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玉如瓷的南将石狮子头核桃。记者 郑世繁摄
休身养性掌中物,天生宝物在人间。早听说玩涿鹿南山区南将石狮子头核桃能得志,日前终成行,前去一探究竟。
从241省道涿鹿南山区段坡底出发,穿越十八湾的山谷林海,行遇直冲云霄的奇峰秀岭,便到了南将石村,全村56户112人世世代代在这里繁衍生息。
南将石村是南山区深山中的深山村,而南山区又是革命老区,三万余常住人口的95%以上村民分布在群山峻岭之中。
前住南将石的道路。记者 郑世繁摄
村党支部书记刘启全把我们带到了半山腰,让我们目睹了一颗在阴坡坡根矗立的一颗核桃树,让人们难以想像,这个树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树干上有满满的包浆,已成为福泽南山区子孙后代的摇钱树,村民为其挂上祈福彩条,更是围栏保护,365天24小时有人看守。
焕发勃勃生机的老树。记者 郑世繁摄
上世纪七十年代,南将石村还是以杂粮种植为主,这颗老树因在坡根不影响种粮保存下来,包产到户后的八十年代,桃三李四杏五年,南将石村开始发展生长期短的食用核桃,秋天,当周边的核桃树都结满了累累的果实,惟有这棵核桃树结的果子皮厚仁小,砸不开,吃不掉,把这颗树的核桃只有掺杂在大个果实里才能卖出,养济这个五保户。
“养活一个人,救了一个区,要不是有这个五保户,这颗树早就砍了,五保户去世后,树归了集体。直到有一天,有一个从北京来的人,按个收购这颗老树核桃,比食用核桃价格高出好多倍,从此,南将石人才知核桃能文玩,并且能按个卖!”刘启全道出了发展文玩核桃的发展史。
这棵老核桃树的价值被重新定位,村民争取承包,承包费从最初的每年100元,涨到每年1.3万元、1.6万元、9.8万元,直到最高时一年36万元。这些承包者中,就有刘启全。
现年52岁的刘启全精叟敏捷,打小就是村里能干的人。
刘连老人在核桃配对。记者 郑世繁摄
而全村公认的对老核桃的保护和传承有贡献的是刘启全的父亲刘连。现年80岁的刘连曾是村集体林业队的技术员。
30多年前刘连无意中从那棵老树上剪下一根“码子”,嫁接到自家的一棵食用核桃树上,没想到,不仅码子活了,而且结出的果实和那棵老树一样圆润饱满,开启了南将石二代桃核树的种植史。
承包过老树,刘启全得以与京津等地的核桃界人士陈佩霞、陈红云、韩娟、王三相识,进而了解这颗“南将石狮子头”老树的独特地位:这棵老树则是华北地区仅存的一棵野生狮子头文玩核桃树,所产核桃有霸气流水疙瘩纹;底大边厚十字尖,木质密度高,体现了南将石狮子头的与众不同,把玩后,整个核桃通体红润,如玉如瓷,深受爱好者的追捧。
2009年,刘启全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当时,全村110亩耕地早在2003年前后全部退耕还林,年轻人外出打工,房屋破旧无人修,留在村里的人因没有地可种,不是滋事就是上访,加嫁接发展文玩核桃的意识不强,增收渠道不多,全村56户中贫困户就达35户。刘启全急在心头。
刘启全(左)和村主任。记者 郑世繁摄
他和父亲刘连把嫁接中“一定要把树码子中间的木芯削完,拿没木芯的一半去嫁接,这样两者才能共一心成活”的绝招毫不保留地教会给村民。刘连父子的文玩核桃树发展到160多棵,最贵的一颗树卖出20万元的好价钱。
十年树木,短短的十多年来,全村由一颗发展到5000多棵,挂果的2000多棵,年产值达1000余万元。
南将石美丽乡村一角。记者 郑世繁摄
南将石富了不算富,自2016以来,南山区充分放大南将石文玩核桃的带富作用,依托以全国人大代表郭素萍为负责人的李保国科技团队,在南将石村成立了文玩核桃研究所,旨在推动文玩核桃科学管理、优选优育,并在未来行业标准的制定上有所作为;注册了“南将石”产地商标,开展“申遗”和“地理标志产品”认证工作;为方便村民出售和客商收购,在南将石村里建起了文玩核桃交易市场,真正实现了客商走进来,核桃走出去;并建起了文玩核桃苗木繁育基地,全区已嫁接、栽种文玩核桃树18万株,人均5株、户均12株,约有2.4万株挂果,2019年全区户均增收超过1000元。
文玩核桃研究所一角。记者 郑世繁摄
文玩核桃交易市场。记者 郑世繁摄
南将石狮子头核桃良种认证。记者 郑世繁摄
今年4月11日,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东峰到张家口调研脱贫攻坚工作,刘启全作为村民代表出席汇报会,汇报南将石文玩核桃带富全区贫困人口的幸福的密码。
长城新媒体记者 郑世繁 通讯员 温婧 郭颖晖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