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频道 > 国家安全 钢铁长城 > 学习总体国家安全观

面对“大考”,应急管理如何提分

来源: 经济日报  马宝成
2020-02-11 17:14:06
分享:

  作者: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马宝成

  近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形势复杂严峻,可谓对我国治理体系和能力的一次大考。前不久,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强调:“要针对这次疫情应对中暴露出来的短板和不足,健全国家应急管理体系,提高处理急难险重任务能力。”这进一步引发我们对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深入思考。

  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应急管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及时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的重要职责,担负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使命。”国家治理涉及各个领域,解决国家治理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挑战、瓶颈等,都需要有一整套完善的、科学的、可操作性强的应急管理制度作为依托与保障。“备豫不虞,为国常道。”要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强化风险意识,完善应急管理制度,提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能力,积极推进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需求和有力保障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意义和总体要求。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需求,也能为其提供有力的保障。

  “天下之势不盛则衰,天下之治不进则退。”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临政治经济秩序之变、科学技术之变、全球治理之变,国际形势波谲云诡、复杂多变,我们面临的外部挑战不断增多。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与世界的关系也不断深化,在经济发展、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上将贡献更多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导者、参与者与推动者。面对可能发生的各种风险挑战,只有健全完善国家应急管理制度体系,按照应急管理的预案,动员各方力量共同参与应急管理,才能随时随地将各种风险挑战在可控的范围内化解。

  还要看到,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这是一个基本国情。同时,我国各类事故隐患和安全风险交织叠加、易发多发,影响公共安全的因素日益增多。因此,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既是一项紧迫任务,又是一项长期任务。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离不开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必须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人民安全、政治安全、国家利益至上有机统一。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科技、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增强国家安全能力。完善集中统一、高效权威的国家安全领导体制,健全国家安全法律制度体系。加强国家安全人民防线建设,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建立健全国家安全风险研判、防控协同、防范化解机制。并且,还必须健全公共安全体制机制。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完善和落实安全生产和管理制度,建立公共安全隐患排查和安全预防控制体系。构建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的应急管理体制,优化国家应急管理能力体系建设,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新时代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重点任务

  发挥我国应急管理体系的特色和优势,积极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重点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发力。

  加强应急管理顶层设计。必须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引领下的应急体系建设,按照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要求,推动形成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平战结合的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制。科学合理地配置应急管理决策权与执行权,做好中央与地方各级应急管理部门之间、同级政府之间、同一级政府内应急管理部门与其他政府部门之间、应急管理部门内各个机构之间的权责分配。

  优化应急管理体制机制。要充分发挥应急管理部门的专业职能部门优势,通过加强制度规范建设、关键技术研发、人才队伍培养、装备设施配备等,提高应急管理的专业化、信息化、技术化水平。要理顺应急管理相关部门和机构之间的职责,强化不同部门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的协同配合。要完善社会力量动员与参与机制,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应急管理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发挥社会力量在应急管理过程中的作用。健全舆论监督机制,发挥主流媒体的引领作用。健全国际交流合作机制,加强应急管理机制的信息沟通,强化与国际研究机构的技术交流合作。

  大力提升应急管理能力。重点围绕应急管理基础能力、核心救援能力、综合应急保障能力、社会协同应对能力和涉外应急能力等,全面提升应急管理水平。在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基础能力方面,要从最基础的地方做起,把基层一线作为主战场,坚持重心下移、力量下沉、保障下倾。在持续提升应急管理核心救援能力方面,要重点强化应急救援突击力量、骨干力量、辅助力量。在加强综合应急保障能力方面,要注重强化应急管理科技支撑能力、加强应急基础数据库建设,强化应急通信保障能力,切实解决好应急物资总量不足、结构和布局不合理等问题。在提升应急管理社会协同应对能力方面,要推进公共安全、应急管理宣传教育工作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进农村、进家庭,强化大中小学公共安全和应急管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提升公众突发事件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在提升涉外应急能力方面,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外部风险研判,切实防范化解海外中资企业和中国公民个人面临的风险,有力地保障海外机构和人员安全。

  完善应急管理法律法规。在完善《突发事件应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各类突发事件预测、预警、预防、应对处置、恢复重建、社会动员、媒体沟通、队伍建设和应急保障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及配套规定。修订《国家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自然灾害类、安全生产类专项预案和部门预案,提高预案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启动《应急管理法》《自然灾害防治法》《应急救援组织法》论证,修订《安全生产法》等。制订完善自然灾害防治和安全生产等相关技术标准,重视标准的技术引领作用。确保应急管理工作依法有序开展,真正使应急管理工作纳入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近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关于依法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意见》等,全面提高依法防控依法治理能力,为疫情防控提供有力法治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完善疫情防控相关立法,加强配套制度建设,完善处罚程序,强化公共安全保障,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疫情防控法律体系。要严格执行疫情防控和应急处置法律法规,加强风险评估,依法审慎决策,严格依法实施防控措施,坚决防止疫情蔓延。要加大对危害疫情防控行为执法司法力度,严格执行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条例、野生动物保护法、动物防疫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依法实施疫情防控及应急处理措施。

  加强应急管理队伍建设。持续提升应急管理核心救援能力,强化应急救援突击力量建设。强化公安消防、森林防火、医疗救护、海上搜救、矿山救援、抗洪抢险、地震救灾等专业力量。提高重点行业领域专业应急救援能力,包括水上应急救助和抢险打捞、海上溢油应急、核事故应急、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队伍建设等。支持引导社会组织、慈善组织、志愿者等有序参与到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过程中来。

  强化应急管理宣传教育。搭建平台与载体,加快各层级多类别的应急管理培训基地建设,完善各级各类应急教育培训网络,加强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知识技能科普宣教工作,将应急管理知识技能教育培训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完善应急管理知识体系,充分发挥各种新闻媒体等平台作用,推进应急救援知识与技能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进村镇活动,开展应急演练、实操活动,提升风险防范化解能力。学习借鉴国外成功做法和经验,健全应急管理职业资格体系,全面提高全社会突发事件应对专业技能。

关键词:应急管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责任编辑:郑光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