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面貌改造提升千村行:小村有了“生态水塘”

来源: 河北日报 作者: 2013-09-20 09:19:05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农村面貌改造提升千村行

  小村有了“生态水塘”

  ——在东光县西王校店村

  初秋时节,站在东光县西王校店村的水塘边,只见岸边上树木繁茂,生机盎然;水面上水鸟戏水,泛起层层涟漪,一派田园生态水景风光。村党支部书记李观栋介绍,现在周边4个村可从这里取水,浇灌着5000多亩耕地。

  谈起昔日村民乱倒垃圾的大坑,如何变身为“涝时蓄得天上水,旱时浇得千亩田”、又能调节村庄周边小气候、美化村庄环境的生态水塘时,李观栋说,村里能建起这样一个大水塘,得益于县里开展的“一村一坑塘”工程建设。前几年,通过从涉农项目资金中倾斜一点、县乡财政补一点、村里筹一点,共投资80万元,对村西南的大坑进行了开挖,通过连续两期的建设,建成了目前这个水深8米、面积150亩,可盛水50多万立方米的大水塘。

  李观栋介绍,水塘的水主要是通过两种渠道储蓄,一是雨季收集降水和地表径流。下雨时,村里和耕地里的雨水都汇流到了这里,来年春天可为村民春灌提供用水。二是引蓄每年县里跨流域调来的客水。现在水塘通过一条沟渠与引蓄客水的河道相贯通,一次性蓄水就能满足一个季节村民灌溉所需。为提高水塘蓄水的利用率,该村通过地下管道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同时发挥村农民用水协会的作用,号召村民合理用水、节约用水,并建设管理水塘。

  李观栋说,村里建起大水塘后,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现在水塘水质清澈,四周绿树环绕,形成了一道独特的农村田园生态水景。水塘建成后,年年有不知名的水鸟来此停歇,成群地游来游去。村民王洪亮说,过去用井水浇地,盐碱度高、水质差、成本高。现在坑塘里的水直通到了地头,省工、省力、省钱,还增加了产量,提高了质量。现在农民很少用地下水浇地了。

  东光县水务局局长张吉海介绍,该县根据农业用水布局,对原有村庄坑塘、废弃的砖瓦厂洼地和自然洼地等进行统一规划扩挖改造。目前,全县447个村建起坑塘600多座,其中具备蓄水灌溉功能的坑塘达到了398座,面积9860亩。一次性蓄水能力达到3000万立方米,控制浇灌农田61万亩,能覆盖全县80%以上的耕地面积。(记者周万良 通讯员高正义 赵连晨)

关键词:农村面貌,改造提升,生态水塘

责任编辑:杨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