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媒编辑记者河北行:感受河北融入京津的力量
古城正定,重修后的文庙熠熠生辉;潮白河畔燕郊小镇,商业集聚繁花似锦;塞罕坝上百万亩林海,为京津冀筑起绿色生态长城……8月11日至16日,参加第12届全国重点网络媒体河北行的40余家网络媒体的编辑记者沿着“石家庄——廊坊——承德”一路前行,京津冀协同发展成为国家战略以来,燕赵大地发生的新变化让大家兴奋不已。 服务京津有担当,抓住机遇谋崛起——当好两个角色,河北融入京津的步伐蹄疾而步稳。短短6天时间,大家的电脑、手机、照相机齐上阵,300多张图片,500多条稿件、微博,在互联网上掀起了宣传河北融入京津谋崛起的高潮。 服务京津有担当,河北有胸怀、更有思路 8月15日,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门前,参加第12届全国重点网络媒体河北行的记者编辑刚下车,就感到空气清新、凉意阵阵。这是塞罕坝机械林场人用双手栽出3.2亿棵树、形成总面积140万亩壮观林海带来的生态效果。 “看这片森林多么重要,它就像捍卫京津冀的绿色生态屏障。”在塞罕坝机械林场展览馆里,中国网络电视台记者徐辉指着林场沙盘说。浑善达克沙地一片褐黄,距离北京北部仅有几百公里,而塞罕坝林海,犹如绿带横亘其间,成为阻挡风沙侵袭京津冀的最后一道防线。据中国林科院评估,塞罕坝森林生态系统每年提供超过120亿元的生态服务价值,滋养着滦河、辽河源头湿地,每年可以吸收74.7万吨二氧化碳,释放54.5万吨氧气。 行走在展览馆里,建场之初工人居住的地窨子,开荒种树用的锄镐、铁锹,展示墙上第一代林场人的合影,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中国青年网河北频道采编部主任胡振松告诉记者,“奉献、感动,这些词一股脑涌上心头,塞罕坝就是河北融入京津、服务京津、勇于担当的一个缩影”。 京津冀协同发展指引下河北发生的生动变化,让网络记者编辑感慨颇多。以承接首都功能疏解和产业转移为契机,建设京津冀城市群的重要保障和服务基地。在全国重点网络媒体河北行廊坊市情况说明会上,廊坊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功能上求互补,廊坊积极充当北京功能疏解理想目的地,目前正在推进北京优质医疗资源落户燕郊,国家农展馆和北京重点批发市场落户永清。 “廊坊的发展规划,与京津功能疏解结合如此密切,都是在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局着想,谋划得好、行动也快。”东北网记者付晓波表示。 抓住机遇谋崛起,河北有创意、更有干劲 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在本次全国重点网络媒体河北行中,编辑记者感受更多的是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大背景下,燕赵儿女正努力抢抓机遇,对接京津,主动有为。 在石家庄,他们采访以岭药业创新研发具有防雾霾保健功能的“连花清菲”草本植物饮料,企业已经在石家庄和北京建设占地1100亩的高效药生产基地。在三河,他们见证了18条铁路运输线每年把从天津港卸下的300多万吨大豆运到汇福粮油集团生产食用油,产品已占据北京市场三成份额。 “强化与北京新机场对接,规划面积为220平方公里的空港新区相当于再造一个新廊坊。”8月12日中午,在廊坊市规划馆里看到空港新区规划图,青海新闻网记者包拓业马上拿出相机抓拍起来。 “目前廊坊正在推动主城西进,建设空港新区拓展中心城区空间,推动城市职能升级,大力发展临空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等职能。”廊坊市规划局相关负责人透露,目前北京和廊坊正在协调城市总规对接、生态红线划定,未来还将建立一张图工作机制,搭建区域规划数据平台。 “真羡慕廊坊,更为廊坊高兴,能赶上京津冀协同发展这样的机遇来发展自己、实现崛起。”包拓业说,“抓住机遇谋崛起,河北有创意,更有干劲。” 避暑山庄里,烟雨楼的曼妙倒影。普陀宗乘之庙,万法归一大殿金光闪闪……8月14日,重点网媒的编辑记者穿越历史,感受到承德与北京解不开的历史“情结”。如今,承德市正抢抓机遇,在京津周边规划建设农业产业化、制造业发展、园区发展3个新兴产业聚集区,打造承接首都科技、创新、创意成果转化的“1+3”新兴产业发展平台,已经吸引了河北大唐国际承德LNG、承德三融食品等26个京津项目落户。 “承德以产业带项目,以项目促发展,加强和京津部门、企业的沟通,这些做法很有创意。”四川新闻网编辑付道金说。 |
关键词:河北行,网上行,京津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