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片的谷子金灿灿,收获近在眼前。
进入9月份,石家庄市广袤的田野间又将迎来“谷物满仓”的丰收景象。近年来,被称作“全国最大小米贸易集散地”的藁城区南营镇进一步转型升级,做优小米特色产业,做强富硒品牌,实现县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9月2日,在藁城区南营镇,成片的谷子金灿灿,饱满的穗子把枝干压弯了腰,收获近在眼前。“现在的谷子销路也不用发愁,我们这个谷子亩产在600多斤,一斤两元多,一亩地就能收1200多元钱,比种小麦和玉米强。”马庄村民王旭介绍说,自家10亩谷子在春天就和当地企业签订了订单合同,种子、化肥、销路都不用发愁,现在,像他家这样的谷子田在南营镇有4000多亩。
改变了企业加工小而散的现状,做成可参观的工业。
谈起“小米”,马庄村民有讲不完的故事。上世纪八十年代,马庄人利用离石家庄市区近的优势,从辛集、宁晋等地购买谷子,使用簸箕、砂轮等简单的工具进行加工,然后贩卖,赚取辛苦费。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马庄村现在有各类小米加工企业70余家,年可加工小米20余万吨,年交易额超20亿元。
“我们正在筹划建设一个300亩的工业园区,改变企业加工小而散的现状,做成可参观的工业,把所有的小米行业综合到一块,一些物流、电子商务,包括其它的服务,争取集中在园区实现。”南营镇党委书记丁勇介绍说。
惜康农业董事长李智勇介绍,借助河北省谷子研究所的优质良种,现在南营镇已经实现了4000亩谷物的统一种植和管理,去年,南营镇富硒小米在北京36家超市特色专柜上架。“我们现在正在和一些大型超市对接,品质好,价格自然也就涨上去了。”
借助富硒小米的金字招牌,实现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
从“小米贸易集散地”到“富硒小米生产基地”,南营镇不仅要实现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还要借助富硒小米的金字招牌,实现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现在,南营镇成立了小米产业的省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包括21家碾米厂,10家合作社,80多个家庭农场,吸引了上百个种植大户加入其中。今年,南营镇处理小米油糠1.5万吨的精深加工项目开始进行,年可生产小米胚芽精油2000吨,整体加工业附加值增加9000余万元。
藁城宫米
日前,南营镇入选了全国农业产业强镇建设名单。丁勇介绍,借助打造“藁城宫米”区域公共品牌,将南营镇打造成富硒谷物种植示范区、富硒小米特色加工产业区、富硒农业特色休闲旅游区。按照方案,南营镇计划3年内建成2万亩的绿色高效富硒谷生产基地,发展绿色高效富硒谷喷灌全覆盖,预计带动农户5000余户,实现年加工富硒谷生产能力50万吨,交易额3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