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频道 > 全景河北

绿色发展迈新步 节能降耗显成效——2022年河北经济年中观察⑤

来源: 河北日报  
2022-08-05 07:45:41
分享:

全球极危物种青头潜鸭在白洋淀“安家”!近日,河北省林草局组织开展白洋淀鸟类监测时,首次发现青头潜鸭雌鸟与雏鸟的活动影像。鸟类是环境的“生态试纸”,青头潜鸭从候鸟变成“留鸟”,是白洋淀生态环境改善的有力佐证。

上半年,河北交出了一份绿意满满的生态答卷:全省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9.1%,优良天数同比增加5天,创有监测记录以来历史同期最好水平。全省地表水国考断面优良比例达到77.0%,同比提升16.3个百分点。

深化污染防治,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7月22日16时,首钢股份公司迁安钢铁公司智能化生产环保调度中心,在线监测排放数据实时显示:颗粒物1.12毫克/立方米,二氧化硫1.65毫克/立方米,氮氧化物11.08毫克/立方米。

这组数据远低于国家特别排放限值,更达到了河北制定的更加严格的超低排放地方标准。首钢迁钢共投入20多亿元,实施超低排放治理70多项,成为全国钢铁行业首家被评为环保绩效A级的企业。

钢铁行业是河北工业转型升级和大气污染治理的主战场。近日,中共河北省委办公厅、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全省钢铁企业环保绩效全面创A工作方案》,提出利用3年时间实现钢铁企业全面创A,引领全省工业企业深度减排、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

环境美不美,生态好不好,事关人民幸福和永续发展。河北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十届二次全会精神,加大污染治理力度,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蓝天白云成为常态。今年以来,河北开展了工业企业全面达标排放、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扬尘面源污染治理、产业集群升级改造、餐饮油烟整治、臭氧污染防治、重污染天气消除七大专项行动,科学精准持续推进大气质量改善。截至目前,11个设区市全部位于全国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排名“后十”之外。

清水绿岸越来越多。上半年,河北突出抓好白洋淀流域治理,谋划实施8大类52项治理工程,淀区水质稳定保持Ⅲ类以上;强化京津水源保障,滦河、潮河、白河出境断面均保持Ⅱ类以上水质;持续推进入海排污口分类整治,22个入海河流入海口达到Ⅲ类以上水质,较去年同期增加11个;秦皇岛市13条入海河流达到Ⅲ类以上水质,北戴河海水水质全部达到优良,8个主要浴场全部达到Ⅰ类。

土壤更加洁净安全。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用控并举。47万亩受污染耕地全部落实安全利用和严格管控措施,累计19.57万亩建设用地完成调查评估和管控修复;全年2000个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务已完成1850个,农村黑臭水体长效管控、保持动态清零;启动“无废城市”集群建设,石家庄、唐山、保定、衡水四市纳入全国试点。

加强生态修复,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

昔日“泉城”美景重现!去年7月以来,邢台市百泉、狗头泉和黑龙潭等泉眼相继复涌。经水务部门测算,仅狗头泉一个主泉眼,每天涌水约4万立方米。

聚焦华北地区“大漏斗”问题,实施“节、引、调、补、蓄、管”六大治理行动,强力推进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今年6月,全省浅层超采区地下水位平均埋深21.98米,与上年同期相比回升2.05米。深层超采区地下水位平均埋深56.73米,与上年同期相比回升6.83米。

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河北加强生态修复,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严格落实河长制、湖长制、林长制,京津生态屏障更加牢固。

大规模国土绿化深入推进。

盛夏的坝上,山花烂漫,林海苍翠。10年前,塞罕坝机械林场向土壤贫瘠、岩石裸露的石质阳坡发起攻坚造林,如今林场内石质荒山已全部披绿,森林面积增加到115.1万亩。

林草兴则生态兴。截至7月初,全省今年完成营造林417万亩,占全年计划任务的69.5%;完成退化草原修复治理9万亩,超过上半年计划的25%。燕赵大地绿色版图不断扩展。

生态修复治理有力开展。

今年,河北在京津水源上游、白洋淀流域、北戴河近岸海域、冀中南等重点区域实施湖淖治理、生态缓冲带建设、人工湿地等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化治理项目49个;潮河流域(滦平段)、唐山市东部开平采煤沉陷区、武安市玉带河流域等3个综合治理项目列入生态环境部EOD(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试点。

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

白洋淀划定9个鸟类重要栖息地,衡水湖鸟类达到332种,华北豹今年两次现身驼梁国家自然保护区……河北全面开展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调查,不断加强野生动植物及栖息地保护和修复,生物多样性越来越丰富。

加快绿色转型,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张北的风点亮北京的灯”,这是北京冬奥会期间被交口称赞的浪漫故事。冬奥会之后,张家口的风、坝上的光,继续点亮北京、照亮雄安。

深入推进首都“两区”建设,张家口加大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建设力度。今年新增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115.64万千瓦,累计可再生能源装机达到2462万千瓦,较十年前装机规模增长4.3倍。

“十四五”是碳达峰的关键期、窗口期。省委十届二次全会明确提出,坚持绿色低碳发展,稳妥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全面提升生态环境保护水平。省委、省政府制定的扎实稳定全省经济运行一揽子措施及配套政策中,《关于稳住经济的五条环保政策措施》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坚决打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这场硬仗。河北坚持把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作为重要抓手,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结构,积极助推绿色低碳发展。

加大新能源汽车推广力度。河北今年新能源重卡、市政工程用车分别增加3500辆和300辆,绿色交通体系进一步形成。

深化降碳产品价值实现改革。集碳监管、碳中和、碳普惠功能于一体的全省碳管理平台预计9月底投入试运行;开展钢铁行业碳评价试点,将碳排放影响评价纳入环境影响评价体系;开展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等重点行业碳排放基准值研究,建立以基准值为基础的降碳产品价值实现激励约束机制;将企业碳排放纳入排污许可管理体系。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迈出实质步伐。

积极推广降碳新技术。大力推进钢铁、电力、水泥、石化等重点行业8个碳捕集、利用和封存技术项目示范,目前已建成3个,有效推动重点领域节能降碳。

在钢铁、化工、火电、水泥等行业推行多污染物超低排放技术,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上马,持续推动产业绿色低碳化和绿色低碳产业化……今年上半年,河北节能降耗成效突出,规模以上工业能耗同比下降,非化石能源发电量保持两位数增长。高质量发展更清洁、更安全。(河北日报 记者 贾楠)

关键词:河北,经济年中观察,绿色发展责任编辑:郭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