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频道 > 全景河北

智能城市 开启新篇

来源: 河北日报  袁伟华
2018-05-29 07:17:44
分享:

  5月28日,外交部河北雄安新区全球推介活动现场,宣传片中,雄安灵秀自然风光和充满科技感的未来图景,让人们无限向往。

  未来的雄安新区,将是怎样一座智能之城?

  ——“孪生城市”将同时建造“一实一虚”两个城市,数字雄安将涵盖每一栋楼、每一间房甚至每一棵树的信息;

  ——“智能交通”覆盖城市交通和物流体系,将构建实时感知、瞬时响应、智能决策的新型智能交通体系框架;

  ——“智能公共服务”以触手可及的智能应用,从公共服务到社区管理,这个城市“会学习、能思考”,通过读懂数据,实现公共资源智能化配置,丰富百姓数字生活。

  虚实结合的“孪生城市”

  这将是怎样一座“未来之城”?

  雄安新区在规划建设之初,就激发了人们无限的想象:雄安新区要建设的,首先是“一实一虚”两座城市。

  “雄安新区是数字城市与现实城市同步规划、同步建设的城市,两座城市将开展互动,打造数字孪生城市和智能城市。”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刘多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

  《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提出,坚持数字城市与现实城市同步规划、同步建设,适度超前布局智能基础设施,推动全域智能化应用服务实时可控,建立健全大数据资产管理体系,打造具有深度学习能力、全球领先的数字城市。

  什么是数字城市?“数字城市就是在钢筋水泥的实体城市基础上,形成‘比特’构建的数字虚拟城市,实现城市各类要素的数字化、可视化呈现与调配。”刘多说。

  “数字城市”并不是新概念,如今,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城市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但如雄安一样,在规划建设之初就全面布局数字化的,在全球都屈指可数。

  建这样一座“数字城市”有什么用?

  “将来一些决策付诸实施前,可先在虚拟城市模拟运行,根据效果再在现实城市建造或运行。雄安将成为智能城市建设的样本。”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杨保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比如,当前不少城市的治理决策缺乏足够准确的数据支撑,导致城市问题频现,如城市规划布局不合理,学校医院分布不均衡,交通信号灯设计不科学等。

  而依托大数据,新区的智能城市信息管理中枢将成为“城市大脑”,它具有深度学习、自我决策、自我优化能力,通过大数据模拟仿真,制定最优方案,实现科学决策。

  “数字城市”不仅可以助力决策,在城市运营管理方面,雄安新区规划纲要指出,推动全域智能化应用服务实时可控;建立企业与个人数据账户,探索建立全数字化的个人诚信体系;搭建云计算、边缘计算等多元普惠计算设施,实现城市数据交换和预警推演的毫秒级响应……

  将城市数字化的前提,是要有全面的信息感知系统。按照要求,雄安新区将全面部署感知设施系统。未来雄安新区的建筑、道路、桥梁、停车场、信号灯乃至灯杆、井盖、垃圾桶都是智能的,它们有自己的身份证,构建时时处处能够感知、万物互联、信息相通的智能城市体系,出现问题也能及时得到快速响应处理。城市统一的物联网平台将真正实现,整个新区的基础设施智慧化水平将大于90%。

  整座城市将由无线网络“串联”起来。雄安新区将建设多网协同的泛在无线网络,通达地上地下、多网协同,城市交通、能源、供水等基础设施的“神经网络”连通到“城市大脑”,让城市自我调节、与人类良好互动。

  这不是科幻电影中的场景,未来的雄安新区,人、建筑、车辆甚至一花一木,都将成为“数字城市”中由“神经网络”连接起来的“神经元”,直通“城市大脑”,城市与数字的虚实结合,将在这里成为现实。

  智能高效的交通体系

  “未来,城际站就在市内,火车在雄安地下穿城而过,市民出行便捷;对地铁作规划空间预留。地面上窄路密网,人和车各行其道。这是一座对人友好的城市。”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朱子瑜在谈到雄安新区的交通体系时这样说。

  雄安新区规划纲要在出行方面也作了周密安排。通过轨道交通,雄安到周边主要城市将实现“半小时通勤圈”;在市内,人们能享受“公交+自行车+步行”的出行模式,起步区绿色交通出行比例达到90%,公共交通占机动化出行比例达到80%。

  让这些交通基础设施能发挥更大效率的,是充满科技感的智能交通体系。

  根据雄安新区规划纲要要求,新区将构建实时感知、瞬时响应、智能决策的新型智能交通体系框架,建设道路网、信息网和能源网“三网合一”的智能交通基础设施。同时,构建全息泛在互联的感知系统,重点加强环境信息、路面状况信息、交通流信息等感知设施装备的布设,实现道路网中各要素的全息感知,并依托全覆盖的通信网络实现泛在互联。

  今年3月底,中国移动完成雄安新区首次5G-V2X自动远程驾驶启动及行驶测试,实现了通过5G网络远程控制20公里以外的车辆完成启动加速、减速、转向等操作,网络时延保持在6毫秒以内,仅为4G的十分之一。

  “智能共享汽车将成为未来雄安新区智慧出行体系的主导,它能极大减少交通驾驶事故,提升交通出行效率,降低车辆排放污染,增加出行便利条件。”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交通分院杜恒介绍,“雄安新区将形成以人为本的安全、高效、节能、舒适的共享出行新典范。”

  未来,在雄安新区,车很智能,路更智能,车辆超视距感知、全程绿波通行、多车协同编队、智能泊车引导、公共智能驾驶服务、无人化物流配送将走进人们的生活。

  在交通管控上,雄安新区将建立数据驱动的智能化协同管控系统,探索智能驾驶运载工具的联网联控,采用交叉口通行权智能分配,保障系统运行安全,提升系统运行效率。

  触手可及的智能公共服务

  步行5分钟送孩子到幼儿园、10分钟送到小学、15分钟到中学。未来在新区,日常生活基本需求在15分钟步行范围内都能解决,便利店、卫生服务站、小型健身场所、幼儿园等步行5分钟就能到达。

  雄安新区规划纲要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设优质共享的公共服务设施,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增强新区承载力、集聚力和吸引力,打造宜居宜业、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新城。

  新区规划了“城市-组团-社区”三级公共服务设施体系,构建社区、邻里、街坊三级生活圈。在建设之初,公共服务设施就是高质量、高水平的,将引进国内外优质教育、医疗和文化等资源。

  而在数字化基础设施支撑下,雄安新区的公共服务将朝着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的方向发展,以触手可及的智能应用,丰富百姓数字生活,推动健全城市智能民生服务。

  “未来全域部署的多功能信息杆柱,具有照明路灯、WiFi设施和5G基站、视频监控、充电桩、环境监测、应急信息发布屏、紧急事件呼叫按钮等多种用途,人们可以上网、取电、紧急求助。政府和公共机构可以利用它发布信息,全面保障人们出行安全,提供无处不在的信息服务。”刘多介绍。

  雄安新区还将建设以人为本、全时空服务的智能社区。所有政务服务将实现足不出户网上办理,医疗、教育、文化、旅游等服务主动推送、便捷获取。每个在雄安居住或工作的人都拥有一个高度安全、强隐私保护、不可篡改的数据账户,实现记录一生、管理一生、服务一生。

  “雄安新区的公共服务设施在建设之初就是高质量、高水平的。我们在规划时就充分考虑了人们在这里工作生活产生的各种需求,整个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公共服务同步。新区将引进国内外优质教育、医疗和文化资源。”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研究中心主任殷会良说。

关键词:雄安,智能城市,未来之城责任编辑:张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