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实录】关注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第四部分】录取变革 什么样的学生会脱颖而出 主持人:赵处长,您认为新的方案在人才选拔上和传统的方式有什么不同? 赵彦刚:原来是分分计较,现在可能是三分三分计较了,一分的重要性不是那么大了,另外这次根据上海、浙江出台的方案填报志愿是专业加学校,另外投档可能会分段投档。现在河北省实行的是学校、院校平行志愿,这次改革是专业平行志愿,这样可能更能有利于引导学生们喜欢学什么专业,这个专业哪个学校有,哪个学校办得好,这个分能上哪个学校。现在我们的招生当中面临很多困惑,学生是冲着这个学校来的,但是不喜欢这个专业,像铁道大学本科专业也是有49个,有的学校规模更大的可能有上百个,不同的专业内涵不一样,在这个学校是不是优势特色,还是比较边缘的学科都不一样,这样可能特别的把这个专业放在学校前面可能更能引导学生自己究竟喜欢什么,学什么,将来做什么,实际上这就是职业生涯规划,对选才、育人这方面是有好处的。 而且现在学校有更大的选择余地了,学生也有更大的选择余地了,也有利于我们选拔培养自己更需要的人才。 主持人:我们可以看到改革招生录取机制中,提了5点措施。1.减少和规范考试加分。2.完善和规范自主招生。3.完善高校招生选拔机制。4.改进录取方式。5.拓宽社会成员终身学习通道。这几条措施,哪些对考生影响比较大?请赵处长谈谈。 赵彦刚:这几条措施每一条都与考生息息相关,尤其是第一条与考生利益最为密切,作为考生来说,考生的分数就决定了学生报考学校的选择,我们国家这几年实行考生加分的政策,一类是补偿性的,一类是鼓励性的,但是在实施过程当中出现了加分项目过多,分值过大,特别是资格造假的问题。本次改革采取了三项措施,一个是减项目,大幅度的减少,严格控制考试加分的项目;二是缩区域,地方性的高考加分项目,原则上只在本省适用;三是强管理,加强考生加分资格审查,严格认定程序,做好公开、公示、强化监督管理。通过这些措施保证高考的公平、公正、公开。 主持人:王老师请您谈谈自主招生这些年,体现出什么样的优势与问题? 王艳明:关于自主招生选拔制度的改革有两个很重要的点,一个是申请的这个学生要先参加全国的统一高考,然后达到相应要求,再接受报考高校的考核。另外一个是严格控制自主招生的规模,这两个方面在一些社会人士看来,可能这两个方面的改革更貌似像是一种倒退,为什么说是倒退呢?因为高校的办学自主权是有法律规定的,自主招生是办学自主权的一个重要的内容,而且国外的一些高水平的大学自主招生也是一种惯例,现在一方面是要求先统一参加高考,然后再进行自主招生选拔,另外一方面还要压缩自主招生的规模,表面上看可能是一种倒退,但是看待任何一种新鲜事物首先必须要接地气,所谓接地气,一方面就是目前国内高校有着或多或少的行政化色彩,尤其在招生方面也有一些不大规范的地方,如果说大幅度放开了自主招生以后,会不会让自主招生这个环节出现更多的问题,比如说像人民大学报道出来的这个问题。 另外一个方面,社会和家长对自主招生的关注度非常高,所以让一些改革措施变得反倒是畏首畏尾了,比如像北大的班主任推荐制,做到最后还是按成绩推荐,为什么?班主任承受不了来自方方面面的这些质疑,与其这样我觉得还不如统一参加高考,然后达到相应的要求,所谓相应的要求,这个要求我理解可能会比这一所高校的普通录取要求要低很多,这就相当于是一方面给中学减轻了一些压力,另外一方面对考生做一个基本的考量,然后再让他进入到自主招生的环节,而不是完全的由高校自己说了算。 主持人:每年高考录取,作为高校,最想要的是什么样的学生?实际录取上来的和目标群体有什么差距?录取变革后,这一问题能否得到改善? 赵彦刚:站在学校的角度,我们当然是愿意招收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公民素质、具有比较强的学习能力,包括交流和沟通能力和健康的审美的能力的学生。现行的高考制度依分取人、依分取才,自主招生是畏首畏尾,普通自主招生不存在,规则非常强,阳光招生,就是谁分高,分数优先,遵循志愿,这也是在诸多规则里面大家最能接受的了。现在的招生制度我们招来的是高分生,和我们的期望值来讲可能有一定的差距。 这次考试招生制度,这个问题可能会有所缓解,学生的知识面会以前更宽了,而且也会有一个综合素质的评价,作为一个依据,当然你说将来有多大的可操纵性,这个恐怕还真是一个课题,需要去研究和探讨。 应该说考试招生制度对于选拔比较优秀的、比较全面的学生还是很有好处的。 主持人:基础教育阶段,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到了高中学习会更胜一筹?什么样的高中生,到了大学里,发展更有后劲儿?几位老师谈谈在教学中总结出的一些经验。 殷玉芳:其实学生首先一定是全面发展的,哈佛在选学生的时候不是说选成绩最好的,当然要成绩好,成绩不好肯定不行的,他是要成绩好,还要有组织能力,然后还要在社团里面是领袖,而不是随从,要求你是有一个综合素质的,这个综合素质从基础教育来说,就是我们培养学生,是要为未来社会培养人的,要着眼于长远,所以培养的学生第一个就要全面发展,我们说的德智体美劳要全面的发展。 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之上,学生要认识自我,找到自己的特点、特质、特长,他就可以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之上,把自己的个性特长进一步再发展,在这个基础上你有一个很好的基础,也有很好的特质、特点、特长,这种学生我想到了大学里面去应该后期的发展会是很好的。 有的学生某一个方面很好,但是基础面不行,到后期发展一定有瓶颈的,会受制约的。我们现在为什么说文理不分,这就要求理工科学生的人文素养也要达到很高的层面。我们还可以看到专业特长不加分了,我们过去的人才既是文化课很好,体育艺术也都很好,所以说这个人一定是全面的人,全面发展也好,后面搞科研才会有很好的体制和体能,能保证科研成果源源不断的出来。很多科学家都有很大的感觉,就是说中国走出去的这些科学家,40岁以前跟在国外的科学家出成绩的速度基本上是相当的,也是非常不错的,但是到45岁以后我们的体能体制不如人家好,越往后面发展我们出成果就比别人要费劲,所以体能体制要保证。我们培养出一个科学家很不容易了,要让他的体制体能很好,能让他70岁的时候还在一线上做,这对体制体能有很大的要求,所以我们要求学生要全面发展,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再培养出专长、特长,从而热爱某一个专业,在某一方面有很深的造诣的人才。 主持人:赵老师您谈一下。 赵彦刚:一个是讲大学对一个高中生进入学校的评价,也要考虑大学生走向工作岗位以后社会的评价。最近我们学校举办双选会,看看企业到大学愿意选拔什么样的人才,包括参加工作以后,什么样的大学生五年之内、十年之内发展有后劲,我想有这么几条。 第一是学习能力,我们刚才讲了招生是按分数来的,这个分数的来源和渠道是多方面的,真正在大学里面能够出类拔萃,包括将来走向社会学习能力是排第一位的。 第二个就是拼搏的精神,有的时候一个高职生可能他的目标是考大学,分很高,考上大学以后目标实现了,进入大学以后就没目标了,包括大学毕业以后找到工作,没有更高的人生理想是不行的,所以这种拼搏进取的精神,包括人生的理想(很重要)。我们现在感到激励、引导学生还是要有长远的目标,要有远大的理想,目标太近了不行。 第三个是优秀的道德品质,习总书记也提出了核心价值观,一个大学生包括他将来走向社会,如果他在学校学习得好,将来走向社会以后工作干得好,必然要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包括他的职业道德,包括社会的公德也包括家庭的美德,当然还包括良好的身心素质,身心和谐,现在很多学校都有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包括我们学校还有一个心理健康教育的微信平台,现在大学生承受的压力比较大,因为大学生的群体非常大,社会和家庭对他们的期望值高,社会的节奏在变快,社会的竞争在加剧,2013年国家大学毕业生699万,2014年增加了28万,现在是727万,这么大一个群体要学习,要就业,所以我们感觉到学生当中学习的压力、情感的压力、就业的压力还包括一些其他的压力很大,尤其像工科学校和理科学校学习压力非常大,如果一个学生不具备强大和健康的心理的话很容易出问题的。 在大学里好的学生或者走向社会以后一个好的职工应该具备比较强的学习能力、比较强烈的拼搏进取的精神、远大的志向、良好的道德素质和身心素质。 王艳明:我很赞同赵老师说的自主的学习能力排到第一位,我最近看过一个资料,一个美国的研究学者搞的一个研究,他说现在的知识半衰期已经缩短到两年半,当然他的研究成果有待考证,即便再长一些,三年到五年,按照这个半衰期来看,三五年以后很多学生学到的知识就类似于越来越没用了。只有自主的学习能力才是自己可以终身受用的能力,当然这个能力从哪儿来?尤其是理科和工科院校的学生,我的建议是多泡泡图书馆,多去读书,通过读书培养自己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关键的掌握方法论。 主持人:对于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我们的考生还有学校要做哪些方面的调整呢? 殷玉芳:我觉得首先办学思想要端正,因为培养人才,我们要为适应未来的发展需要,也根据现在《实施意见》也看出了选拔人才的标准在逐步发生变化。办学思想首先要端正,我们培养的是人,而不是生产的分数,我们觉得这个是很(重要的)。 我们学校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上面走了一个系列,我们在五个领域上都在做:德育教育、课堂教学、校园活动、家庭教育、社会实践活动。 整体的用培养学生“四自主”、“四环节”的教育模式,培养学生的能力。从德育上面我们就是开系列的班会,培养的目标是12个字:爱国、交际、协作、文明、健康、创新,把这12个字贯穿到每一个月里面,每个月做两次主题班会,从选题、准备、展示上来做这么一系列的活动。 课堂上学习的方式,老师的教学方式也要发生变化,不是过去的老师讲,学生听,现在的学习方式是用项目的形式把内容抛给学生,让学生根据项目,做项目准备,组织项目前的一些相关准备,要讨论,要展示,老师授课的内容在完成这个项目的过程中、评价的过程中完成。 从这个过程中我们也看到学生的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我觉得这个就和刚才赵老师说的,我们就让这个学生有终身学习的能力,他会学,而且还热爱学习,这对于我们国家整体的后期发展都是非常有好处的。将来到大学里面去以后,在这个基础之上,他有兴趣,有爱好,有能力,我们可以真正的把这个学生培养出来。 主持人:赵处长,怎么看呢? 赵彦刚:现在浙江、上海做试点,其实对我们来讲已经参加到试点当中来了,因为我们在浙江、上海要招生,所以所有要在浙江、上海招生的院校要紧锣密鼓的研究招生的要求,根据办学的类型、层次提出一些要求。国家还会根据《实施意见》会有一些配套的实施细则。 主持人:今天感谢三位嘉宾为我们深层次的解读了《实施意见》,同时对一些问题答疑解惑。 考试与招生,是中国人、中国家庭关注的头等大事之一。"深化高考考试内容改革"肯定将牵动万千学子及其家长的心弦。高考是教学的指挥棒,这种关联度在短时间内不会改变,也不会弱化。并且,高考不仅仅是高中教学的指挥棒,也是初中教学的指挥棒,某种角度而言,甚至还会成为小学教学的指挥棒。高考改革的成功与否,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考试制度改革的成败,直接决定着招生制度改革的成败。我们共同期待,随着改革的深入,教育界能迎来新的局面。 感谢您关注这一期的《热点聚焦》,再见! |
关键词: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