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频道 > 专题库 > 专题新闻

保定市政府新闻办
“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新闻发布会文字实录

来源: 长城网  
2020-11-27 14:49:04
分享:

  女士们、先生们,记者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

  欢迎出席保定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

  长期以来,市委、市政府一直坚持把“三农”工作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为了让媒体和公众更好地了解我市乡村振兴工作开展情况,我们荣幸的邀请到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建民先生;市农业农村局发展规划处处长黄亮先生;市农业农村局农村社会事业处副处长孙盛林先生;由他们介绍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朋友们关心关注的问题。

  首先请刘建民先生介绍我市乡村振兴工作开展情况。

  尊敬的各位来宾、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好!首先感谢各位对保定乡村振兴工作的关心、支持和参与。

  今年以来,保定市委、市政府提高政治站位,坚持把“三农”工作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要求,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一、健全完善机制。构建横向部门协作、纵向上下联动的推进工作体系,全力推动乡村振兴。明确思路,围绕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三农”重要论述、重要批示指示精神,按照中央、省委、市委决策部署,确定“12345”工作思路(围绕“1个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突出“2个重点”,项目和示范建设;实施“3大工程”,保供给工程、调结构工程、补短板工程;深化“4项改革”,农村土地、农村集体产权制度、规范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健全“5项机制”,组织领导、清单管理、包联指导、宣传引导、督导考核),努力推动“三农”工作实现高质量发展,促进全面小康目标实现,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统筹推进,坚持分类指导,9个贫困县与脱贫攻坚相结合,环雄安新区的县与白洋淀上游流域治理结合、环京津的县与对接京津相结合,统筹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合力攻坚,通过任务分工、建立季报告制度,市直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扎实推进“五大振兴”,推动农业不断升级、农村不断进步、农民不断发展。

  二、突出稳产保供。面对新冠疫情风险挑战,科学统筹疫情常态化防控和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夯实农业基础,保障高质量发展,确保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坚决保障粮食安全,着力在稳定播种面积和加强田间管理、农技服务上下功夫,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和节水农业,巩固提升粮食产能,今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与正常年份相比持平略有增长。加快恢复生猪产能,落实各项扶持政策,积极引导生猪养殖企业在西部山区建场,加快产能恢复,今年前三季度全市生猪存栏177.67万头,同比增加18.52%,年底恢复到正常年份的85%以上。切实保障“菜篮子”供给,围绕保供给、稳市场,强化田间管理、技术服务和产销对接,前三季度,全市蔬菜及食用菌总产量226.7万吨,同比增加2.8%。

  三、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接京津和雄安市场需求,坚持绿色发展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优化调整结构,大力发展“四个农业”,增强高端农产品供给能力。科技农业,以50家太行山农业创新驿站为载体,引领带动蔬菜、食品加工、文创等10大类35个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转化、应用和推广700多项新技术、新成果、新品种,科技贡献率达到80%以上。绿色农业,重点推进“三减四提升”,实施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减少农药使用量;实施测土配方精准施肥、新肥料引进推广及高效施肥技术,减少化肥使用量;实施地下水压采、节水灌溉、农艺节水,减少农业用水;实施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程,提高畜禽粪污资源化、农膜回收、秸秆综合等利用率以及农兽药包装回收处置率;质量农业,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实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全市农业标准化生产覆盖率达到71.8%,高于全省指标1.8个百分点;品牌农业,加强绿色食品认证指导工作,全市绿色食品认证产品总数69个,比上年新增9个;推动区域公用品牌建设,今年保定苹果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易县磨盘柿获国家级区域公用品牌。

  四、做强扶贫产业。坚持把发展产业作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强有力支撑、促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有效途径,强化组织领导,汇聚资源要素,破解制约瓶颈,形成强大合力,全市形成了特色农业、高效林果、绿色能源、旅游休闲、家庭手工业、电子商务等六大扶贫产业,贫困户产业覆盖率由2015年不足40%提升到目前的2个以上高质量产业收益全覆盖,8个国定贫困县农业总产值由2015年的168.09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232.75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5年的6307元增长到10253元,产业扶贫成为“五个一批”中带动脱贫人口最多的“一批”,扶贫产业成为保定市消除区域性整体贫困的“助推器”和“发动机”。

  五、抓好环境整治。坚持建管并重,扎实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垃圾治理、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提升等10个专项行动,圆满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任务。分类推进农村厕所改造,改造各类无害化和卫生厕所41.79万座,建设农村公厕1448座。深入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新建或扩建焚烧发电、填埋及其他垃圾处理设施8座,建设乡镇转运站点1203个,实现“村收集、乡镇转运、县集中处理”模式的村庄5099个。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坚持集中处理与分散治理相结合,完成污水治理村764个、管控村4391个。改造提升村容村貌,全市所有村基本完成“五清三建一改”任务,村庄硬化、绿化、亮化、美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六、强化典型示范。坚持把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建设作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有效载体,强化全域整治理念,认真谋篇布局,点线面结合,推进示范创建工作。精准化、精细化布局,印发《保定市乡村振兴示范创建方案》,启动30个示范区、30条示范线、600个以上示范村建设,示范区覆盖所有县(市、区)、示范村覆盖所有乡镇。明确创建标准,示范区按照15条标准创建,示范线依照11条标准打造,示范村遵照21条标准建设。规范化、制度化创建,实施市县乡三级领导包联制度,市县级领导包联示范区、县级领导包联示范线、乡镇领导包联示范村;建立季调度、年度观摩、年终考核制度;组织开展评比,落实奖励制度。工程化、项目化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创建实施八大行动、推进25项重点,今年计划投资近20亿元,推动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在产业发展方面,重点实施一批现代农业园区、太行山农业创新驿站、休闲度假等产业振兴项目;在人居环境整治方面,重点实施一批农村改厕、污水治理、垃圾治理、道路硬化等民生项目;在乡村文化建设方面,重点实施一批文明村镇创建、绘制文化墙等乡风文明建设项目;在乡村治理方面,重点实施一批农村综合服务站建设、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等组织振兴项目。

  七、深化农村改革。坚持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持续深化农村重点领域改革,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巩固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成果,规范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引导土地经营权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集中,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年底全市规模化经营水平达到20%以上。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抓住“清产核资、成员身份确认、股权配置与管理、注册成立村股份合作经济组织”四个关键阶段,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政策支撑,开展业务培训和指导,基本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任务。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规范12649农民专业合作社运营管理,有序清理“空壳社”;积极培育家庭农场,深入开展示范创建;培育壮大龙头企业,重点抓好275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推广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经营模式,抓好30个市级以上示范联合体建设。

  谢谢大家!

  谢谢刘建民先生的介绍。下面进入记者提问环节,请各位媒体记者举手示意,叫到后,先通报一下所在的新闻机构和本人姓名,再提问,谢谢。

河北广电网记者。

  问题一: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的重要举措,请问近年来我市在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取得的成绩和下一步打算?

  市农业农村局发展规划处处长  黄亮:感谢记者朋友的关注!正如你所说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提出,要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这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特别是实现产业兴旺的要求是高度契合的。2018年以来,全市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省、市要求,扎实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向纵深突破。特别是在今年三年行动的收官之年,我们持续深入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坚定不移抓好“四个农业”落实落地,全力以赴确保农产品稳产保供,加快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呈现了农业稳定增长、农民持续增收、农村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政策体系逐步建立完善,指导性更强。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成立领导小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细化发展目标、明确重点任务、落实保障措施,形成了聚拢五指抓改革的合力。

  二是农业农村经济保持向好态势,目标可期。在今年这样一个特殊的年份,前三季度,第一产业依然实现2%的增速,农业产值不断提升、粮食丰产丰收、生猪产能加快恢复、特色产业发展壮大、“压舱石”的作用更加明显。

  三是“四个农业”高质量发展,成效更好。建成50家太行山农业创新驿站,农业科技创新驱动能力稳步提升,对农业产业贡献率逐步增强。加快实施农业农村污染综合治理,白洋淀上游流域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品牌农业加快发展,“保定苹果”、“安国中药材”、“阜平老乡菇”等一批独具保定特色的区域公用品牌应运而生,在京津市场占有率逐年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全面提升,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更有保障。

  四是经营主体不断发展壮大,韧劲更足。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275家,实现销售收入近900亿元。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示范带动能力持续增强,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的衔接更为紧密。县级以上现代农业园区发展到197家,已经成为县域农业产业发展的“桥头堡”和“风向标”。

  五是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幸福感更满。9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贫困户实现2个以上高质量产业收益全覆盖。前三季度,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750元,增长5.7%,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省委九届十一次全会、市委十一届十次全会精神,按照市委党书记提出的“用现代农业的金扁担挑出农民好生活”的要求,集中力量、真抓实干、再接再厉、奋发有为,以钉钉子精神扎实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各项工作,稳住“三农”战略后院和压舱石,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新征程提供有力支撑。

保定日报记者。

  问题二:保定市产业扶贫工作有哪些特色和亮点?

  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刘建民:在脱贫攻坚中,我们大力实施“一县一特、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产业行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快落实特色产业扶贫项目,1104个贫困村实现产业全覆盖、收益监测全覆盖,9个贫困县实现县有主导产业、乡有主导品种、村有产业项目、户有产业帮扶。扶贫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为贫困地区稳定脱贫提供了根本性支撑,我市扶贫产业呈现出规模效应明显、带贫作用突出、收益稳定增长等特点,培育出一系列可复制、可推广的产业扶贫典型模式,全省入选全国产业扶贫产业脱贫的10个典型案例我市占了3个,发布100个产业扶贫典型案例我市占22个,“太行山创新驿站”被推荐为全国扶贫模式和全球减贫案例,阜平香菇、涞源肉鸡、曲阳光伏、唐县电子商务等成为在省内外知名的模式样板,涞水县“双带四起来”旅游扶贫模式入选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的典型案例,太行山创新驿站、阜平香菇产业等入选国务院扶贫办14个“精准扶贫典型案例”。

  一是龙头企业发展势头强劲。全市有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66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75家,较上年增加40家,年内力争突破300家。2019年实现销售收入899.65亿元,占全省总份额的12.9%,较2018年增长28.4%,其中,66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606.66亿元,占全省总份额的17.3%,较2018年增长10.4%;省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14家,市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31家。加工龙头企业集中度较高,带动农民增收效果显著,据统计,加工龙头企业吸纳农民就业超过11万人,带动农民增收3.38亿元。

  二是新型经营主体带贫作用突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12649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28家,省级“十佳”农民合作社2家,省级示范社88家;家庭农场3398家,其中,省级示范家庭农场111家;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组织数量622个,农业生产托管服务面积达到282.3万亩次,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小农户数量92995户次;建成县级以上现代农业园区197个,其中省级园区26个(含省级精品园区7个)、市级园区105个(含市级精品特色园区65个)、县级园区66个。推广“政府+驿站+龙头企业+基地+村级组织+贫困户”等15个产业扶贫带贫模式,拉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共计带动19.37万贫困户实现增收致富。

  三是利益联结机制趋于完善。根据不同致贫原因,建立差异化、精准化帮扶措施,健全分类收益清单台账。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通过生产奖补、产业和公益岗位、扶持种养生产等措施增加收入;对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通过土地流转托管、代耕代种代养、光伏、资产收益项目等措施增加产业收入。对具备发展产业条件有劳动能力的监测对象,安排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对其小额信贷予以贴息,支持其参与与生产相关的经营技能培训、劳动技能培训;鼓励各地探索实施特色产业奖补措施;鼓励各地统筹用好资产收益扶贫、消费扶贫、光伏扶贫等项目,动员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等,带动监测对象发展生产防止返贫致贫。

莲池周刊记者。

  问题三:2018年启动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收官后,下一步将如何推进?

  市农业农村局农村社会事业处副处长  孙盛林: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乡村振兴的第一仗,2018年至2020年,市委、市政府在中央、省的统一安排部署下,实施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确定了10个专项重点任务,明确了各级各部门职责任务和县、乡、村三级主体责任,农村面貌得到明显改善,农村厕所改造、生活垃圾治理、生活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等三年行动任务目标基本实现。2021年至2025年,“十四五”时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力期,是农村全面小康后向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转变的关键期,是开拓“三农”发展更大空间的重要机遇期。明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我们集中力量谋划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一方面抓提升,在全市基本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任务目标的基础上,要进一步提升标准、提升质量,抓好整县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重点任务,先建机制、后建工程,注重质量、持续发力,形成系统化、规范化、长效化的建管机制,全面提升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一方面抓精品,全省明年计划新建1500个美丽乡村,我市明年重点建设200个美丽村庄、集中打造20条美丽乡村精品线路和20个片区。目前,市正在研究部署制定乡村建设方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方案和美丽乡村建设方案。同时抓整改。各县(市、区)对照三年行动任务目标和省抽查、市核查验收反馈的问题,任务未完成的要加强调度频次,切实盯紧盯死;任务完成标准不高的,要利用年底前的时间抓好整改工作。要进一步完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机制,在强化政府管护责任的同时,引导农民发挥主体作用,提高农民群众的参与度,通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让乡村美得更有底气,更有活力,更有内涵!

  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各位记者朋友还有什么关注的问题,欢迎会后到市农业农村局采访。

  谢谢大家。

关键词:保定市政府新闻办,文字实录责任编辑:骆梓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