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新鲜空气之现状篇 深呼吸是遥不可及的梦?
日前,石家庄下发了《石家庄市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行动方案(2013—2017)》以及《今冬明春大气污染防治实施方案》,确定了大气防治总体目标,在大气污染治理上,确定了压煤、控车、降尘、减排、减少面源污染和植树绿化等60项重点工作。力争今冬明春大气环境质量好于去年同期,早日甩掉重污染城市的“帽子”。 毋庸置疑,省会大气污染防治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今日起,本报将推出系列报道《期待新鲜空气》,回顾石家庄的大气污染,剖析石家庄的大气情况,同时,我们期待着,60条,是一个转机。 《期待新鲜空气》之现状篇 深呼吸,是遥不可及的梦? 新闻提示 2011年,俄罗斯市场上销售了一种据说储存了最纯净新鲜空气的罐头,售价200卢布。空气,也变成了商品,定价销售。 2012年2月,国务院发布空气质量新标准,一个叫做PM2.5的东西被写入“新国标”。 2013年上半年,在环保部公布的全国空气较差十城市中,石家庄与唐山、邢台一起成了“难兄难弟”,位列最差城市后三位。再度因空气而闻名,石家庄的新鲜空气也变成了稀缺物品,深呼吸,显得有些有不可及。 刚刚过去的2013年的国庆假期,石家庄AQI(空气质量指数)再度“爆表”。 每个人都有呼吸的权利,而如今我们却发现,呼吸竟然真的成了一个问题。这个城市里,一场空气保卫战,一触即发,“呼吸权”已作为一个迫在眉睫的“环保产品”被提出来了。的确,生命不该为任何指标而牺牲,干净地呼吸,乃是人最基本的权利。而谁能来保障我们的基本权利呢? 点击: “有毒”的城市,出门还是不出? 10月5日,阴,石家庄再度“十面霾伏”。网友在网上贴出石家庄空气质量指数(AQI)实时查询,pm2.5达到最高值500,严重污染,有网友感叹着:300是危险,500是有毒,石家庄还能活吗?与此同时,网友们纷纷议论该给石家庄的pm2.5取中文名字,严肃点就叫“公雾源”,高端点就叫“石门重尘”,霸气点就叫“尘疾思汗”,乐观点就叫“尘世美”,娱乐点就叫“尘惯吸”…… 其实,2012年底至今,这样的天气在石家庄早已不是个例,市民似乎已经习惯,却又难以习惯。治理了半年仍生活在霾里,随着采暖期即将来临,很多市民都在担心,又要步入一个走不出“十面霾伏”的冬季。“去年冬天,能不出门我就不出门,出门也都得戴着口罩。”9月24日,路客自行车俱乐部的郭朝智无奈地说,在这样一个城市里,出门或者不出门也变成了一个纠结的问题,尤其对于常年以自行车作为代步工具的他来说,绿色出行也显得不合时宜。 原来,郭朝智在去年初冬的时候骑着自行车出门遇着雾霾天气,雾特别大,粉尘多,导致出行困难,呼吸都不畅快,出一趟门灰头土脸的,瞬间影响到心情。“一边提倡绿色出行,但是提供的条件又这么差,空气质量不改善对于骑自行车来说影响特别大。”郭朝智说,俱乐部的会员们都是环保宣传员,经常“现身说法”进行环保宣传。可是,这样雾霾不断的石家庄,绿色出行其实都是个大难题。出门还是不出门,都成为一道难选的选择题。 聚焦: 2013,新的“会呼吸的痛” 2002年,当时就读于草场街小学的张雅伦小朋友给报社的一封信曾感动了无数读者。 他在信中写道:昨晚我做了这样一个梦,梦见自己和同学一起在民心河边游玩,河里的水波光粼粼、清澈见底,鱼儿三五成群、游来游去,欢快地吐着泡儿。河边的小草头顶露珠,在微风中摇头晃脑,在阳光的反射下显得更加翠绿……忽然,铃,铃,一阵闹铃声把我从睡梦中惊醒。早晨起床后,我来到阳台,一下子惊呆了,天空被雾盖得严严的,甚至看不到对面小朋友家的阳台,空气中弥漫着酸酸的潮气,哪里看得到民心河的踪影。爸爸说,冬天石家庄市的大气污染很重,空气中有很多灰,他让我戴上大大的口罩去上学,说不戴的话,鼻孔会很脏,会生病。我不想戴口罩,我要和同学们自由跑跳玩耍…… 11年后的今天,一切又回到了原点,口罩再度成为石家庄市民的必需品,网友默默说,她这两天又把放了两个月的口罩戴上了,“不为别的,就是为了少吸入点PM2.5。”她说,前几年她并不关心空气,也不了解什么叫PM2.5,从今年持续的雾霾开始,她知道了这一名词,并开始关心空气质量。“我看了很多官方的报道,都说是因为PM2.5的标准出来,才让石家庄一再垫底,可是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们可以切实地感受到十年来石家庄空气质量的起起伏伏———从2004年的尘土飞扬,到一年比一年多的蓝天,再到今年初的彻底崩盘。过去的这半年,蓝天再次成为梦。” 今年上半年,在环保部公布的全国空气较差十城市中,石家庄与唐山、邢台一起成了“难兄难弟”,位列最差城市后三位。据统计,今年头两个月,石家庄出现雾霾天气49天,同比去年增加24天,与之相伴的是环境空气质量普遍恶化,AQI(空气质量指数)甚至出现“爆表”,达到最高值500。7月份,石家庄空气质量情况较上半年有所好转,但按照环境空气综合质量指数评价,石家庄市仍在全国74城市中排名倒数第3。 深入: 灰色城市里的“重担忧” 刚刚过去的2013年的国庆假期,石家庄再次遭遇“十面霾伏”,10月4日开始,污染日益严重;5日,AQI(空气质量指数)再度出现“爆表”。从沧州开车回石家庄的王先生一走进石家庄届就感受到了“模糊”,“差别太大了,沧州这些天艳阳高照,我都快忘记石家庄是‘雾城’了,一到石家庄就觉得哪里都不舒服,鼻子眼睛嗓子好像都难受了。” 国庆假期连续几天的重度污染让更多人担忧的是即将到来的采暖期,面对雾霾天气,专家提醒百姓要尽量减少室外暴露的时间,减少开窗,注意个人防护,如果长时间在室外活动,要注意个人防护,比如戴口罩等。实际上,有评论指出,“污染是自由流动的,谁也不能独善其身。对浩荡的车流、高耸的烟囱、飞扬的烟尘,我们再也不能熟视无睹,以为不在自己家门口就没事。PM2.5的危害,已经像无孔不入的雾气一样,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 有业内人士指出,“十面霾伏”的灰色城市里,担忧也无处不在。据不完全统计,省会有近五成儿童有铅中毒现象往往找不到根源,汽车尾气中的铅含量不容忽视。而空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占外界因素对人体综合影响的10%。目前,省会老年人得气管炎、哮喘的机会比其他城市要多。“近几十年来,人们发现,很多过去认为病因不明或神秘莫测的疾病,并非由于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病因引起,而是和人们生活的环境有很大关系。”相关专家介绍说,甚至许多学者在不断探索癌症发病原因的过程中认为:癌症90%以上是由环境因素引起的。上世纪90年代与上世纪70年代相比,20多年来死亡率增长幅度最大的是肺癌。其原因就在于空气污染。 观点: 城市发展,“呼吸权”更重要 10月6日,刚刚从青岛带团回的导游马莉一下车就有些不适应,这似乎已经成为每次带团回来的必有症状。“这个城市里,即使见到蓝天,空气似乎也没那么清爽,干净的呼吸总是那么难。” 让马莉对石家庄的环境记忆深刻的是今年年初一次带团,当时带着四十几个人去西柏坡,其中有几名游客是刚到石家庄工作的外地人。游览快结束时,来自江西的林先生对马莉说:“其实石家庄郊县的环境还是不错的,我来这儿半年了,真没想到石家庄也能有这么开阔和舒畅的环境。”林先生意外而又兴奋的话语让马莉有些哑然,这就是一个外地人对石家庄空气最直观的评价。 其实,“呼吸权受损”已经成为了石家庄市民污染举报的重点,市民关于大气污染的投诉占到一多半。省会有社会学者就指出,家里装修后室内空气质量不达标,我们可以通过法律途径向施工单位索赔,维护我们的“呼吸权”。而城市也就像装修后的家,政府好比施工队,我们把城市环境交给政府治理,如同把家交给施工队。如果城市空气质量不达标,我们该怎么办?难道只能选择呼吸被污染了的空气?我们在这座城市工作、纳税,政府应当尊重城市中每个成员呼吸新鲜空气的权利。他认为,或许有一天,会有人通过法律途径,向有关部门讨要“呼吸新鲜空气的权利”。而实际上,这本来就是我们最基本的权利。 有业内人士更指出,这些年来,经济快速发展,GDP大幅度增长,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但事物往往具有两面性,特别是在不善于处理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关系时,在有些地方、单位、部门领导“顾头不顾腚”,甚至不惜以“泡沫”充“政绩”的时候,往往是经济越高速发展,生态环境越遭到破坏,比如盲目发展钢铁、造纸、化工等工业项目,给水质、土壤、空气等造成的污染极为严重。老百姓想过好日子,并不只想多赚钱,还想吃无污染的大米白面、鸡鸭鱼肉、萝卜白菜,还要喝干净的水,呼吸清新的空气。 大家说治污 您对省会的空气环境有什么看法,您觉得是什么造成了严重的污染?您觉得污染治理方面,石家庄最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欢迎感兴趣的读者继续进行讨论。 参与方式: 1、登录燕赵都市网首页点击横栏“蓝天行动———大家说治污”进入“大家说治污”主题帖参与话题讨论。 2、可在燕赵都市报的官方微博上中的话题“石家庄蓝天行动”下进行留言评论,或者直接@燕赵都市报,发表看法。 |
关键词:大气污染,防治,新鲜空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