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河北频道>>全景河北>>经济快讯

京津冀协同发展 河北企业“淘智”京津正当时

http://www.hebei.com.cn 2014-04-22 10:39 长城网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阅读提示

  京津冀协同发展,也为京津“智库”为河北所用提供了机会。

  面对京津尤其是北京的要素外溢,我省如何把丰厚的技术、智力资源变为产业力量,需要广大企业拿出实际行动促进更多京津技术在河北转化。

  而从目前我省个别中小微民营企业进行中的“淘智”历程来看,我省仍需在扩大企业视野,培育技术转化能力以及建好对接平台等三方面下功夫,才能找到京津冀技术合作更多的共振点。

  北京科研成果期待转化更便利

  一家40余人的小型民营企业却频频接待北大、中科院的知名专家,“小庙”缘何能引来多路“神仙”?

  4月18日上午,位于灵寿工业园的河北铠朗新型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迎来中科院新材料研究所的4名专家,这是近一个月以来到访该公司的第三批北京专家。

  “功能性薄膜是技术驱动型行业,目前,该行业在我国还处于初始阶段,要想实现利润最大化,就必须着眼于孵化最新的研究成果,抢占制高点。”公司工程部经理乔岭民说,“四月初,我们主动联系中科院专家来企业做指导,没想到,专家们爽快地答应了。”

  “昨晚刚从宁波赶回北京,今天一早,坐高铁一个小时就来了。”一名专家说,距离近是北京专家愿意来河北考察指导的一个主要原因。

  “这次考察收获颇丰。”乔岭民高兴地说,“初步计划要派驻两名专家到企业来指导生产,下一步再确定长期合作战略。”

  多年来一直与天津大学进行技术合作的河北三农农用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长刘书延也有切身体会。

  目前,我国农用化工研究的优势学科南在浙江大学,北在天津大学,该公司一直锁定天津大学联合实验室作为主要研究机构与战略产品研发平台。

  “从交通上来说,驱车从石家庄到天津不过三四个小时,研究器材的运输很方便。”刘书延说,“地缘的优势使天津的专家也很愿意与我们合作。”

  河北企业能从京津拿到技术,还有一个重要原因。

  “公司下一代的主导产品会集中在可控光薄膜上,这也是我们技术引进的成果。”河北铠朗新型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尹剑回忆说,“2012年10月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们接到灵寿县发改部门一个项目对接会的电话通知,在一份汇集了上百个对接项目名单的最后一页,我们发现了北京大学材料学院关于可控光薄膜的研究项目。”

  “当时,公司一名台湾专家眼前一亮,他在南方接触过这个项目,预计未来市场前景广阔。”尹剑如获至宝,马上联系了北京大学校内专利技术推介组。

  “用北京大学专家的话说,当时这个项目小试成功之后‘锁在实验室已经一年多了’,我们主动找上门来,他们自然很愿意合作。”尹剑说,“有时候,‘引智’就是海淘的过程,北京产出的最新科研成果太多了,企业根本淘不尽。”

  据媒体报道,北京高校和科研院所每年诞生约两千项研究成果,但真正实现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还不到10%。

  一方面是北京大部分科研成果锁在实验室,乏人问津;另一方面是众多科技型中小企业一直在技术低端打转,转型升级找不到技术拉动,互补型的利益诉求为啥不能一拍即合?

  专家认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将为河北企业“淘智”京津创造更为便利的外部条件,“只要河北企业放开眼光,提升创新意识,完全能够享受到‘近水楼台先得月’的红利。”

 [1] [2] [3] [4] 下一页

关键词:京津冀,企业,淘智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河北日报
责任编辑:季然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