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化产业要走规模集约之路 河北工业转型的思考
资源、能源、环境约束日益凸显,倒逼石化企业自觉推动再利用、零排放,实现循环生产,发展绿色化工 新树萌芽、绿草白花……眼前一切,使人仿佛置身于公园之中,要不是头上纵横交错的管道、高高矗立的塔台,让人不敢相信这竟是在一个化工厂! 4月16日15时许,笔者在位于内丘县的建滔(河北)集团煤化工循环经济产业科技园区甲醇生产工区前看到,近2000亩的厂区内,煤焦化、甲醇、精苯、醋酸四个工区正好顺时针环绕,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循环产业链。“从原煤开始,我们利用炼焦剩余的焦炉煤气生产甲醇,用甲醇加一氧化碳生产醋酸,用醋酸制备剩余的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尾气再返回与焦炉煤气继续生产甲醇,这种生产模式在全国尚属首创。”建滔(河北)焦化有限公司甲醇生产部经理吕福乾说,这样一来,产业链条越拉越长,生产环节的排放越来越少。 据了解,过去建滔生产焦炭产生的焦炉煤气大多直接点了“天灯”(燃烧后排放),一天就要浪费掉60万立方米,按照行业标准0.2元/立方米计算,企业一天损失12万元。而现在,从焦炉煤气衍生出来的甲醇、醋酸等工序延长了产业链条,消耗了大部分副产品、废弃物,让整个产业园基本达到零排放。 与建滔谋划建设一个绿色生产的企业相似,目前石家庄也正以中石化石家庄炼化分公司为依托,建设一个循环互补的循环经济化工示范基地。据了解,该园区正围绕“三化合一”产业链为目标,在化工企业间初步建立以产品链关系使生产装置和产品前后连接,产品互供以及副产品和废弃物的再利用。 近日,工业与信息化部下达19个行业淘汰落后产能任务,化纤、印染等产业将是重点。据了解,今年国家将严格执行环保、安全、能耗等市场准入标准,下决心淘汰一批落后产能,推动新建产能与淘汰落后产能等量减量置换机制,石化行业的“瘦身行动”也会大大提速。 重压之下,倒逼我省石化产业自觉推动再利用、零排放,实现绿色生产。 相关专家建议,石化企业要积极构建循环经济产业网络,提高石化行业组织的效益和效率,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能源梯级利用,废弃物和副产物的“减量化、再利用和零排放”,实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 紧跟市场、创新驱动,让产品站在高端,比别人再快一步 截至目前,纯碱、化纤产品比去年价格下降22%、15%,处于历史低位;而原盐、电石、浆粕等原材料价格居高不下……这些都是三友集团的主导产品和原材料。“集团各公司均属基础原材料行业、市场充分竞争,而生产所用的原料又是资源性产品,价格坚挺,我们两头受压,经营压力远远超过了2008年金融危机时期。”三友集团董事长么志义表示,目前行业产能过剩,下游需求不足,开工率下降,化工行业基本陷入全面亏损状态,恐怕短期难以好转。 然而就是在这种艰难形势下,三友集团去年靠科技创新完成了销售收入149亿元,实现利税3.3亿元,这在国内几乎全面亏损的化工行业中算得上一抹“亮色”。“化工市场形势复杂多变,企业就得靠新产品、新技术形成盈利点甚至盈利链。”么志义表示,虽然化工项目投资大、建设周期长,关联度又高,创新风险也大,但不靠创新,企业就是死路一条。 作为一线管理者,吕福乾对这种说法深有感触。目前建滔拥有196万吨/年焦炭的产能,2003年布局焦炭生产时盈利还算可以,但不到两年各地项目一拥而上,焦炭产能过剩,后来公司又新上焦炉煤气制甲醇,这两年看来,甲醇市场又有产能过剩的趋势。“作为化工企业,谋划新项目,生产新产品,搞技术创新,就得比别人快一步,不然激烈的市场竞争就能把你耗死。”吕福乾说。“化工行业里,不能只低头拉车,还得抬头看路。”业内人士表示,“拉车”就是搞创新和生产经营,“看路”就是时刻关注市场变化趋势,作出预判。 据了解,目前化工新材料和特种化学品成为衡量一个地区化学工业综合实力、现代化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这一领域正在提供越来越大的市场空间。 据省石油和化工行业协会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我省合成氨、尿素、烧碱、纯碱等传统行业产能不断增加,而新型化工材料、专用化学品和现代煤化工等高附加值产品却较少。“化工行业创新能力较弱,企业研发投入不足,占销售收入的比重普遍较低。”省石油和化工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我省应加强新兴产业培养发展,相关企业必须加强先导性高技术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建立和完善行业技术创新体系。 |
关键词:工业转型,石化产业,河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