推向高潮。张库大道兴盛时,啕赖庙常住商户达千家,流动人口上万人,街道上商铺林立,票号云聚。二十多家成规模的勒勒车队,十几个骆驼队常年跑草地。啕赖庙成了“草原丝绸之路”的重要集散地,人称“二张家口”。张家口近三分之一的货物运转,都通过啕赖庙。来啕赖庙居住是山西交城和文水的移民,他们常唱的一首歌是:

  交城山来交城水,

  不浇交城浇文水。

  交城山水实在美,

  条条鲤鱼戏清水。

  来自山西乔家大院的晋商与啕赖庙村民自然打成一片,在崇礼的西沟、东沟开辟了三条跑草地路线。每年勒勒车从杏花吐蕊时出发,菊花盛开时归来。骆驼队从菊花绽蕾时出发,腊梅傲雪时返回。他们翻越汉淖坝进入草地,穿过二连浩特、库伦,到达恰克图。走时带上来自南方的茶叶、布匹、绸缎、瓷器……归来时载着马、牛、羊、皮张、绒毛、盐、碱……

  “跑草地人”一旦踏上征程,便与艰险相伴。茫茫大漠,戈壁流沙,路途漫漫。春天,时有沙暴刮来,天旋地转,逆风前行,灰眉土脸;夏天烈日炎炎,烧烤大地,数日不见水源,如煎如炙;冬日严寒,风雪肆虐,冰天雪地,寒风刺骨。有时遇到打劫悍匪,伤人越货,一路辛苦毁于一旦。在通往库伦、恰克图的商道上有成百上千辆车在行走。一队队骆驼队,如大雁行空,排成一字形队伍穿行在草原沙漠云雾中。

  几度春秋,几番跋涉。啕赖庙人跟着乔家大院为首的晋商跑草地,历经千辛万苦,腰中的钱包很快鼓了起来。发了财的商贸大户,集资建庙筑堡,请来大同、蔚县的文化艺人教村民们学唱山西梆子、二人台,学跳蔚县秧歌。后来,在排练秧歌中,居然创造了一种独具特色的文艺舞蹈———打柳子。这种演出形式,既有即兴唸唱又有击鼓舞蹈,欢快流畅,幽默风趣。从初兴时拜三官(天官、地官、水官),后来发展到春节期间拜大户。新中国成立以后,演变为走村串户拜大年。全县几乎每个行政村都有一支打柳子队伍,是崇礼春节活动的生力军。

崇礼喜鹊梁东面长城 李连明/摄

  目前打柳子成为崇礼文化领域唯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春节期间花会活动中最亮丽的一道风景线。崇礼晋商文化的活跃普及,使得崇礼人民的说话口音,生活习惯,风俗民情,与山西大同一带风俗如出一辙。崇礼人出门在外,往往被一些人错认成山西人。

  为此,崇礼独特的多元文化生生不息,代代相传,塑造了崇礼人的品质和性格。崇礼的文化定位:忠勇豪放——边塞文化的遗风;勤劳朴实——农耕文化的滋养;敬畏自然——皇家文化的熏陶;诚信坚韧——晋商文化的洗礼。(通讯员 张志艳)

关键词:长城精神,爱国情怀,崇礼责任编辑:张晓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