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频道 > 全景河北

防汛一线探访|这个“哨兵”全天候当起防汛的“火眼金睛”

来源: 长城网  
2024-07-08 12:00:50
分享:

  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讯(记者 史叶 智建勋)“这个测点的流速是0.79米/秒。”7月4日,在石家庄市井陉县的微水水文站,井陉水文勘测队队长郭彦岐正站在水中监测河水的流速。

  从6月1日开始,河北正式进入汛期。来自山西的绵河与甘陶河,在井陉县合流后被称为冶河。微水水文站是冶河上游第一个水文站,它的下游就是黄壁庄水库。微水水文站的水文观测,对下游黄壁庄水库的防汛调度与生产生活用水管理尤为重要。

  微水水文站监测断面。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史叶 摄

  “这是旋桨式流速仪、电波流速仪,还有我们最亲密的‘战友’——救生衣。”在水文站的仪器室里,郭彦岐给记者一件件介绍他们的仪器设备。作为井陉水文勘测队队长,郭彦岐虽然是个“90后”,可在水文站工作已经5年了,也经历过去年7月份的洪水“大考”。

  和水打交道,首要的是安全。这是郭彦岐和同事们心里时刻紧绷的一根弦。就拿监测河水流速来说,看似简单的一项工作,郭彦岐在指导记者进行体验时,也处处小心谨慎。

  “我能直接下到水里吗?”

  “不行!水太急,你先坐在地上,再慢慢下水。”

  看着不过60厘米的水面,记者冒失的想法被郭彦岐当即拒绝。

  当记者身系安全绳,穿着救生衣和雨裤,拿着旋桨式流速仪,“全副武装”在河道里站稳,原本宽松肥大的雨裤被水流紧紧裹在腿上。这时候记者才体会到,在用力对抗水流冲击保持身体平衡同时,想要完成流速监测,并非想象的那么轻松。

  水势平稳,水深不高于60厘米时,流速监测可以人工涉水进行。如果水势较大,无法涉水该怎么办呢?

  无线雷达波测流仪正在监测断面上测流速。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智建勋 摄

  “当水面流速均大于0.5米/秒时,可以采用无线雷达波测流系统进行流量监测,尤其是抢测洪峰时更为适用。”郭彦岐告诉记者,无线雷达波测流系统属于非接触式测量,可以避免设备损坏,更加安全,测量速度也更快,能够实现数据实时监测与上传,“原本4个人耗费1小时才能完成的工作,无线雷达波测流系统15分钟就可以完成。”

  在汛期,水情变化不大的情况下,微水水文站每天采用六段制监测水位、流量,也就是0时、4时、8时、12时、16时、20时,每隔四小时监测一次。

  “在洪水期就不分昼夜了,至少每小时上报一次数据。”郭彦岐说,去年洪峰过境井陉期间,微水水文站一天的水位监测最多达到72次,流量监测14次,24小时内连续上报数据42次,“整整3天没睡,水势变化非常快,前脚刚报送了数据,后脚又变了。”

  郭彦岐给记者讲解取沙样的注意事项。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智建勋 摄

  水文监测工作看似简单重复,但正是这些及时准确的上游河流动态监测数据,给防汛备汛和汛期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除完成水文站所在点位河流断面的测报工作外,微水水文站还负责辖区2个中小河水文站、20个雨量站、3个水质监测断面、2个土壤墒情站的管理和相关测报工作。

  “我们年后就开始对设备进行维护,包括吊箱超载实验、缆绳上油、大断面测量等。”郭彦岐说,进入汛期以后,从自动化监测设备到人工监测,都做好了应对突发汛情的准备。

  目前,井陉水文勘测队已经进入全员24小时备汛状态。“我们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时刻紧盯河水流量警戒指标。”郭彦岐告诉记者,水文监测就是防汛工作的“耳目”和“哨兵”,“确保每天的水文监测数据,测得到、报得出、报得准、报得及时。”

关键词:河北,防汛责任编辑:刘政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