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市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古城,拥有3500多年建城史、600多年建都史,是我国北方最早形成城市的地方,有“燕赵第一城”之称。新中国的成立,翻开了邢台市社会主义建设的崭新一页。7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勤劳淳朴的邢台人民艰苦创业、不懈奋斗,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各项事业取得长足进步、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历史性跨跃。特别是近年来,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统筹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协调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全市各领域工作取得令人瞩目的新进展、新成效。
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建国初期,邢台地区一穷二白、百废待兴,全区生产总值只有2.91亿元,人均只有96元。2018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2150.76亿元,比建国初期增长738倍。人均生产总值29210元,比建国初期增长303倍。全部财政收入273.7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支出493.4亿元,分别比建国初期增长约656倍和1860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640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287元,分别比建国初期增长267倍和200倍。
进入新时代,邢台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大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优化提升先进装备制造、健康食品、新材料产业,发展壮大新能源、新能源汽车产业,着力培育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产业,构筑起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四梁八柱”。县域经济特色鲜明,形成了一批特色产业集群,目前全市产值10亿元以上的产业集群有35个,超100亿元的产业集群达到10个,实现了每个县都有特色产业和产业集群的良好发展局面,为引领邢台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引擎。清河羊绒、沙河玻璃、平乡(广宗)自行车(童车)、临西轴承、宁晋电线电缆、隆尧食品加工等享誉海内外,成为邢台经济的靓丽名片。晶龙集团是全球最大的单晶硅太阳能电池制造商,玉锋集团是全球最大的维生素B12生产基地,今麦郎集团是全国最大的方便面生产基地,金沙河面业挂面产销量连续多年全国第一,一批重点企业、知名品牌在全国乃至全球都具有很强的影响力。
人民生活日益改善
邢台市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目光聚焦到群众烦心事,把精力聚焦到民生细微处。强化社会保障,2018年,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分别提高10.3%和9.1%,医保补助提高到490元/年,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提高到108元/月。提高教育水平,每季度观摩调度主城区基础教育三年攻坚行动,项目学校完工41所、在建34所,南宫市、南和县、桥西区等7个县(市、区)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验收,宁晋县、邢台县入围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全力做好就业服务,新增城镇就业7.54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7.57万人次,城镇登记失业率3.46%。财政用于民生支出393.3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9.7%。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8640元、12287元,分别增长9.4%、11.7%。新开工棚户区改造住房2.5万套,基本建成1.76万套。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2.5%以内,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2.91%。打造健康邢台,医改工作扎实推进,内丘获评河北省中医药强县。连续办好省第三届园博会、国际公路自行车大赛和市旅发大会,城市知名度进一步提升。太行新愚公李保国被党中央表彰为“百名改革开放杰出贡献者”。严守国家机密的退役军人吴洪甫荣登“中国好人榜”,被评为全国“最美退役军人”。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持续推进“创净土”系列行动,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开展安全生产“双清双提”,加大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力度,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群众的安全感进一步提升。
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邢台市是京津冀城市群重要节点城市、冀中南重要物流枢纽城市。近年来,该市按照做优老城、做大新城、做强县城、做美村镇的总体思路,连续实施中心城区提升、县城建设扩容等系列攻坚行动,城乡环境变得更新更美更舒适。中心城区发展迅速,目前已成为常住人口近百万的现代化城市;城市功能日趋完善,交通干线已形成六纵六横的铁路、高铁、高速交通网,“东出西联、南承北接”的枢纽地位已经形成。到2018年底,全市高速公路通车里程648.9公里,高速公路密度是全省平均水平的1.35倍,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5倍。邢台海关和内陆港投入运行,邢台机场预计明年底开通民航航线。市容市貌明显提升,中心城区获得国家园林城市称号,省级园林县城实现全覆盖。大力拆违建、拆临建、拆散乱,消除“城市疤痕”,近三年拆违拆迁1700多万平方米,拆出的地块主要用于绿化、公(游)园、绿荫式停车场建设,新建公(游)园62个、新增绿地134公顷。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稳步推进美丽乡村和特色小镇建设,组织实施“厕所革命”,切实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城乡一体化步伐不断加快。
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邢台市是国家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偏重,布局不够合理,大气污染防治任务十分艰巨。近年来,邢台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2017年,该市被确定为大气质量改善最为明显的全国7个地级市(州)之一,受到国务院表扬。2018年,PM2.5平均浓度较2013年下降56.9%,优良天数比2013年增加122天,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改善的获得感进一步增强。集中整治“小散乱污”企业,2017年以来关停拆除“小散乱污”企业6200余家。实施水环境综合治理,强化源头治污,深度治理涉水工业企业,“一河一策”加快退污还清,城市黑臭水体基本消除;大力实施地下水压采工程,漏斗区地下水位大幅上升,狗头泉、百泉时隔18年实现稳定复涌;大规模推进国土绿化行动,近三年共完成人工造林238.8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大幅提升,水润古城、绿满邢襄的美好愿景正在逐步实现。
全面深化改革成效明显
党的十八大以来,邢台市共部署改革任务1084项,承担国家级和省级改革试点任务200项,其中国家级72项,省级128项,“邢台改革模式”在全省乃至全国叫响。聚焦优化营商环境,大力推进“两不见面”改革,被国务院第五次大督查作为典型经验予以推广;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及落实事中事后监管等措施,受到国务院督查表扬。在“全国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地方改革创新40案例评选”中,该市威县综合改革、巨鹿县医养结合改革双双入选,成为全国唯一一个同时入选两个典型改革案例的设区市。全省第一个县级行政审批局诞生于威县。前不久,威县行政审批局还被授予第九届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称号。
脱贫攻坚取得历史性突破
脱贫攻坚战打响之前,邢台市共有贫困县10个,其中国定贫困县6个、省定贫困县4个,贫困村799个,贫困人口26.6万。近年来,邢台市委、市政府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来抓,下足“绣花”功夫,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经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全市贫困发生率由2015年底的5.02%下降到2018年底的0.66%,23.1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2019年初,全市10个贫困县历史性地全部退出贫困县行列。与此同时,该市坚持把防贫和防返贫作为工作重点,对症下药,分类施策,初步建立了减少和防止返贫的制度体系和工作机制,确保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和防贫持久战。
精神文明创建成果丰硕
深入开展文明城市创建活动,邢台市荣获首届河北省文明城市,目前正在积极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不断加大城乡基层文化建设投入力度,深入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乡镇综合文化站、农村书屋等文化惠民工程,使各类文化服务更好地向城乡基层延伸。扎实推进媒体融合发展,17个应建县级融媒体中心全部成立运行,市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稳步推进。大力实施文化精品创作、文艺普及等系列工程,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话剧《郭守敬》等7部作品获第13届河北省文艺振兴奖,话剧《李保国》、河北梆子《吕玉兰》等作品入选省“五个一工程”奖。实施邢襄文化弘扬工程,成功打造了“全民阅读·书香邢台”活动品牌。举办国际公路自行车大赛、国际象棋亚洲锦标赛、上合组织国际象棋国际公开赛、太行山文化带建设交流会,充分展示了古城邢台的别样风采,提升了邢台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回顾70年来的发展历程,邢台走过了一段极不平凡的路,放眼未来,机遇与挑战同在。邢台市干部、群众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拼搏竞进、奋发作为,以打造环境友好、产业兴旺、开放包容、宜居宜业、充满活力的经济强市为目标,推动邢台在创新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上不断迈出新步伐,奋力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邢台篇章!
数读邢台
特色产业 强势崛起
邢台市食品生产企业3000余家,已建成全球单体最大的工厂化食用菌生产基地、全球最大的维生素B12生产基地、全球最大的挂面生产基地和全国知名的方便面生产基地。邢台食品产业注重有机、绿色、健康,受到全国市场和消费者的欢迎认可。
新材料产业是邢台重点打造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晶龙集团始建于1996年,是从事光伏产业的高科技民营企业,中国企业500强,全国市场占有率达到10%,全球市场占有率达到8%。中科鑫宝位于宁晋县盐化工园区,项目2018年2月开工,用溶液法生产聚苯醚,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年产量4万吨,将成为世界最大聚苯醚生产基地。河北博远科技有限公司位于沙河市,是我省首家专业生产精密冷轧不锈钢带材的企业,新型金属材料、复合材料的开发技术具备世界先进水平。
邢台装备制造业基础雄厚、门类齐全,包含了交通运输设备、专用设备、通用设备、电气机械及器材、金属品等5个大类、31个中类、44个小类、500多种产品。中钢集团邢台机械轧辊公司始建于1958年,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50%以上。邢台纳科诺尔股份有限公司位于邢台经济开发区,现为国内规模最大、技术水平最高的锂电池极片连轧设备生产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