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河北频道>>全景河北>>时政要闻

新型城镇化 扬帆正当时

http://www.hebei.com.cn 2014-03-26 08:47 长城网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按照世界城镇化发展的一般规律,城镇化率在30%-70%区间,为加速发展期。

  2013年底,我省城镇化率为48.1%,未来发展空间巨大。更为重要的是,当前,我省站在推动绿色崛起、全面深化改革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等重大历史机遇交汇的时代节点,加速城镇化转型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可谓风劲扬帆正当时。

  绿色崛起——

  发展指导思想之变,将让人们享受“诗意般”的栖居

  2001年,30.7%;2013年,48.1%。12年间,我省城镇化率增长了17.4个百分点,城镇人口由不到2100万增加到了3600多万。

  与之相适应的,是城市的聚集能力不断提升,11个设区市创造了全省1/3的经济总量和近50%的财政收入。2012年,全省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和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均达到87%,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2平方米,城市承载能力显著增强。截至2013年,全省累计解决188.3万户城镇居民住房困难,住房保障覆盖率达到18%,初步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住房保障体系。

  但另一方面也应该看到,我省城镇化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5.6个百分点,与周边的山东、山西、内蒙古、辽宁也有一定差距。由于一些城市“摊大饼”式扩张、城市空间无序开发,也带来了地区发展失衡、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加剧等问题。人口城镇化滞后于城镇规模的扩张,高楼大厦让城市的天际线越来越高,而农民和市民之间的分割线并未弥合,很多进城务工农民享受不到均等的公共服务;城市发展模式粗放,产业结构不合理,高能耗、高排放的重化工产业仍是主导,增加了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成本;城市群布局不尽合理,城市群内部分工协作不够、发展效率不高等。

  去年12月召开的省委八届六次全体(扩大)会议,明确提出了转变发展指导思想、坚定不移走绿色崛起之路,努力建设全面小康的河北、富裕殷实的河北、山清水秀的河北的奋斗目标。“发展指导思想之变,带来城镇化转型发展的新契机,要求我们推进城镇化,不能再走粗放扩张、人地失衡、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老路。”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厅长朱正举认为,要努力走出一条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文化传承的新型城镇化道路,让人们享受“诗意般”的栖居。

  河北是农业大省,有4000多万农民,就城镇抓城镇、就农村抓农村没有出路,必须把统筹城乡作为考虑问题的基本着眼点,努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障碍,坚持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

  从城乡分割、区域分割转向城乡统筹、四化同步,县城建设是主战场。

  省委、省政府从我省实际出发,把县城建设作为“四大攻坚战”的一项重要内容,顺应了新型城镇化的内在要求。按照规划,县城建设攻坚战重点在扩容提质、产城融合、完善功能、塑造特色、精细管理等方面下功夫,用3至5年时间,使全省县城规模等级、容貌环境、承载能力、聚集能力、居住条件、管理水平迈上新台阶。

  改革红利——

  激活创业春水,打破户籍藩篱,促进产城互动更融洽

  有专家分析,新型城镇化应当是系统改革战略,而不仅仅是增长和发展战略。要大力推进体制改革,从政府主导的城镇化逐步过渡为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的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农民从农村来到城市,必然要考虑如何就业、怎样生活,千方百计地争取城市的公共服务。每一步,都离不开改革的推动,应着力解决好制约和束缚人口城镇化的关键问题,为城镇化发展提供动力和支撑。

  今年启动的工商登记改革,激活了创业的一池春水。

  3月1日起,我省启动实施了工商登记制度改革,从注册资本、经营场所等方面放宽登记条件、降低创业门槛。截至3月7日,我省已核准各类市场主体名称14526个,同比增长42.62%。随着改革的推进,预计未来一段时间,我省新增市场主体数量将迎来较大增长。

  工商系统的举措,只是众多改革中的一个亮点。去年下半年召开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深化改革作出了全面部署,这是我省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大机遇。一项又一项大力度的改革举措,有利于创造良好的创业环境,降低创业门槛,为更多城市务工人员打开了创业、就业之门。

  我省城镇产城互动、融合发展的程度相对较低,不利于就业创业。为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去年,我省取消下放省级行政审批事项204项、衔接国家取消和接收下放行政审批事项92项。简政放权,将进一步释放改革红利,促进产业和城市的互动更加频繁、融洽。

  户籍制度是改革的另一重点,关键是解决户籍背后的教育、医疗、住房、社保、土地等利益调整问题。省住房城乡建设厅提供的数据显示:2012年,我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46.8%,户籍人口城镇化率32%。也就是说,城镇常住人口中有1000多万人没有非农户籍,享受不到城市相应的服务。

  近日,我省户籍门槛再降,凡符合当地落户政策的,取消一切户籍迁移附加条件。对与人才交流中心签订代理协议的毕业未满三年的大专以上学历高校毕业生,凭书面申请、毕业证、户口迁移证、身份证,即可申请登记常住户口。

  专家同时提醒,新型城镇化是个长期的历史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要按照尊重意愿、自主选择,因地制宜、分步推进,存量优先、带动增量的原则,量力而行,扎实推进。

  协同发展——

  借力京津冀一体化,构建最具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

  根据近日发布的中国首部城镇化规划——《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京津冀城市群是我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吸纳外来人口最多的地区之一,目标是建设世界级城市群。

  长期以来,京津冀地缘相接、人员相亲、文化一脉,但经济社会发展不均衡,致使不少河北人常常感慨:京津“虹吸”太强、“大树底下不长草”。有人形象地说,相比较京津而言,河北就是一个大农村,甚至是落差很大的“贫困村”。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我省城镇空间布局结构不尽合理。城镇布局较为分散,环首都、沿海等优势地区聚集发展的态势不明显,大城市带动能力弱,中等城市数量少、规模小,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质量不高。推进新型城镇化,就河北看河北,就河北抓河北,没有出路。

  反观北京,由于企业总部、科研机构、高端制造企业等高度集中,饱受交通拥堵、房价高企等“大城市病”困扰。根据《京津冀发展报告》,北京综合承载力已进入危机状态,人口、水资源、生态、交通等方面均为其短板。对北京来说,需要疏散功能,包括产业功能和其他非核心功能,将其疏散到周边地区,为周边地区的转型升级提供支撑,同时也为自己的功能升级留出空间。

  当前河北面临很多机遇,最大的机遇、最现实的机遇、最不能错失的机遇,就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加快京津冀一体化进程,有利于我省在京津冀城市布局调整中,把握这一区域城市群发展的大势,加快建设一批生态环境好、商务成本低、生活质量优的城市,提高河北城镇化水平;有利于在京津的辐射带动下,更好地消除城乡差距,特别是促进贫困地区发展,改变首都周边塌陷、落差过大的局面。

  “要突破省市行政区划的束缚,融入京津冀区域发展的大局。”河北经贸大学副校长武义青认为,我省要紧紧抓住京津由“虹吸”转向辐射的大好机遇,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在构建功能互补、宜居宜业的世界级城市群中实现更好发展。

  而在朱正举看来,我省环绕京津,特殊区位和资源环境制约决定了我省的城镇化不可能、也不允许走以发展大城市和特大城市为主的路子。我省的城镇空间结构应放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格局中统筹考虑,走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重点发展中小城市的路径。目前,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在编制首都经济圈发展规划。我省作为重要组成部分,应在首都经济圈的总体框架下,谋划打造一批规模适度、疏解北京功能、承接产业转移的卫星城。

关键词:城镇化,落户,绿色崛起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河北日报
责任编辑:王培炎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