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安国90岁坚强母亲呵护66岁瘫痪儿引人泪奔
90岁高龄的陈彩云老人,还要照顾66岁瘫痪在床的儿子。 抗战时期入党老党员生活陷困境期望母子一起住进养老院 66岁的戎建民因脊椎压迫神经瘫痪在床,相依为命的90岁高龄老母亲,独自挑起照料瘫痪儿重担。儿子因生活不能自理被养老院拒收,母亲是抗战时期的老党员,虽然符合供养条件,但她却毅然选择留下来照料儿子。保定安国市的陈彩云老人,用超常坚强演绎着母爱伟大。她期望,儿子能和自己一起住进养老院度晚年。 文/图记者汪洋 90岁老母亲挑重担 昨日上午,保定安国市西楼底村一处小院内,满地枯草、了无生气,90岁陈彩云老人就住在这里。 听到院子里有人声,陈彩云老人双手拄着一个方凳,一步一挪地到堂屋来查看。打晃的瘦小身躯,满头蓬乱白发,佝偻近90度的腰,深深凹陷下去的脸颊,这位看上去需要别人照料的高龄老人,实际上却要每天照料瘫痪在床的儿子。 东侧卧室的床上,66岁的戎建民静静地躺着。母亲给他身上盖了三床厚棉被,腿上还加盖了一条皮褥子。“他这病最怕冷!”陈彩云老人说,十来年前丈夫去世后,家中就剩下母子二人相依为命。2013年1月份的一天,儿子突然双腿麻木,就瘫痪在床起不来了。刚发病时,戎建民也曾去过省城大医院求治,但10万元治疗费用把他吓了回来。即便有新农合报销,但剩下的部分他仍无力承担。后来再去诊断,医生说他耽误了最佳治疗时机,已经无法进行手术了。 从那时起,儿子的生活就全靠老母亲来照料。起初她身体还能撑得住,给儿子做饭端水、接屎接尿都行。后来下床时摔坏了腿,走路要撑着方凳,母子俩的生活就陷入了困境。有次她去村里药店给儿子买药,头晕目眩昏倒在半路上。有好心人来帮助给做饭时,母子俩就能吃上顿饱饭。没人帮助做饭时,她就拿了钱挪到院门口等着,让路人帮忙买些馒头、烙饼,回来就着开水吃。 不仅吃饭成难题,就连给儿子倒尿桶这样的小事情,对陈彩云老人来说也变得极为艰难:先把尿桶往前拎一下,然后撑着方凳向前走一步,再腾出手来向前拎尿桶,如此反复,一趟下来至少要花上半个小时。 66岁瘫儿怕连累娘 “去年夏天,闹雷雨天,他就像疯了一样喊:老天爷呀,你劈了我这个废人吧!我知道他这是心疼我,不忍心连累我。”陈彩云老人絮叨地说。 听母亲说到这些,戎建民难过地扭过头去。“要不是受了我连累,俺娘有足够的条件享清福。”戎建民说,母亲年轻时在他们村这一带很有名,早在1937年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还曾是郑章镇妇救会主任,传送情报、筹集军粮军鞋。母亲现在还享受着老党员特殊津贴和五保户待遇,完全有条件住进养老院安度晚年,但了解到养老院不收他这种生活不能自理的人后,母亲坚决不去养老院,而是留在家里照顾自己。 当地政府给了陈彩云母子俩一定的救助。两人每月110元养老金、320元五保补助,再加上三亩责任田给别人种后每年1000元租金和母亲的老党员津贴,维持最基本的生活开销并无太大问题,但做饭和生活照料却没有着落。戎建民说,他实在不忍心看着老母亲拖着羸弱的身躯照顾自己。如果他和母亲都能住进养老院就好了。 对此,安国市民政事业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称,无生活自理能力五保人员能否送该中心,需要询问所在乡镇政府部门。大五女镇主管民政事务的刘副镇长则向记者证实,他们曾几次就戎建民入养老院问题,向安国市民政事业服务中心提出申请,但均被对方以“无生活自理能力”为由而拒绝。目前,他们在考虑由镇政府出钱,雇人照料陈彩云母子俩日常生活。 |
关键词:瘫痪儿,90岁母亲,呵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