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河北频道>>保定>>保定

南水北调进入保定 将助白洋淀解渴

来源: 新京报 作者: 刘珍妮 2014-08-27 09:54:08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1983年-1987年,白洋淀曾在这五年中彻底干淀。干淀第一年,田晓青17岁,在县里读高中,假期回家到码头搭船时,发现淀里的水都干了,“淀底子成了土地,裂出缝。”那时,家家户户都有的船派不上用场,田晓青上学改骑自行车,“直接从淀里一路骑到学校。”

  改变的不只是出行方式,靠捕鱼为生的村民开始向旱区村的乡亲们学习种地,干涸了的白洋淀恰成了一片有机沃土,“把淀里的芦苇割了,垦出地来种玉米和高粱,都长得壮。”

  在紧邻白洋淀东岸的赵北口村,村民尚会来起初不习惯种地。当年34岁的她曾和丈夫一起,远赴几十里外的海河继续以捕鱼、卖鱼为生,“村里好多年轻人也开始到外地谋生。”

  重新蓄水缓解5年“肾衰竭”

  1988年,上游水库开闸放水,白洋淀重新蓄水,至今再未干淀。

  如今,65岁的尚会来捕不动鱼了,但生活依旧离不开水。每天早上7点,她和老伴从家驾着小艇出发,赶到安新县的东关码头,等待搭船去赵北口的乘客,一个人收15元。从春天开河到入冬结冰的8个月间,摆渡是老两口一年的生计。

  安新县、保定市水利部门的工作人员均认为,上世纪80年代出现干淀主要是因为气候原因造成上游水量减少,无水可入淀。

  尚会来的记忆中,因干淀而离去的,不仅是年轻的村民,还有那些栖息在湿地里的鸟,“干淀那些年,再没捡着过鸟蛋。”

  安新县白洋淀湿地保护区管理处副主任田永昌介绍,在经历了干淀带来的危机后,上世纪90年代,白洋淀的生态功能重新引发人们的关注,“白洋淀被誉为‘华北之肾’,366平方公里的白洋淀,年水面蒸发和渗漏量可以有效调节京津小气候、缓解气候干燥、涵养地下水源,同时对丰富生物多样性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它还承担着缓洪滞沥的功能。”

  多水源“解渴”力度尤显不足

  为了使“华北之肾”不再出现“肾衰”,按照国家水利部部署,河北省、保定市不断启动生态补水工程,为白洋淀“解渴”。

  “6.5米被确定为干淀水位,只要水位靠近这个数值,就要实施人工补水。”保定市水利局建管处副处长周振锋介绍,1997年-2009年,大清河系的安各庄、王快、西大洋三个水库多次为白洋淀补水;2004年2月,“引岳济淀”跨流域调水工程从海河河系的岳城水库开闸放水,为白洋淀补水1.6亿立方米;2006年,“引黄入淀”工程启动,截至2011年,黄河水5次从山东省的位山闸出水入淀。

  保定市水利局提供的一份白洋淀补水统计表显示,1997年至今,各项应急补水工程共为白洋淀补水21次,17年间,仅有2007年和2013年没有补水。不过,遗憾的是,补水后仍未能缓解淀干的窘境。

关键词:保定,白洋淀,解渴

责任编辑:李雪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