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席台。
女士们、先生们,记者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
欢迎出席保定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我们很荣幸邀请到市住建局副局长、市城改办常务副主任王艳峰先生,市住建局保障性住房服务中心副主任李涛先生,市住建局房屋征收与补偿服务中心主任杨会军先生,由他们介绍我市主城区城中村改造和安置房建设情况,并回答记者关心关注的问题。
首先请王艳峰先生介绍开展情况
各位媒体记者和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欢迎大家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长期以来,广大市民和新闻媒体朋友一直高度关注主城区城市建设,特别是在各方大力支持和监督下,全市主城区城中村改造工作强势起步、顺利推进,赢得社会各界广泛赞誉。在此,我代表市城改办,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下面,我简要的介绍一下新一轮城中村改造工作基本情况。
由于历史原因,我市主城区城中村数量多,分布散,基础设施落后、公共服务缺失,严重影响了保定市城市整体形象和居民生活质量。2020年8月31日,市委、市政府聚焦打造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中的品质生活之城总目标,把城中村改造作为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重大民生工程,启动了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征迁改造工作,拉开了城市转型升级、有机更新的大幕,推动农村变社区、洼地变高地、农民变市民,改出城市“新颜值”、发展“新空间”、生活“新品质”。
新闻发布会现场。
新一轮主城区城中村改造共涉及46个村,2.1万户、7.8万人,分两期改造完成。首期17个村于2020年8月31日启动,仅用3个月全部完成征迁,涉及的11个安置区已于3月20日全部开工建设,明年11月底交付使用;二期29个村今年3月份启动,目前已有25个村已全部完成签约,剩余的4个村正在加快推进,月底之前将全部完成签约。同时,借势推动2020年之前已审批的49个城改村加快解遗化难,征迁扫尾。可以说,新一轮城中村改造工作开创了具有保定印记的“城改速度”,创造了城改征迁工作的奇迹。以上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统筹谋划,离不开各级干部的担当作为,昼夜奋战,更离不开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鼎力支持。在此,再次向各社会各界表示由衷的感谢!
多年来实践证明,城中村改造是提升群众生活质量最有效的手段,也是城市更新的“第一难”,为确保打赢新一轮城中村改造这场硬仗,在充分总结过去工作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市委、市政府牢牢把握住人民至上和政府主导“两个原则”。人民至上,就是把城改工作的落脚点放在改善百姓生活上,把人民至上贯穿征迁、补偿、建设、安置每一个环节,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凝聚起群众受益、群众满意、群众支持有机统一的民意基础。政府主导,就是严格按照“政府主导、央企投资,土地开发一、二级市场分离”的模式推进,市、区两级政府旗帜鲜明的把城中村改造工作的主导权抓在手上,统一推动,保质量、提速度。具体工作推进中:
一是坚定决心、合力攻坚,成立最坚强的组织保障。市委、市政府成立了最高规格的组织领导机构,书记任政委、市长任指挥长,7名市领导任副指挥长,38个市直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三区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一线攻坚,两千余名基层干部冲锋在前。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坚持定期调度、现场办公、化解疑难,全市上下同心同向,各条战线广泛参与,成为了征迁工作的底气所在和重要保障。在近年来谈“拆”色变的大背景下,彰显了市委、市政府的宏大气魄和坚定决心。
二是统筹考虑、让利于民,出台最惠民的城改政策。政策是城改工作的核心,更是百姓最关注的问题。城改启动之初,市委、市政府做了大量基础性工作,特别是反复研究、充分论证,制定一系列惠民利民的城改政策。对涉及群众利益的村改居、就业扶持、社会保障等每一个细节充分考虑,确保满足群众需求、符合群众利益。在补偿安置办法制定上,突出让利于民,广泛征求民意,明确提出为失地农民办理养老保险,为适龄儿童落实就学,为适龄劳动力给予就业扶持等利民政策,切实把改造建设过程变成惠民利民过程,让广大村民真正感受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三是依法依规、有情操作,实现最和谐的土地征迁。征迁是城改工作的关键。为让百姓主动配合,积极参与城改工作,市委、市政府从启动到征迁完毕各个环节,坚持法定程序一步不少,民主程序一项不丢,每个环节阳光操作,一把尺子量到底。特别是在补偿安置上,做到全市政策标准统一、决策程序透明、补偿安置公平、操作分配公开,全力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坚决防止因政策把关不严、工作方法简单造成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在依法征迁的基础上,我们坚持有情操作,每个征迁村都成立现场工作组,每个征迁户都有包联帮扶人,把改造政策讲清楚、说明白,把群众困难摸清楚、帮到家,把党的关怀送到床头、暖在心头。
媒体席。
四是规划先行,高效高质,建设老百姓最满意的安置房。建好安置区,让老百姓早日实现高质量的安居梦,是市委、市政府对征迁群众的庄严承诺,也是城中村改造工作能够赢得群众信任和支持的重要前提。在安置区规划建设上,市委、市政府充分考虑群众就医、上学、出行等日常生活问题,聘请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天津大学、天津市建筑设计院等一流设计团队高标准开展安置区及周边配套规划设计,由中国中铁、中国铁建、中冶集团、葛洲坝集团等大型央企承建,把最好的地块、最好的规划、最好的施工用于安置区,把最好的房子、最好的配套、最好的环境交给群众,着力打造15分钟、10分钟、5分钟生活圈,建设舒适便捷、精致宜居的生活环境。同时,建立了跟踪审计、安全质量、成本控制等一系列监督保障机制,确保按时保质完成建设,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
尽管我们做了一系列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仍难免给广大市民带来不便,希望大家充分理解,积极协助,大力支持。我们也将咬定目标,乘势而上,提速推进,加快安置区建设,确保让老百姓早日住上新房子。同时,也希望社会各界和新闻媒体一如既往的关注、支持我们的工作,为保定城市发展多建言献策,为推动品质生活之城建设做出更多贡献。
谢谢王艳峰先生的介绍。下面进入记者提问环节,请各位媒体记者举手示意,叫到后,先通报一下所在的新闻机构和本人姓名,再提问,谢谢。
保定日报记者。
问题1:城中村改造征迁群众最关心的是能否按时返迁问题,市政府就保障征迁群众按时返迁工作采取了哪些措施?
市住建局保障性住房服务中心副主任李涛:让征迁群众按时返迁是市委、市政府作出的庄严承诺。为了最大限度减少征迁群众在外周转过度时间,市委、市政府主要围绕征地、审批、建设三个方面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借鉴雄安先进经验,提前启动安置区用地手续报批工作,与集体土地征收补偿工作并联推进,同步开展安置区规划方案设计,优先供应安置区用地。
二是创新审批流程,加快安置房建设手续办理。制定了《“三证联办”操作实施办法(试行)》,不动产登记证、建设用地规划、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同时办结,审批效率大幅提升,助力安置房建设。
三是引进大型央企,承接安置房建设任务。招标引入的中国中铁、中国铁建、中国中冶、葛洲坝四家央企,是集勘察设计、施工安装、工业制造、金融投资等业务于一体的世界500强企业,综合实力强、施工经验丰富;同时引进了中咨公司进行工程建设全过程管控。通过上述工作措施,安置房建设周期压缩至18个月,为征迁群众按时回迁入住奠定了坚实基础。
新闻出版网记者。
问题2:在实际征迁过程中,地上附着物评估直接涉及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如何保证公平、公正?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
市住建局房屋征收与补偿服务中心主任杨会军:为保障评估结果的客观准确公平公正,市政府在制定政策时就成立了工作专班,对评估的各个环节进行了认真的分析研究,并制定一系列的保障措施,归纳起来主要是“六个统一”:
一是统一技术标准。严把征收评估政策关,统一了房屋及地上附着物的补偿标准,统一了评估技术路线和方法。
二是统一业务培训。首先,聘请经验丰富的评估专家对参与城中村改造评估工作的评估机构进行了业务培训;其次,参评机构针对具体评估对象建筑物、构筑物特点,对工作人员进行了现场培训,使参评工作人员提前熟悉掌握业务要点。
三是统一评估流程。统一规范了征收评估作业操作流程。一是统一了评估机构外业的调查、查勘、登记工作流程,二是统一了内业的测算、审核、平衡工作流程。
四是统一报告模版。为规范操作,制定了统一的评估报告模板,合同模板等。
五是统一专家评审。对每个评估机构的初步评估报告由专家小组进行至少2次评审,特殊情况进行多次评审。
六是统一现场答疑。评估结果公示期间,评估机构安排负责本项目的评估人员进行现场的解释和答疑,接受被征收人口头或书面的咨询及询问,对被征收人提出的问题及时给予答复。
河北青年报记者。
问题3:政府主导的城中村改造工作进展顺利,据了解过去政府已审批的由开发企业主导的城中村改造项目进展缓慢,下一步政府会采取哪些措施加快改造?
市住建局保障性住房服务中心副主任李涛:市委、市政府在强力推进新启动城中村改造的同时,坚持借势谋事,依托广泛的群众基础,对之前已审批的由开发企业主导的城中村改造项目,分类梳理,精准施策,加快解遗化难。今年3月,市城改办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主城区已审批城中村(棚户区)改造项目实施方案》,强化了政府的主导作用。区级政府勇于担当,迎难而上,逐村成立了征迁指挥部,由区级领导担任指挥长,区直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乡镇干部、村“两委”干部全员参加,形成了强大的征迁力量。
人大、政协、统战、纪委监委等部门积极参与,分别成立了城改工作专班,制定了工作保障机制,形成了城改征迁的强大合力。停滞多年的项目得以“化僵去困”。截至目前,陈庄、留守坟、四里营等11个村已完成征迁扫尾工作。
下一步,我们将严格按照《关于加快推进主城区已审批城中村(棚户区)改造项目实施方案》工作要求,压实主体责任,强化过程监督,坚持定期调度,全力加快剩余未完成改造村庄的征迁速度。
莲池周刊记者。
问题4:安置区建成后,如何保证返迁群众方便出行,交通顺畅,市政府有哪些考虑?
市住建局保障性住房服务中心副主任李涛:城市道路是城市生活的重要载体。安置房竣工入住后,安置区周边市政道路是否完善,布局是否合理,直接影响返迁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城市的整体形象。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城市路网建设,超前谋划,在确定安置区的同时,同步启动了安置区周边市政道路的规划设计工作,高标准编制了《首期安置区配套道路建设工程设计方案》。为避免重复建设,要求市政道路工程与水、电、气、暖等公共管线配套工程一并设计、施工,与安置区同步交付使用。首期城中村改造安置区周边配套道路共计35条,总长约18.3公里,工程竣工后,城市道路系统的结构和布局将得到进一步完善,居民的出行将更加便利和顺畅。
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各位记者朋友还有什么关注的问题,欢迎会后到市住建局采访。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