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河北频道>>渤海潮评

中国考试机器的阀门在哪里

http://www.hebei.com.cn 2013-10-08 10:59 长城网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在广州教育大讲坛上,北京大学教授郑也夫把中国中等教育的现状比作压缩饼干。他甚至认为在中国受过12年中小学教育的人,即使进入哈佛耶鲁等世界名校也不会获诺贝尔奖,因为12年的中小学教育把人修理得已没有了想象力和创造力,只是一个考试机器。(10月7日《南方都市报》)

  中国中小学教育只是一个考试机器,这个比喻概括得很精辟。在考试机器轰轰转动、速成品源源不断的今天,我们最重要的任务是关掉这台机器的阀门,让它不能再按原有的模式运转,但问题是:中国考试机器的阀门究竟在哪里呢?不妨找找。

  第一,是课本吗?我认为不是。如今的中小学的课本,不管是文科类课本还是理科类课本,都在趋于理性、客观。拿语文课本为例,从小学到高中,课本阅读面大大加宽,而课本里面的试题方向,基本上是围绕开发智力这个目标展开。

  第二,是教师吗?我认为也不是。教师始终是个墙头草的角色,哪边风硬就会倒向哪一边,始终在迎合,始终小心翼翼。应试教育占据主流的时候,他们会在题海中废寝忘食;素质教育之风刮起的时候,他们又会绞尽脑汁想主意创新。教师的善良与可爱,是遵从上级、社会和家长的意志,执行得不折不扣,指望他们引领什么、反对什么、支持什么,几乎是痴人说梦。

  第三,是教育主管部门吗?是,也不是,至少不全是。每一个教育理念都是教育主管部门发布并且引导实施的,仔细揣摩,他们的很多理念都在进步,并且是大步向前。但他们的无奈在于,他们只能对教育发号施令,却左右不了其他。而教育问题又远非教育本身那么单纯,它实质是一个很乱的毛线球——社会、经济、教育等因素纠结在一起的毛线球。比如,就业难这个难题,它不是教育的结果,它根本就是教育自身力量难以解决的。同理,作为就业问题的基础、大学的先导,中小学教育问题岂是教育主管部门能够彻底改变的?

  第四,是社会的原因吗?我感觉是。民众的不安因素,是中国考试机器生存的基础。农村很多人都想生儿子,为什么呢?怕老无所依,怕老无所养。农村人要儿子,是为了养老;那要成绩、要分数,是为了有生活就业的资本。因为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造成很多的不确定性,所以还是成绩重要。

  问题的症结似乎找到了,那就是社会民众的心态,这好像就是中国考试机器的阀门。但这似乎又不是总阀门。因为假如各项养老、医疗、救助体系完备的话,就没有这个问题了。而我们的经济发展到足够好的水平和高度,我们的分配又足够公平,就业不再是个大难题的时候,社会民主的焦虑心理也就自然没有存在的理由了。不是这样吗?姜伯静(河北滦南)

关键词:教育,考试,考试机器,创造力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燕赵晚报
责任编辑:王潇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