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艘压缩天然气运输船核心设备钢质气瓶石家庄造
一支“大钢瓶”装进139项专利
近日,全球首艘压缩天然气运输船在江苏交付开航。在这艘运输量高达70万立方米的压缩天然气运输船上,由800多支大容积钢质无缝气瓶组合而成的货舱系统及自动化启闭、装卸等设备,全是石家庄安瑞科气体机械有限公司研发制造的。
目前,安瑞科在储运装备制造领域获得授权专利139项,天然气储运装备全球销量超5万台套。2023年,公司营业收入突破20亿元。
近日,在石家庄市栾城区的装备制造产业园,记者走进安瑞科高压气瓶车间,只见生产线上全是机械手在自动操作。
“这条全自动生产线是公司自主研发的。我们生产的大容积钢质无缝气瓶,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该公司党委书记、副董事长张中强话语里满是自豪。
2000年初,看到国内城镇天然气市场需求持续增大,生产化工机械起家的安瑞科,准备生产压缩天然气储运装备。
压缩天然气储运装备的核心设备是大容积钢质无缝气瓶。“当时只有国外一家企业掌握这项生产技术,我们兴冲冲地跑去谈技术合作,却被人家拒之门外。”对当年的情形,张中强记忆犹新。
安瑞科下定决心,“自己研发!”
可是,自主研发这样一条生产线谈何容易?这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不仅涉及材料、成型、热处理、耐疲劳、防渗漏等一系列核心技术,还需要自主研发生产设备。
热处理环节,对温度控制要求很高。“退火温度稍有误差,钢瓶在使用中就可能出现脆裂等情况。”张中强说。
仅这一项工艺,研发人员就用了近三个月时间反复试验。最终,通过一次次调整,才找到了最佳温度范围。
就这样,一项项工艺反复试验,一台台设备再三调试,一条拥有30多道工序的生产线历时近两年时间终于建成。
2001年底,由安瑞科自主研发的全国第一支大容积钢质无缝气瓶下线,成功打破了我国压缩天然气装备长期被国外垄断的局面。
“大钢瓶”的国产化,给安瑞科带来了源源不断的订单。“市场最火的时候,客户带着现金来厂里排队下订单。”张中强笑着说。
2007年,国内外市场一片大好,安瑞科却着手缠绕式气体储运装备的开发。
一时间,质疑声四起:“卖得好好的,为啥给自己找难题?”“研发新产品,一切还要从头再来,值得吗?”
可是,张中强等人却态度坚决。因为他们深知:“在高压装备领域,绝不能总是跟跑,要奋力实现领跑!”
那时,国内复合材料压力容器的技术瓶颈还未突破,从生产设备到技术工艺,又要从零开始。
于是,他们开启了新一轮的产品迭代升级行动。对已有生产设备进行改造,自制缠绕机,改进工艺……经过很多次推倒重来,缠绕气瓶生产线终于组建起来。
围绕大容积、轻量化方向,研发复合材料压力容器,装载容积从18立方米提高到37.8立方米;围绕国产芯片开发等领域,建起国内首条高洁净电子气瓶生产线,研发氦气等电子气体储运设备……
就这样,从钢质无缝气瓶到钢内胆玻纤及碳纤缠绕气瓶,再到电子气体储运设备,安瑞科的创新研发步伐越走越坚定。
在依靠创新开拓市场的同时,安瑞科还主导、参与制定大容积钢质无缝气瓶等国家、行业和团体标准28项。
“我们将继续以领跑者的姿态,在稳步发展传统能源装备的基础上,大力拓展氢能全产业链、电子气体储运装备以及气体储能业务,进一步促进清洁能源利用及航天、芯片制造等产业发展。”谈及未来,张中强信心满满。(河北日报记者 董 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