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1日,河北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金融支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公布了2023年金融成绩单,河北金融高质量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各项数据格外亮眼:截至2023年末,雄安新区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55.9%,高于全省42.8个百分点。截至2023年末,京津冀协同发展交通、生态、产业“三大率先突破”领域的项目贷款余额超1.26万亿元;京津冀产业链支持计划累计发放再贷款236亿元,支持企业1.7万余家。透过快速增长的数据,探究金融高质量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轨迹,不难发现创新是这份成绩单最鲜明的底色。
先行先试,打造雄安新区金融改革创新高地
“双碳”专项贷款、“雄安新区发展贷款”等专项信贷计划和产品不断推出,为雄安新区基础设施、市政、生态环保等重点建设项目提供了强有力支持;“碳中和挂钩”贷款、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金融服务直通车等金融创新成果丰硕;本外币合一银行结算账户体系、数字人民币等10余项金融试点政策在新区先行先试;数字人民币智慧支付示范区、智慧村务平台数币缴费等多个应用场景实现全国首创;“雄安新区建设链金融服务平台”“征迁安置资金管理区块链信息系统”两个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项目在全国复制推广……
新闻发布会上,说起雄安新区的金融创新成果,中国人民银行河北省分行货币信贷管理处副处长张皓阳如数家珍。
“以支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为着力点,灵活精准传导货币信贷政策,积极争取政策性、开发性工具等金融资源,保障重点项目的资金需求,这也是各项金融改革创新的落脚点。”中国人民银行河北省分行党委委员、副行长陈继明说。
一个个金融改革创新成果在雄安新区落地,为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新区也成为各家金融机构创新产品服务,各展身手的舞台:邮储银行河北雄安分行在老河头镇,打造了新区首个数字人民币特色小镇;农行河北雄安分行率先在新区建成首个“5G+金融”智慧银行;工银科技和工行、建行、交行河北雄安分行等将区块链和隐私计算技术,运用于工程项目款支付、供应链融资和银行卡营销等金融场景之中……
随着高质量的城市发展现实画卷铺展开来,吸引各方金融力量在新区落地扎根,为新区发展壮大赋能。截至2023年末,雄安新区各类金融机构已达99家。“打造雄安新区金融改革创新高地,为新区高标准高质量建设提供金融保障。2024年,抓住新区建设科技创新中心、服务贸易示范区、绿色发展典范城市的契机,引导各金融机构在绿色金融、金融科技、跨境贸易投融资便利化等领域开展先行先试。”张皓阳说。
创新合作模式,保障京津冀协同发展融资需求
截至2023年末,京津冀协同发展“三大率先突破”、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领域贷款余额超过1.7万亿元。“这是‘金融+政府+产业’跨部门协作推动的结果”。张皓阳介绍,中国人民银行河北省分行发挥政策引导和桥梁纽带作用,创新三地合作模式,通过跨部门协作,推动京津冀金融机构与河北省政府、雄安新区管委会等多个部门,就交通一体化、雄安新区建设、张家口“首都两区”建设、大兴机场临空经济区一体化高质量建设等重点领域,签署系列战略合作协议,及时满足了大规模融资需求。
其实早在2018年,京津冀三地人行就围绕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深化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一体化信用环境建设、冬奥会支付环境建设、雄安新区发展建设等开展协作,推动实现涉企信用信息跨区域互联互通,经济、金融主要指标数据共享,环京津区域数字人民币受理环境、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协同测试机制共建。
2023年5月份以来,京津冀三地联合打造6条重点产业链。中国人民银行河北省分行与京津两地人行共同创设“京津冀产业链支持计划”,加大对区域内产业链、供应链上企业的支持力度,特别是通过降低信贷资金利率,减少企业资金使用成本。据统计,目前,京津冀产业链上企业使用信贷资金的加权平均利率仅为4.23%。
截至2023年末,京津冀产业链支持计划累计发放再贷款236亿元,1.7万余家企业受惠。这也是京津冀金融领域合作模式创新结出的又一硕果。
张皓阳介绍,2024年围绕河北省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功能定位,人行将持续做好京津冀6条重点产业链、张家口“首都两区”、张承生态支撑区等重点领域融资服务。 (河北日报记者 张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