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河北频道>>全景河北>>科教文卫

献县一门出了8位教师 重学尚德 吾爱人人

http://www.hebei.com.cn 2014-03-19 08:51 长城网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杨显昭(中排左五)一家全家福。

  杨廷先提供

  □本报通讯员李朴哲

  本报记者马国胜

  学高为师:不体罚学生,靠学识激发学习兴趣

  “这段时间,我刚又看了一遍《滕王阁序》、《陈情表》、《岳阳楼记》等,你们也可以再看看。”在“充电会”上,给孩子们推荐书目,是献县杨显昭老人的一个“重要议程”。虽然已是高龄,但老人依然保持着读书看报的习惯,特别对文史类书籍更是情有独钟。

  杨显昭老人有4个儿子,其中两个儿子和两个儿媳是老师,3个孙子也是老师。他们在学校里都是业务骨干,也都以学识渊博著称。

  “我爱读书的习惯,缘于父亲的影响。”杨显昭老人告诉笔者,他的父亲曾是一名私塾先生,在抗日战争的艰苦年代,虽然吃饭穿衣都成问题,但他的父亲却坚持每日读书。父亲经常告诫他,为人师者,必须要有渊博的学识,不然会误人子弟。

  受父亲的影响,杨显昭在当村小学教师的几十年里,坚持读书学习,他的学识也渐渐赢得了学生及乡亲们的赞誉。杨显昭的大儿子、也曾是他学生的杨奎普说:“父亲经常教育我们,千万不能体罚学生,要靠自己的学识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杨奎普受父亲影响,在献县郭庄中学教书时,虽然当时教的是数学,但他也经常把中国历史及数学领域的趣事讲给孩子们听,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杨显昭家一门3校长,他本人曾是村小学校长,三儿子杨奎志是沧州电大校长,孙子杨廷先是献县实验小学校长。对另外两个校长,杨老先生一直不大服气,“都是校长嘛,有什么不同。”但自从杨奎志家庭和杨廷先家庭都获得河北省优秀教育世家称号后,老人的语气开始谦虚起来:“孩子们还是有进步的,我感到很自豪。”

  德高为范:在家爱家人,在校爱学生

  “‘在家爱家人,在校爱学生’,这是咱家一直传承的家风。它并不高深,但要完全做到也不容易。”在家里,杨显昭老人总是不忘提醒孩子们要以身作则。

  杨家是四世同堂的大家庭,逢年过节,全家都会聚到一起,还要照一张全家福。在大家的簇拥下,装扮一新的两位老人端坐中央,气氛喜庆温馨,其乐融融。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杨显昭4个儿媳20多年如一日照顾婆婆的事,被乡亲传为美谈。1993年,杨显昭的老伴儿刘树彩突发脑溢血,话说不清,生活不能自理。4个儿媳轮流给婆婆喂饭喂药、端屎端尿、按摩擦身,照顾得无微不至。20多年来,老人没得过一次褥疮,身体机能没有明显退化。20多年的照顾还让儿媳们掌握了一个特殊的本领:能听懂老人含混不清的话。每次老太太说话,儿媳们都当翻译。

  在学校,杨家的老师们帮助困难学生,为他们垫付一些费用,几乎是家常便饭。除此之外,他们还有一个共同特点:从不歧视后进生,相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对这种家风的传承,杨廷先体会最深。高中毕业后,杨廷先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上师范。从沧州师专毕业后,他在献县垒头乡中学当了一名物理老师。1998年,杨廷先接手了全校公认最难带的一个班。他从和学生交朋友开始,先拉近老师和同学之间的关系,然后和学生交心沟通,了解这些孩子们内心的真实想法;学生自制力差、目标感不强,他就根据他们自身的特点,一起制定学习目标、探索学习方法;学生自信心差,他就多注意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除学习成绩外,孩子们纪律、卫生、体育、礼仪等各个方面有了点滴进步,他都会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到这个班毕业时,综合成绩一跃成为全年级第一。

 

关键词:献县,教师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河北日报
责任编辑:张世豪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