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频道 > 国家安全 钢铁长城 > 忠诚与信仰

茅盾:秘密战斗在党外

来源: 《保密工作》杂志  
2023-04-10 17:20:00
分享:

  茅盾,1896年诞生于浙江省乌镇的一个沈姓家庭里,家中长辈为他取名德鸿,字雁冰。“茅盾”是他写《蚀》三部曲时的笔名,也是他100多个笔名中使用频率最高、也最为大家所熟知的名字。

  茅盾是我国现代进步文化的先驱者和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为我国革命文艺和文化运动奠定了基础,作为新中国的第一任文化部长,亦为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他终生活跃在文艺革命前沿,有力地支持了党的各项事业,以如椽巨笔书写了文学与革命交织的灿烂一生。他的一生广为世人所敬仰,然而,却鲜有人知,他也曾战斗在我党的隐蔽战线。

  最早的党员 最终的热望

  茅盾出生在旧时代,亲眼目睹了国家与民族命运的风雨飘摇,他立志要“以天下为己任”,以自己的生命力在“迷乱灰色的人生内发一星微光”。他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1916年,茅盾从北大毕业,进入上海商务印书馆工作,随后开始主持大型文学刊物《小说月报》。在这一时期,他身处社会思想剧烈变动的漩涡中,受时代的感召和使命感的驱使,阅读了大量的西方哲学、社会学著作,但却苦于找不到心灵的归宿。彼时的他尚不知道,这种心灵的苦闷马上就要迎来救赎,而他也即将遇到自己为之奋斗终生的理想。

  1920年,上海成立了共产主义小组,发起人是陈独秀、李汉俊、李达、陈望道等人,并秘密创办了一个名为《共产党》的刊物。在此之前,陈独秀就注意到了思想进步且敏锐、在新文化运动中表现突出的茅盾,因此在约见沪上有关人士进行秘密会谈时,就邀请了茅盾。此番会谈,双方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1921年的二三月间,茅盾经李汉俊介绍,加入了共产主义小组;到了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时,茅盾转为正式党员,成为最早的中共党员之一;不久,中共上海地方委员会成立,茅盾出任委员。

  茅盾的心不再烦闷,终于寻得了慰藉,正如他自己所言:“近来我已找到了一个路子,把我的终极希望都守在彼上面,所以一切的烦恼都烟消云灭了。这是什么路子呢?就是我确信了一个马克思主义。”

  从此,心有所寄,情有所托。而这份寄托,在心中燃起便是一生。60年之后的1981年3月14日,缠绵病榻已久的茅盾自知时日无多,便将儿子叫到身旁,向其口述了一封写给党中央的信。在信中,他恳切地向党提出,希望严格审查其一生的所作所为,在死后追认他为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如蒙追认,这将是“一生的最大荣耀”,并深情向党表白“在这最后的时刻,我的心向着你们”。3月26日,茅盾病逝。3月31日,党中央迅速作出决定,根据沈雁冰同志的请求和他一生的表现,决定恢复其中国共产党党籍,党龄从1921年算起。

  从1921年到1981年,这一甲子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曲折往事?为何最早的党员却要在临终前申请恢复党籍?这还要从他革命的一生说起。

  文化的一生 革命的一生

  作为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茅盾的一生既是文化的一生,更是革命的一生。而他的革命,有很长一段时间,是遵照党中央指示以非党员身份进行的。因为,作为知名的文化活动家和社会活动家,以非党员身份进行革命,更有利于工作的开展,也更具备隐蔽性。回顾茅盾的革命生涯,可以说,自立下坚定的理想信念以来,他便在中国共产党的指引下发展革命文艺,即便身处党外,也不忘初心,始终一心向党。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茅盾在《共产党》《新青年》等秘密和进步刊物上发表了翻译和介绍革命理论的文章十余篇,如《共产主义是什么意思》《共产党的出发点》《自治运动与社会革命》等,为中国共产党早期理论建设做出了贡献。

  20世纪20年代,茅盾积极投身政治活动,比如,直接参与和策划组织了上海工人纪念京汉铁路“二七”大罢工的大会。同时,他还一直不忘文学的社会意义与革命意义,发表了被誉为“旷野的呼声”的著名论文《论无产阶级艺术》,这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系统全面地论述无产阶级文艺的论文。他以笔为武器,用文章大力宣传革命道理、动员工农群众运动,同时勇敢揭露蒋介石的反共分裂阴谋。因此,到大革命失败后,茅盾立刻遭到了蒋介石的通缉,从而与党失去了组织上的关系。

  到了30年代,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耀眼的莫过于左翼文艺运动,它为中国革命文学起到了奠基和播种的作用。该运动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鲁迅为旗手,以左联为核心。而茅盾正是左联的中坚人物。他曾两度在左联的执行机构中担任行政书记,秘密开展一系列工作,如出席相关会议、编辑进步刊物、研究对敌政策等,不断团结左翼和进步作家,拓展左翼文学运动。随着运动的开展,敌人的压迫越发强烈,他们不仅禁书禁报、封闭书店,还以逮捕和杀戮来打击左翼作家。茅盾身列反动派的“黑名单”,哪怕被特务尾随、身处被迫害的危难,也不向白色恐怖低头。他始终与鲁迅站在一起,以犀利的文章,进行着绝不调和的斗争。这一时期也成为他一生文学创作的高峰期和多产期,被称作“中国第一部写实主义的成功的长篇小说”《子夜》就诞生在这个时期。也是在这一时期,茅盾向瞿秋白提出恢复中共组织关系,希望在党内受到直接领导。然而,好事多磨,此时党的六届四中全会已经开过,王明夺取了上海党中央的领导权,瞿秋白被排挤出党的核心,茅盾的要求没有得到中共中央的答复。

  时间来到40年代,茅盾再次迎来了向党中央表明心迹的机会。1940年5月,茅盾抵达延安,他按照毛泽东的指示来到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堡垒鲁迅艺术文学院,为解放区的文学大业奔波忙碌。在这片红色的革命圣地,茅盾的心情前所未有之舒畅。他敞开心扉,再次提出恢复党籍的问题。党中央经过慎重研究,认为茅盾以其著名作家的身份继续留在党外,可以更好地开展工作。茅盾接受了党的意见,以非共产党员的身份继续活跃在中国文坛。在党中央的暗中保护和安排下,在周恩来的领导下,茅盾来到国统区重庆,在这里以“官方”身份——国民政府文化工作委员会常务委员,更为便利地开展各项工作,广泛团结进步文化人士从事反蒋抗日活动和民主政治运动。

  新中国成立前夕,茅盾参与了新政协的筹备工作,为建国大业尽心尽力。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后,茅盾被推选为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之一。周恩来受命组阁新中国首届政府时,动员茅盾出任文化部长。茅盾婉言推辞,希望继续他的创作生涯。后来,毛泽东亲自出面,找茅盾谈话,说:“文化部长这把交椅是好多人想坐的,只是我们不放心,所以想请你出来。”于是,茅盾便应诺下来。

  新中国成立后,1949年10月19日,茅盾被正式任命为文化教育委员会副主任、文化部长。从此,他历时15年,为新中国的文化事业呕心沥血,兢兢业业,直至生命的最后时刻。

  神秘的信件 斗争的缩影

  茅盾献身革命事业的一生,虽然不是戎马倥偬的战场厮杀,但是也挡住了无数的暗箭来袭,尤其在白色恐怖的年代,秘密活动稍有暴露,就可能引来杀身之祸。曾经为“锺英小姐”转交信件的经历,或许可视作这位文坛泰斗参与隐蔽战线斗争的缩影,并为其尘封已久的秘密往事拨开几重迷雾。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各省的党组织相继建立,党中央与各地党组织的联系日益频繁,因此,需要大量的联络工作。党中央考虑到茅盾在商务印书馆工作,既有便利的联络条件又有很好的掩护条件,于是便委派茅盾担任直属中央联络员,负责与全国各地的党组织联络。

  提到这段过往时,茅盾如是回忆:“外地给中央的信件都寄给我,外封面写我的名字,另有内封则写‘锺英’,我则每日汇总到中央。外地有人来上海找中央,也先来找我,对过暗号后,我问明来人住什么旅馆,就叫他回去静候,我则把来人姓名报告党中央。”在商务印书馆同事的眼中,看到“沈雁冰先生转锺英小姐玉展”的字样,还以为是哪位妙龄少女,岂不知“锺英”乃“中央”之谐音;看到茅盾迎来送往,外地朋友很多,则认为他活动能力强、人缘好,岂不知这些朋友实乃革命的“战友”。

  除了担任联络员的工作,茅盾还把自己的家作为秘密会场,配合党的革命活动。比如,1922年,南京地下党在浦镇车辆厂成立了第一个党组织,这个党组织的某次会议就是在茅盾家中召开的,主要讨论委员任职分工和开展沪宁两地工人运动的工作;又如,茅盾的弟弟沈泽民的入党支部会议也是在茅盾家里秘密举行的。在茅盾的影响下,他的夫人孔德沚也练就了保密意识。一次,一位“包打听”不请自来闯入茅盾家门,问这问那,孔德沚只一句“我是二房东”就机敏地堵住了“包打听”刨根问底的话头,使其空手而归。

  纵观茅盾革命的一生,他以“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和为党为国为人民的赤胆忠心,投身革命事业,哪怕要与组织分离,也毫无怨言、负重前行,他以笔为刀剑,以文坛为战场,走出了一条光辉的革命道路,并为中国的知识分子指明了成长的方向。正如《新华日报》在庆祝茅盾50大寿时在专刊中写道的:他所走的方向,为中国民族解放与中国人民大众解放服务的方向,是一切中国优秀知识分子应走的方向。(作者:大元)

  (参考资料:《茅盾传》,钟桂松著,东方出版社;《图本茅盾传》,孙中田著,长春出版社;光明网、人民网等有关文章)

关键词:茅盾责任编辑:郑光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