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面貌改造提升 武安完善设施让污染远离农村

来源: 河北日报 作者: 2013-06-17 15:10:41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调节池、氧化池、沉淀池……5月27日,在武安市白沙村东500米处的一个自然沟内,一座小型污水处理站主体已经竣工,运来不久的污水处理设备,一部分已经安装,剩下的摆放在站房内,将于近期安装完毕。“污水处理设备6月初调试完成。”负责该项目建设的石家庄金源环保工程有限公司的仇永胜告诉记者,3个月的试运行后,这套处理设备可正式发挥作用了。

  随着村集体经济的发展,白沙村村民收入逐年提高。几年来,该村改造旧村、建设新民居,如今,走在村里宽阔的水泥路上,一栋栋排列整齐的楼房,掩映在绿树中,显示出村民的富裕生活。

  但白沙村村委会主任万振芳告诉记者,美中不足的是,村内生活污水还是直接排放到离村不远的山沟内,靠自然蒸发解决生活污水排放。

  我省开展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建设后,武安市淑村镇白沙、白马寺、云台、邵庄、北大社5个村庄被列为整治示范片区,污水整治也被列为该片区的重要内容。“白沙村所在的片区距离武安市区25公里,且处于浅山区,建排污管道通向市区污水处理厂成本太高,只能建一座污水处理站,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附近村庄的生活污水处理问题。”据武安市环保局生态办公室主任李彦兴介绍,污水处理站选址在一个大自然沟内,地势低,有利于污水进入,且这一个片区的5个村庄距离这里都在1公里左右,铺设管道的成本不会太高。

  据介绍,该污水处理站共投资436万元,其中环保部(中央)下拨专项整治资金加上市、镇的配套资金共约154万元,其余为村集体经济自筹。

  在施工场地,工人们正将一根涂成墨绿色的管道向调节池方向延伸。“这是连接白沙村的排污管道,白马寺村到这里的管道已经完成。日后将逐渐铺设其余3个村庄到污水处理站的排污管道。”李彦兴说。

  不仅将生活污水进行无害化处理,处理后的中水还将被再利用。在污水处理站的东侧,配套的排水渠依山势而建,还剩下50米左右的工程量。“污水处理站的出水标准是一级A,排出的中水我们用来浇灌山上面的大棚蔬菜。”万振芳指着排水渠一侧山上玻璃搭建的蔬菜大棚说,预计污水处理站后期的运行费用不会太大,其中大部分将由白沙村集体经济承担。

  据邯郸市环保局自然处处长索湛彬介绍,通过整治,邯郸市9个片区共铺设污水处理主管网21740米,支管网30320米,农村街道污水乱流现象大为好转,预计今年6月底前,各片区的污水处理工程均可如期完成既定任务。

  “排水和污水处理是村庄等居住点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是农村建设由‘传统’向‘现代’转变的一个重要特点。今年我省将加大村庄生活污水排放和处理设施建设力度,在主要街道和生活污水源建设排放沟渠,实现污水暗沟排放,并建设适宜的小型污水处理设施,对污水进行有效处理。”据省住建厅总规划师桑卫京介绍,在垃圾处理方面,将配合“四清四化”,指导帮扶村对清理的垃圾进行减量化、资源化处理,推行“户分类、村收集、乡(镇)转运、县(市)处理”的城乡一体化集中处理,为到2015年50%的县(市)推行城乡一体化垃圾处理方式奠定基础。

  推进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才能从根本上实现家园清洁。据省环保厅自然生态保护处处长张文平介绍,通过生态环境建设工程,困扰多年的农村生活污水、垃圾处理等问题将有望得到有效解决。“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必须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省委农工部副部长赵金平认为,生活设施落后是多年来我省农村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也是农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现实问题,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收入水平的提高,农民群众改变传统落后生活方式的要求越来越迫切,我们必须加快改变农村落后面貌,实现农村环境和农民生活方式的大变革。

  据介绍,2013年全省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的“示范”工作安排正在研究,具体实施计划将在近期公布。省环保厅已经要求各市要加强对辖区“示范”项目督导、调度,加紧整改问题,达到国家和省的要求;同时省环保厅将加强各地之间的交流,培育打造“示范”特色典型,推进全省“示范”工作扩面提质。

  据了解,实施生态环境建设工程,我省还将开展土地整治、田间道路建设、农田防护建设和农田水利建设;开展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编制农村区域性路网、管网、林网、河网、垃圾污水网一体化建设规划,成片连村推进环境综合整治,并逐步扩大整治范围,不断扩大示范成果。“纳入全省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计划的村庄,确保村庄生活污水处理率不低于60%,生活垃圾定点存放清运率达到100%,无害化处理率大于70%。到2015年底建成国家级农村清洁工程示范村100个以上。”赵金平说。

关键词:农村面貌,改造

责任编辑:赵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