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张家口市宣化林场场长杨福贵登上高高的望火楼,举目四望,欣赏盖满整个黄羊滩的绿树芳草。
然而就在二十多年前,黄羊滩还是另一番景象——沙丘遍布,难见绿色。11.8万亩的黄羊滩,90%为沙地。“那时候,风沙遮天日,植被很少,几乎看不到生机。”杨福贵说,如今,黄羊滩变绿洲,很难找到成片裸露的沙地。
从过去的“沙中找绿”到现在的“绿中找沙”,黄羊滩的变化沧海桑田。
2001年,25岁的杨福贵来到了林场,成为一名技术员,开启了他与同事们的“植绿”之路。
“刚开始时种树治沙难度很大,刚种好的树苗,一场大风就吹没了。”站在黄羊滩边缘,指着连片的高大杨树杨福贵说,为了科学治沙,他们加强与河北省林业和草原科学研究院、北京林业大学等科研院校合作,明确了“堵口子、划格子、盖被子”的治沙思路。在黄羊滩边缘营造防风宽林带、林网;将沙地划分成多个治理区,用道路分隔;对于难治理的流动沙丘,在上面用干麦草扎固沙方格,紧贴方格种树,或铺设生态垫,像棉被一样覆盖沙面,再撒入草籽。
“我们还特别注重各种植物的搭配,坚持乔灌草结合,针阔林混交,经济林和生态林并重,沙生优质与多样化兼顾。”杨福贵介绍,如今在黄羊滩,既随处可见本地的侧柏、榆树、槐树等树种,又有新疆胡杨、内蒙古沙枣、东北樟子松等。
在杨福贵的手机里,保存着多张过去植树的照片。其中一张照片上,几位造林人员蹲在小树旁,把白纸条一圈圈缠在树干底部,像给小树穿上“裙子”。杨福贵说:“这样可以保护树干在夏天不被沙地的高温灼伤。给树木浇水,要先把保护纸套拆下来,浇完水之后再重新缠上。”
“从开始时的人工挖坑植树,到飞播造林,再到现代化的机械造林。”杨福贵介绍,在治理黄羊滩过程中,他们逐步应用先进造林工具及技术,同时还积极推动体制机制创新。比如,当地政府部门与中信集团公司、北京绿化基金会合作,以“企业+基金会+政府”的模式,为黄羊滩治理注入金融活水。
凝聚多方合力,让绿色“锁”住沙丘,黄羊滩生态功能得到恢复。
“2009年我刚来林场的时候,黄羊滩还特意保留了一座大沙丘,用来反映原始地貌与新生林海的鲜明对比。但是这几年,大沙丘变绿了。”林场职工王东江说,周围的树种和草籽随风飘落,在大沙丘上落地生根。
一个个沙丘变得芳草遍布、绿树成荫。目前,黄羊滩林草覆盖度为97%以上。
在一处复绿的沙地上,杨福贵带着记者蹲下观察,看到草丛里出现了灰色的腐殖层。不远处的侧柏林里,树下布满自然成长的幼苗。随着黄羊滩生态环境的改善,这里的林草逐步具备了自然更新能力。“这是最让我们高兴的事。”杨福贵说。(河北日报记者 郭晓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