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频道 > 全景河北

劳动者之歌|奔赴乡村振兴主战场——记“全国工人先锋号”李保国山区开发与林果产业创新团队

来源: 长城网  
2022-04-29 17:36:06
分享:

  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吴新光 张嘉琪

  4月28日,中华全国总工会召开大会,表彰2022年全国五一劳动奖和全国工人先锋号获得者。“我们团队获得‘全国工人先锋号’,既是荣誉,更是责任,我觉得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决不辜负党和人民对我们的期望,把李保国未竟的事业接着干好,把我们的技术推广开来,让农民挑上科技‘金扁担’。”河北农业大学林学院研究员、李保国山区开发与林果产业创新团队核心成员郭素萍表示。

  

  河北农业大学林学院研究员、李保国山区开发与林果产业创新团队核心成员郭素萍(中)手把手教果农果树修剪技术。河北富岗公司 供图

  6年来,李保国山区开发与林果产业创新团队继承发扬“心系群众、扎实苦干、奋发作为、无私奉献”的“太行山上的新愚公”李保国精神,致力于太行山综合治理与经济林产业化开发,走出一条具有山区特色的造血式科技扶贫新路,让老百姓干上生态活、吃上生态饭。 

  用科技染绿荒山,攻克山区综合治理关键技术

  从河北省内丘县城出发,沿328省道西进,穿过一片平原和浅山丘陵,进入莽莽太行山区。顺着蜿蜒的山路再行驶半个多小时,漫山遍野的苹果树映入眼帘。

  被苹果树围起来的村子,是“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河北农业大学教授李保国曾奋战20年的内丘县岗底村。

  “以前山上全是片麻岩,根本长不了树,这都是托了李保国教授的福啊!”岗底村党总支书记杨双牛感慨万千。

  为彻底改变河北省山区长期以来形成的“旱、薄、蚀、穷、低”状况,李保国生前带领团队长期奋战在山区农村第一线,创新性地开发出爆破整地、修筑隔坡沟状梯田、蓄水保水节水、防洪减灾、培肥土壤等关键技术,集成组装了太行山区片麻岩山地综合开发治理的“蓄、集、整、改、排”基础工程标准化技术,实现了山地高效优质节水灌溉。将“无雨渴死牛,有雨满坡流”的荒山秃岭修建成“涝能排、旱能灌”的高标准隔坡沟状梯田,把一亩荒山改造出四分良田,使昔日的穷乡僻壤变成了“花果山”。

  经济林产业化开发,让农民吃上生态饭

  巍巍太行,绿意绵延千里。

  邢台市信都区前南峪村、内丘县岗底村、临城县绿岭核桃基地,是李保国生前最牵挂的三个地方。他在太行山区推广林业技术36项,建立了太行山板栗集约栽培、优质无公害苹果栽培、绿色核桃栽培等技术体系,创建并示范推广了以生态旅游为中心的前南峪生态观赏林景观模式、以生态经济型水土保持林为产业的富岗生态经济林景观模式及一二三产深度融合为主的绿岭果草畜循环农业景观模式,让140万亩荒山披绿,带领10余万农民甩掉了“穷帽子”。

  

岗底村苹果大丰收,果农脸上露出喜悦的笑容。河北富岗公司 供图

  4月上旬,郭素萍再一次踏上了岗底村的土地,“农时不等人,现在是苹果的疏花疏果期,我得过来看看。”郭素萍手把手地教,田间地头成了科技课堂。

  针对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瓶颈问题,李保国山区开发与林果产业创新团队不断创新林果栽培技术。“1年栽树,2年见果,3年亩产2500公斤”,这是李保国改造老苹果园采用大苗重茬建园的设想,也是他生前未完成的试验。李保国山区开发与林果产业创新团队扎根岗底村,与富岗苹果生产管理中心主任杨双奎一起连续3年试验,重茬大苗建园成功,亩产达到2881.1公斤。

  大苗重茬建园技术,从太行山区“飞越”到了燕山山区。在滦州鸡冠山生态农业产业园实现了该技术的完美复制。

  李保国山区开发与林果产业创新团队开发出苹果酒、苹果脆片等系列产品;通过高接换优改造技术,使低产低效核桃园亩产量提高110公斤,亩产值提高2200元;开发出核桃多肽、核桃酱等多项附加产品;红树莓组培中心实现了工厂化育苗,年产苗量400万株以上;开发出红树莓口服液、树莓干红等系列产品。

  荒岗变富岗,荒岭变绿岭。山绿了,村美了,民富了。目前,岗底村村民年人均收入达4万多元。

  团队成员开枝散叶,“育重引”实现人才振兴

  “李教授走后,我们自发成立了李保国128科技服务小分队。”杨双奎说,不仅帮助村里果农进行果树日常管理,还提供果树栽培、病虫害防治、老果园改造等技术服务,而且走出去,到承德、唐山、石家庄等苹果产区提供服务。

  杨双奎是岗底村富岗苹果生产管理中心主任,如今成了十里八乡种植苹果的技术“大拿”。

  河北农业大学林学院研究员、李保国山区开发与林果产业创新团队核心成员郭素萍(左)讲解果树春季管理知识。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吴新光 张嘉琪 摄

  “育”一支技术过硬的现代职业农民队伍。岗底村191名村民分别获得农业农村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果树初、中级工证书;“重”用一批具有现代化专业技术的人才,联合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河北省农科院等多家单位联合攻关技术瓶颈,实现成果的快速形成与转化;外“引”一批优秀人才,先后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中国农科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引进太行学者、青年才俊6人,有力充实了团队人才力量,形成特色产业与专业人才的有效融合。

  李保国去世后,郭素萍接过丈夫奋斗一生的事业,继续奔走在农业技术推广第一线。李保国的手机里存了400多个农民的电话,他去世后,求助电话仍常常响起。随着时间的推移,郭素萍把自己的手机号向社会进行了公布,继续为果农服务。“我没有教学任务,每年有超过300天都在田间地头,和农民群众在一起,为他们提供果树管理技术。”郭素萍说,把农业知识输送到田间地头,让更多农民掌握农业技术,让科技为乡村振兴按下“快进键”。

  6年来,由河北农业大学、河北富岗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河北绿岭果业有限公司等多家单位组成的“李保国山区开发与林果产业创新团队”的队伍越来越壮大,越来越多的人接过了李保国的接力棒。郭素萍带领团队成员赴河北、新疆、湖北、江苏等14个省区370余个市县,通过现场指导、电话、视频等多种形式开展果园建设与管理实用技术指导,累计培训农民5万余人次,还在滦平、滦州、易县等地新建示范基地10个,受益面积260余万亩,累计新增产值12亿元。

关键词:劳动者之歌,乡村振兴责任编辑:刘政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