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各地探索开展公益互助养老服务
“银龄”互助,有爱有温度
9月24日10时许,一阵敲门声响起。家住承德市高新区滨河社区椿林苑小区的赵桂芹几步快走,打开家门。
“晓玫来啦,快进来!”就像看见自家人,赵桂芹乐呵呵地把静晓玫拉进家里。
今年89岁的赵桂芹一直独居。儿子一家生活在鹰手营子矿区,女儿一家也是上有老下有小,不能总陪在身边。
静晓玫今年66岁,是滨河社区的一名老年志愿者。她每隔一段时间,就要上门陪赵桂芹唠唠嗑。
从孩子教育到日常生活,她们有唠不完的话,转眼半个多小时过去了。
像静晓玫一样,参与服务的老年人志愿者,可以在“公益互助养老平台”上兑换时间币,也可以兑换积分。时间币就存进自己的账户里,日后可以享受别人的服务,积分可以换日用品。滨河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于岚介绍,今年7月1日起,社区组织了实物兑换活动,老年志愿者可以用积分兑换洗衣液、餐具、食用油等。
时间可存取,爱心能互换,幸福可增值。自2023年起,“今天我为别人服务,明天免费享受服务”的公益互助养老模式在承德全市推广。截至目前,该市志愿服务队伍有9000余人,存储服务时长3.6万小时,越来越多“高龄老人”感受到了睦邻温情,同时“年轻老人”通过服务他人实现了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其实,不仅在承德,如今公益互助养老服务,已在全省各地开展。
“桂书,最近怎么样?有啥事要帮忙的,随时跟我们说。”前些天,石家庄市桥西区“爱心来敲门”志愿服务队队长张秀芹带着几名队员,入户探望3502厂社区86岁的老人陈桂书。
3502厂社区是典型的老龄化社区,2000多户居民中70岁以上老人占一半以上,很多都是独居。为了给“高龄老人”送去关怀和帮助,桥西区在2017年以3502厂社区为试点打造“爱心来敲门”志愿服务品牌,发动社区“低龄老人”帮助“高龄老人”。
陈桂书老人曾是志愿服务队成员,这几年腿脚不便,从服务岗位上退下来,成了被服务对象。
“大家都惦记着我,没事就来看我,我们社区就是个有爱的大家庭。”陈桂书老人说。
以社区党组织为引领,以社区居民互助为核心,目前,石家庄市新华区已成立106支“爱心来敲门”社区服务组织,共吸纳志愿者879名,为2000余名独居高龄老人建立基础信息台账。服务内容涵盖情感陪伴、社区老年公益课堂、适老改造、义诊义剪、政策宣传、健康讲座、社区食堂助餐、代购配送等方面。
为了规范服务流程,石家庄市桥西区还制发了《“爱心来敲门”标准化操作手册》,根据老人年龄、健康和家庭成员等情况,建立危机、重点关注、一般关注、随时监测、健康等五级分层管理帮扶机制,对应提供每周3次电话+1次入户探访、每周2次电话+每半月1次入户探访、每周1次电话+每月1次入户探访、随时关注、邀请参与户外活动的关爱助老服务。
沧州市新华区也在开展同样暖心的互助型养老服务。
在新华区石化新村社区,有一群被称为“小老人”的志愿者,他们平均年龄超过60岁,身体健朗,乐于助人。
这些年,他们以“结对包户”的方式,自发帮助小区行动不便的高龄老人。陪老人聊天,帮老人收拾家务,带老人晒太阳……只要高龄老人有需求,一个电话打过来,志愿者就会赶去提供服务。
志愿服务队队长武俊生今年69岁,干起活儿来一点儿不含糊。“虽然我们都上了年纪,但作为社区的活力老人,应该为大家做更多的事。”武俊生说。
去年,社区建立了“助老驿站”。在驿站里,志愿者做公益可以挣养老积分,凭积分可以换取生活用品,也可以将来换取社区其他志愿者的陪护、陪诊等服务。
“其实大家从没想过回报,只是打心底里盼着老人们都能拥有幸福的晚年。”武俊生说,通过为“高龄老人”提供帮助,自己的生活也变得更加充实了,相信未来自己需要的时候,也能有人陪在身边,说说知心话、唠唠家常。(高珊 贾阿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