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3日,由承德市委网信办主办,承德市扶贫开发办公室协办的“聚焦精准扶贫e起看承德”网络媒体采访活动在承德市举行。来自人民网、凤凰网、河北新闻网等近十家重点网络媒体的记者齐聚承德,拉开了媒体探访的序幕。
“聚焦精准扶贫e起看承德”网络媒体采访活动座谈会现场。承德市扶贫开发办公室供图
近年来,承德市作为“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和“塞罕坝精神”发源地,在脱贫攻坚中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精准扶贫与生态建设、生态保护相结合,扎实践行“让绿水青山变贫困群众脱贫靠山”的扶贫理念,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生态与脱贫双赢路。
坚持党建引领,开展脱贫攻坚党旗红活动
党建主题广场。承德市扶贫开发办公室供图
承德市牢牢抓住党建脱贫这一制胜法宝,把党组织鲜红旗帜“树”起来,坚持以党建促脱贫,创造性地开展了“脱贫攻坚党旗红”活动,实施堡垒示范、致富先锋、能力提升、能人返乡、结对帮扶“五大工程”。把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发挥每一个农村党支部脱贫攻坚的组织带动力,把党员聚在产业链上,让每一名党员都成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开路先锋,让农民富在产业链上,有效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使基层党建活力充分转化为脱贫攻坚动力。形成了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经济组织为依托、产业党组织为骨干的“一核多元、融合互动”脱贫攻坚组织体系,经济组织发展到哪里,党组织就覆盖到哪里,使党组织真正成为推动脱贫攻坚的坚强领导核心。
目前全市发展农村股份制经济组织3210家,专业合作社11156家,依托各类经济合作组织建立产业党组织1145个,全市党员与贫困户共结对19万个,在产业链上带领8.1万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
开发设置公益岗,在保护生态中益贫
“阳台上的蕨菜、榛蘑和白蘑,是巡护林子时捡的,能卖3000多元,仅这一项收入就足够解决孩子的学费了。我这两年看护这片林子,县里每个月还给我600多元。这里外一算账,比抛家舍业地在外打工强很多。”围场县莫里莫村贫困户于敬波说。几年来,像于敬波这样的贫困户公益林、天保林护林员,围场县聘用了800多人,全市聘用了近万人,实现了靠林脱贫。
承德市围绕生态管护设置护林员、护草员、河湖管理员、卫生保洁员等公益岗位,按照“应聘尽聘”原则,优先从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选聘,使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就地转为“四大员”,通过保护生态实现增收脱贫。2018年全市设置以“四大员”为主的公益岗7.2万个,其中聘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3万人,年收入均在1万元以上。
立足生态建设,在建设生态中带贫
承德县国光苹果基地。承德市扶贫开发办公室供图
“我嫁接了寒地富士,一棵树收入400多元。”围场四道沟乡四道沟村村民王忠志介绍说。他的果园是围场林业局指定的果树新品种新技术引进试验示范基地,主要嫁接寒地富士、鸡心果、甜香果等新品种,收益是普通水果的一倍。
围绕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及美丽乡村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生态建设工程项目,承德市吸纳贫困人口组建专业合作社、专业队,采取以工代赈的方式,安排贫困人口参与生态建设,实现脱贫致富。全市每年投入生态建设资金近5亿元,每年吸纳贫困人口2.2万人,人均收入1.2万元。在生态建设中,承德市本着因地制宜原则,重点发展林果产业,加快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步伐。全市板栗、苹果、山楂、山杏等八大经济林基地达到980万亩,农民人均3.4亩,人均林果收入3360元,带动5万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
立足永续利用,在开发生态产业中脱贫
正值香菇出菇季节,平泉市黄土梁子镇梁后村光伏农业食用菌产业扶贫园区内,梁后村村民邹德富在自家的菌棚里忙活。“打小就靠捡蘑菇贴补家用,后来靠小作坊维持生计,现在有这么好的大棚让我也成了有钱人”邹德富乐呵呵地说。
立足永续利用,承德市打造了以食用菌为主导产业的“一环六带”的九大特色扶贫产业,谋划发展了生态农业、生态旅游、光伏农业、生态加工业等生态扶贫产业,推进“五个百万基地”建设,全市贫困户生态产业扶贫实现全覆盖,贫困户通过生态产业人均增收在2000元以上。
“政银企户保”普惠金融模式,提供资金支持
隆化县张三营镇为贫困户办理“政银企户保”贷款手续。承德市扶贫开发办公室供图
家住隆化县七家镇西道村的王立军创办的君创养殖农业合作社在今年第一次对外销售葡萄,说到大棚种植,王立军憨笑起来:“当时这些大棚差点成了我的人生黑洞,最开始资金预算不准,出了大窟窿,要不是当时出台的政银企户保政策给我贷了款,真不知道该什么继续下去了。”
承德市按照定向、精准、特惠、创新的原则,统筹政府、银行、企业、贫困户、保险公司等各方面职能,兼顾各方面需求和利益,探索推进了“政银企户保”金融扶贫模式。通过政府搭台增信、银行降槛降息、企业带贫益贫、贫困户承贷用款、保险风险兜底,形成了政府推动力、银行撬动力、企业带动力、贫困户内生动力、保险风险控制力“五力合一”的运行体系,为绿色生态产业提供强大的资金支持。目前,全市有农村信用社、农行、邮储银行、村镇银行4家银行,太保、燕赵、人保、中华联合4家保险公司,184家扶贫龙头企业参与特惠金融扶贫,累计发放扶贫小额信贷100多亿元,其中,贫困户直接贷款19.06亿元,带动20余万贫困人口增收脱贫。
实施“三零”模式,打造绿色产业扶贫模式
平泉市创新实施“三零扶贫”模式,图为食用菌产业扶贫园区。承德市扶贫开发办公室供图
承德市探索了投入零成本、经营零风险、就业零距离的“三零”模式。“投入零成本”,通过银行贷、财政补、园区赊的办法,让贫困户不花一分钱,发展扶贫产业。“经营零风险”,严把选好产业、选优企业、过程防控、风险保障四道关口,把经营风险降到最低。 “就业零距离,”通过把基地建到村头、培训办到地头、就业落到人头,解决贫困群众就近就业。该扶贫模式带动了3.2万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入选全国精准扶贫十佳典型经验、河北省十大扶贫模式。
推进光伏扶贫,发展绿色能源
图为承德县郑栅子村贫困户屋顶式户用光伏发电系统。承德市扶贫开发办公室供图
承德市因地制宜,利用丰富的光伏资源,实施了兆瓦光伏产业扶贫项目,同步规划了农光融合发展产业园区,重点发展中药材、时令蔬菜、特色养殖、林果采摘园、休闲旅游等产业,实现了光伏扶贫与生态扶贫相结合,帮助更多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稳定就业,稳定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