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河北频道>>保定>>保定

希望在青山中放飞——涞源县实施产业扶贫纪实

来源: 保定日报 作者: 2014-07-11 10:05:52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涞源县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把扶贫开发作为服务群众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坚持走群众路线,以农民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为支撑,以政策为依靠,着力实施产业扶贫,收到良好效果。

  种什么、养什么,群众说了算

  最近一段时间,北石佛乡西道沟村村民任海婷一直在找村党支部书记任耀打听养猪的事情,看看什么时候联系仔猪,想着今年再多养几头。

  西道沟村是一个贫困村。去年3月,该村在脱贫产业的选择上,经过村民代表讨论,大家把目光瞄准了传统黑猪的养殖上。村里顺应民意,把计划买牛的扶贫款改为了养猪。为了稳妥,村里采取主动报名的方式,筛选了50多家养殖积极性高的农户,进行了实验养殖,结果每头猪年底纯利润达到了800多元,光这一项全村增收10万多元。任海婷说:“这活儿将就人,孩子、女人都能干,今年还准备养几头,到了年底也能挣几千块钱。”

  这个村在脱贫路上也是几经摸索,养过鸡、兔、牛,最后都没有形成产业。为什么?当了30多年的老支书任耀说:“过去上边定项目,给什么我们养什么,农民愿不愿意都不能改,积极性上不来,死伤的情况难免发生,最后钱花了,眼瞎了。现在先问农民的意见,啥适合自己就干啥,政府只给政策不拍板,一样的钱花出去,效果就大不相同了。”

  西道沟村,10年前就把村北的山坡改造成了梯田,种过核桃、杏扁、牧草、金银花等,但一直没有见到效益。去年该村继续大胆尝试,以土地为资源招商引资。投资商与村里合作开发集体土地500亩,发展药材种植,工人全部是村里的“4050”人员,有60多人。任耀说:“这样下来,全村这一项就增收100多万元,大家学习了技术,多了一条致富门路。”

  和西道沟相隔不远的南石佛村,把扶贫资金捆绑起来,以合作社的形式发展养驴。从传统的放养到如今的舍饲养殖,成本增加,利润下降,当初好多人对此质疑。该村党支部书记李银利说:“我在周边几个省都转了一圈,的确养驴的大户很少,但我觉得这正是商机,在别人都不养的时候,咱们养,市场一定看好。”事实证明,他的说法是正确的。两年下来,基地的存栏量达到了300多头,今年效益达到30多万元。

  “扶贫是政治任务,但必须用经济手段来解决,我们按市场规律办事,发挥市场的作用,看市场变化定产业。”县委书记高文才说。

  如今,涞源县的扶贫产业多达几十个,基本上形成了以核桃、小杂粮、药材、旅游、养殖为主导,其他产业并存的产业扶贫格局。该县扶贫办主任妥开祥说:“项目的申报要以村或者合作社为单位,可以一村一品或者多品,但不能一户一品,避免一盘散沙。”

  帮什么、怎么帮,困难说了算

  边文子是井子会村人,村里人叫他“种地迷”。该村有个众富林果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韩海军也是村里的党支部书记,在他的带领下发展起了苹果种植业,几年下来规模不断扩大。2011年,苹果园扩展到了边文子地边时,韩海军想拉他一起入伙,几次三番做工作,就是不同意。直到去年,面对每亩近万元的收入和全村三分之一的农户纷纷入社的情形,特别是听说政府还要帮着配水修路,免费提供树苗的消息后,边文子再也坐不住了,主动找到了韩海军要求入社。现在这个村培育的“裕井”新品种苹果,含糖量高,口感好,丰产抗病,去年亩效益达到15000元。

  县长肖明旺说:“老百姓是真正的脱贫主体,做什么产业不重要,重要的是让大家认可。在认可前提下的帮扶才是有效果的。但是政府的帮扶只是一个助力不是完全的依靠,这样就把希望、风险和利益都捆绑在他们身上,才会有干劲,帮扶才可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我们坚持让农民唱主角,政府唱配角。”

关键词:扶贫,涞源县,群众路线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责任编辑:纪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