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一方斗室,灯光如昼。
斗室内,一面工作台,台上一柄形如大勺子似的铁丝骨架,骨架旁一块赭红的胶泥。
台旁,一个孤独的身影。他十指灵巧,似在胶泥上舞蹈。看吧,一条条,一块块,一团团的胶泥,被这双手捏、压、搓、揉、按、贴、雕、刻、挤、抹……泥土在他手中发生了质变,变成了肌肉,变成了筋骨,变成了被注入了灵魂的生命体。
他热爱泥塑,泥塑是他生活的一部分,也是他朴实而高贵的梦。
他用一个平凡人所有的热情和激情,创作了他眼里的“雪如意”。
是的,它就是北京冬奥会的标志性场馆之一——中国国家跳台滑雪中心。
一
他叫谢四光,1968年生,土生土长的张家口崇礼人。老谢平头、国字脸,你说别的话他不接腔,一说泥塑他就滔滔不绝。
崇礼地下多胶泥,小时候他就喜欢玩胶泥,和一块胶泥在墙上或地上摔,摔到那胶泥有了韧性,便可以搓捏成任意形状。他痴迷上了塑形,又发展成用小刀刻,母亲买了一块肥皂,他偷拿出去刻成了人物头像。那时物质匮乏,肥皂是稀缺品,结果可想而知,他被狠训一顿。上了高中,学校上晚自习时经常停电,学生们要自备蜡烛。他就把别人燃剩下的蜡烛头,用小刀刻成宝塔或者其他什么形状,一排排精致的小物件摆在桌子上,连老师看了都赞赏不已。
大学,他学的是土建设计。专业学习之余,他还拜一位老师学画速写,间架结构,线条疏密,美术学习为他日后塑造出栩栩如生的泥塑作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真正开始泥塑创作是在2010年,谢四光的女儿网购了一些陶泥让他练手。从那之后,他把泥塑正式拾起来,并一发不可收。一切都是自学,跟着网上的视频学,买各种泥塑和美术书籍学。听说哪里有会泥塑的,就登门去拜访,还专门去了被称为“中国泥塑第一村”的河南省西杨玘屯村。他试过很多种泥,还是喜欢家乡的红土胶泥。
崇礼境内主要有古界、元古界地层,在局部地区和山间沟谷中有中生界及新生界地层出露。数亿年的母岩经过风化、溶蚀、淋滤,残留下来的不可溶的细粒物质,在崇礼的地下形成了厚厚的红色粘土,俗称胶泥。
为了找到优质胶泥,谢四光背着铁锹,踏遍了崇礼的沟沟坎坎。胶泥都深埋在距离地面1.5米以下的土层。深挖出来的胶泥还不能直接用,需要在大桶里以水浸泡搅拌,静待几日,砂粒下沉,只取中间浆层用。为了增加泥的韧性,他在里面加入棉絮和纸浆。他的工作室里放着一团团状如“干蘑菇”样的东西,拿起来很轻。他说这是用旧报纸做的纸浆——先用水把旧报纸泡烂,再捞出来晒干。为了把泥和透,他竟别出心裁地购买了一台做馒头的和面机来和泥。和好的胶泥被分割成方块装在塑料袋里,要醒发两三个月才更好用。
创作过程中,除了专业泥塑工具,瓶盖、梳子、笔筒、牙刷、螺丝、木片、羽毛……生活中的一切物品都被他拿来用了。有时走在街上看到地上有一个什么小物件,他也要想想可以用到泥塑中的什么地方。
泥塑人物最难的是对性格和心理的体现。为了让人物活起来,谢四光没事就到人群中去观察人在各种情境下的面部表情。泥塑时,他还常常对着镜子做出喜、怒、哀、乐的表情,眉头、嘴角的些微变化,脸上哪怕一小块肌肉的抖动,他都记录下来。看过他作品的人都说,他的作品走心,有生活气息。
他的作品《幸福》,塑造了一位饱经沧桑的老农。厚厚的棉帽子,对襟老棉袄,缺失的牙齿,搭在膝上的长烟杆,老农苦难后的知足幸福让人心疼,又让人释然。作品《老伴》塑造了老爷爷正在为老奶奶掏耳朵的形象。老爷爷的大烟杆往衣兜里一插,一只手揪着老奶奶的耳朵,另一只手抓住她的胳膊,好像在说:“别动,有一大块。”老奶奶则惬意地微闭一只眼睛,脸上满是享受,还有孩子般被宠溺的幸福。一尊简单的泥塑作品,能让人看到人物,看到故事,看到历史,着实不简单。好作品让人怦然心动,产生深深的艺术共鸣,这也是他追求的目标。
随着泥塑作品越来越成熟,谢四光收获了河北省工美行业艺术大师、河北省民间工艺美术大师等荣誉称号,他还被认定为张家口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泥塑艺术代表性传承人。很多人要出重金买他的作品,但是他说:“一件都不卖,这伙是我的孩子。”
崇礼人把“这些”叫做“这伙”。谢四光爱“这伙”泥塑到什么程度?他每天半夜上厕所时,都要拐到展室再去看一眼他的“这伙”泥塑。
二
2015年7月31日,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的国际奥委会第128次全会上,中国北京携手张家口获得2022年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举办权。
在那一刻,每一个坐在屏幕前的中国人都欢欣鼓舞。
谢四光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他立即想到要用系列泥塑作品宣传冬奥会,宣传我们民族的传统文化。当他得知建在崇礼的中国国家跳台滑雪中心的造型是充满中国文化元素的“雪如意”时,更是激动不已,这组冬奥会泥塑作品就以“雪如意”为主!
如意,是中国传统的吉祥物,又称“握君”“执友”“谈柄”,由古代的笏和搔杖演变而来,柄呈S形,外形和灵芝相似,柄端作手指形,用以搔痒,可如人意,因而得名。如意,承载着中国人民祈福禳灾的美好愿望。
数千年来,如意的材质有玉石、金、银、铜、铁、犀角、象牙、竹、木、陶瓷……就连最擅长制作如意的能工巧匠恐怕也不会想到,有一天我们会以“雪”为如意,向世界展示民族的文化智慧。
“雪如意”静立在崇礼的群山之上。它的“柄首”——顶峰俱乐部,犹如祥云高高地悬挂在山顶,它的“柄尾”——看台区,像银色的汤匙躺在山底。而连接这两端的,是曲线优美的S形赛道。当运动员从“祥云”里飞跃而下,底部的观众无论从哪个视角,都能一览无余,尽情地观赏运动员们腾飞而下的身姿。那身姿激起雪野和天空的激情,深深震撼着苍莽的山川林海,震撼着中国,震撼着世界。
世界上首个采用全钢筋混凝土超长框架结构,世界上首个在顶部出发区设置大型悬挑建筑物的跳台滑雪场馆,世界上最具设计感的跳台滑雪场馆,世界上最长的跳台滑雪赛道,这数个世界之最,怎能不让每一个中国人深深骄傲!
谢四光心潮澎湃,他要用泥塑记录下中国的伟大时刻!
他一次次到“雪如意”场地拍下照片,还找来“雪如意”的部分图纸,力求做到精确、逼真。
这么宏大的建筑浓缩成泥塑作品,对他是一种挑战。
可是他愿意接受这个挑战,这是他的责任。
三
谢四光的每一次创作,犹如和自己的一场马拉松比赛。终极目标就在那里,时间的快慢,过程的艰辛,其间要解决的难题,是一场对精力、耐力、智力、技艺的考验,只有坚持不放弃,才能达到目标。
首先是搭骨架,这是“赛跑”的第一步。这么大的泥塑作品,没有骨架就撑不起来。他反复试验,竹条、木棍都不合适,最终选定铁丝。铁丝粗了不行,折角处弯不过;细了不行,被泥一压就会变形。铁丝弯曲弧度要和图纸一致,铁丝和铁丝的衔接处更要处理好接头。
骨架搭成了,开始正式在上面泥塑。干后开裂是要解决的最大问题。他从解决泥的韧性上下功夫,添加棉絮、纸浆的多少反复试验。后来又想出在容易开裂的地方填充上布片。捏了毁,毁了捏。那些日子,他成了编织工、焊工,每一个尺寸,每一个细节,不知要返工多少次。
没有坦途,如在原始的大山里开辟雪道,砍倒树木,清除杂草,搬去大大小小的石头。他头顶的灯光,是他的太阳,也是他的月亮,他在日月轮回中向着目标前进。
终于,历时两个多月,作品完成了。一件长1.2米,高与宽均为50多厘米的泥塑“雪如意”静静地置身绿色的“崇山峻岭”之间,让人提前进入那热“雪”沸腾的比赛场景。冬奥期间,“雪如意”将举办10场比赛,其中6场在晚上,这对灯光要求较高。真实的“雪如意”建设了15根大型灯柱,以保证赛时“亮如白昼”。这个细节他也没有忽略,泥塑作品完成后同样配上了灯光。在夜晚,熄了房间里的灯,泥塑“雪如意”灯光闪烁,让人恍如正在俯瞰崇山峻岭间的壮观景象。
谢四光知道,作品成了!他完成了与自己的赛跑,并且取得了令自己满意的成绩!
四
谢四光的“冬奥会”系列泥塑作品中,以“雪如意”为主,还有15件冰雪运动项目作品和1件“取火种”作品。
运动项目泥塑作品同样不好做,要撷取人物的瞬间动态,来展示最具代表性的运动员的高光时刻,对胶泥这种材质来说是一种挑战。以胶泥的厚重沉稳,来实现运动的轻盈灵巧绝非易事,腾空而起的动态如何表达,让作品保持平衡的支撑点如何做到,肢体跨度中人物的胳膊腿如何不断裂,运动员的面部表情如何体现“这一个”……谢四光陷入了沉思。
他开始一趟趟跑滑雪场。
崇礼号称“雪国”,像生活在河边的人多会游泳一样,生活在崇礼的人多会滑雪。冬奥会的即将举办,更是拉动了崇礼的滑雪热潮,一到节假日,不仅当地的大人小孩来玩儿,就连全国各地的滑雪爱好者也来到这里。国家专业滑雪运动员更是把训练基地建在这里,运动员们常年在这里封闭训练。谢四光年轻时热爱滑雪,而且技术还不赖。后来年龄稍长,去的就少了。现在老谢又去滑雪场了,如今他是去观察别人滑雪。
那些日子,滑雪场上总能见到一个中等身材的中年男子,对着滑翔者时而拍照,时而凝思,时而在本子上写写画画。有人躲开他,有人投来质疑的目光,老谢本是个脸皮薄的人,但为了作品他豁出去了。
他爱上了体育频道,还从网上观看冰雪项目的视频,那一个个精彩的形象如草蛇灰线般在他心中逐渐明晰起来。又经历泥塑过程中的爬坡过坎儿,殚精竭虑,终于在泥土中盛开起一朵朵艳丽的运动之花。
姿态优美的花样滑冰、展现动静之美的冰壶、芭蕾舞般的自由式滑雪、最具视觉冲击力的高山滑雪……他制作了15件泥塑冰雪运动项目,人物动态神情各异,每一件都栩栩如生,每一件都体现着奥林匹克精神。
今年10月18日,北京冬奥会火种在奥林匹克运动的发祥地——希腊伯罗奔尼撒半岛的古奥林匹亚采集成功。在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赫拉神庙遗址前,奥运火种再次为北京点燃。谢四光随后又完成了名为“取火种”的泥塑,象征着和平、光明、神圣、团结与友谊等意义的火炬,被高高举起。
那一天,谢四光的系列冬奥会泥塑作品全部完成!
无数的捏揉雕琢中,谢四光早已和他的“这伙”泥塑作品融为一体!
作为一名完全靠自学的业余泥塑爱好者,谢四光的作品也许还不能和国内泥塑大师的作品相媲美,还有很多提升空间,但所有的梦想都值得被敬重,谢四光用一个平凡人的热爱,书写着时代的光辉,也让人们更加期待,那场举世瞩目的、彰显人类精神的冬奥会!(杨辉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