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您当前的位置 : 长城网 >> 河北频道 >> 渤海潮评

定位精准 必将激发社会活力

来源: 河北青年报 作者: 2013-11-14 10:20:40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发布后,公众和舆论颇为关注的是公报中出现的诸多新提法:经济体制改革核心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11月13日河北青年报02~04版)

  我国实行市场经济以来,“行政的归行政、市场的归市场”等理念深入人心,但究竟谁来主导资源配置这一最核心要素的问题却一直不甚明朗。公报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措词给出了答案。改革的步子迈得太大,有人担心风险也大,而步子迈得太小,又有人质疑是“只摸石头不过河”。在速度与效率的取舍中,“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无疑是相对理性的抉择。管理与治理的一字之差,背后的信息量却相当丰富,既可视为政府姿态的转变,也可看作是改革模式和方法的更新升级。

  见微知著。从新提法我们大致可梳理出这样的思路:改革大方向和主基调从未动摇,但具体操作路径则在不断微调中。长期以来,我们谈到国家与人民、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时,都习惯用“管理”一词。管理带有强制意识,背后的潜台词是政府万能,政府管得越多越好越细越好,市场需要管理,社会需要管理,民众也需要管理。然而事实证明,社会良性运行不是“管”出来的。市场经济讲究专业分工,只有通力合作才能取得成功。社会同样如此,政府做好自己该做的、擅长的,有所为而有所不为,把其余的事情交给社会,才能协调发展。

  而治理,则是个中性词,如同医生与病人的关系,它赋予政府和社会以及民众同等的主体地位。从管理到治理,意味着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得以获得更精准的定位。政府不再是垄断一切的主体,而是与社会、与市场各自明晰角色,各守其职。

  以“治理”的目光打量社会,首先是对政府本身的一种减负。政府对社会的高度介入和过度干预,必然导致权力越来越集中,行政职能越来越繁杂,政府机构越来越臃肿,分散了有限的行政资源,不该管的多了,该管的反而没管好。从管理到治理,本质上就是简政放权,政府集中精力做好本职工作,让市场和社会去做他们能做好的事,强化责任意识,明确权力边界。

  管理转为治理,是激发社会活力的前提。“智慧在民间”,人民群体们有能力也有诉求做好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许多事务。在多个领域,譬如公益、慈善、道德,政府管理不如民众自治效果好。政府真正要做的,就是当好市场和社会的“守护人”,尽可能创造更公平的环境,以良好的法律和制度激发社会潜在活力。无病不治,无乱不理,这或许就是“治理”的本意。 -吴龙贵

关键词: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改革

责任编辑:杨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