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地震37周年 志愿者爱撒地震遗址纪念公园(图)
37年前的大地震让无数的唐山人失去了挚爱的亲人,直到现在,这段灾难给唐山人心中造成的创伤仍旧不能抚平。地震遗址纪念公园建成之后,每逢7.28抗震纪念日,很多唐山市民都要来到地震罹难者纪念墙前,祭奠逝去的亲人。 7月27日和28日两天,冒着小雨,顶着烈日,燕赵都市报冀东版爱心社召集的近150位志愿者,来到地震遗址纪念公园,为前来祭拜的市民提供帮助,用真诚和爱心抚平他们心中的伤痛。 37年过去伤痛依旧 7月28日,早上5点开始,前来祭拜的市民就陆陆续续地来到遗址公园了。遗址公园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昨天晚上,公园有十几个工作人员都没有回家,在单位值班,早上五点多,就有市民打电话,希望能早点进公园,祭拜亲人。” 早上7点半,记者来到遗址公园,马路两边已经排起了约有一公里长的车队。人们手捧鲜花,迈着沉重的脚步,来到纪念墙前,为逝去的亲人深深鞠上一躬,双手合十、默默祈祷,表达着对已逝者的怀念之情。 28日下午,在遗址公园服务中心,一位阿姨在电脑前查询亲人名字的位置,“阿姨还没有说出亲人的名字,就控制不住地哭了。”志愿者刘依安说,大地震中,这位阿姨失去了自己的几个姐妹和姥爷,“大地震给她心中造成永远不能抚平的创伤,让我的心里也很不是滋味。” “虽然大地震已过去37年,但每年的7.28,我的心情都很沉重。”母亲在唐山大地震时遇难,这让当时只有20岁的赵保国至今悲痛万分。“我赶到妈妈打工的饭店时,三层多的楼已经变成了一堆废砖烂瓦,我们把她从废墟里挖出来,她就已经与世长辞了,很长时间,我都不敢相信。” 家住路北区的宋桂花阿姨一个人来到地震遗址公园的石碑前,在志愿者的帮助下,她找到了弟弟的名字,一瞬间泪水充盈了她的双眼,“弟弟,我来看你了,家里一切都挺好,就是想你了。”宋阿姨说,从2008年公园建成后,她每年都会来看看弟弟。第一次来,还没有网络查询名字,她就在石碑面前一个一个地找,整整找了3天的时间。石碑又高又大,看不到的地方,她就用望远镜看,终于让她找到了弟弟的名字。 和宋阿姨一样的市民还有很多很多,有些人嘴里说着走了、走了,却始终不忍迈出一步。张素珍捧着鲜花,来到姐姐的名字前,用手轻轻的抚摸着姐姐的名字,哽咽地说不出话来。“姐姐全家都在地震中遇难了,太可怜了。” 志愿者热情高涨服务市民 两天时间里,每次志愿者集合之后,都是兵分两路:第一批人在公园东门的服务中心,一部分人帮助前来祭拜的市民在电脑上查询亲友名字的位置,打印查询单,一部分人整理鲜花,书写挽联;第二批人是大部队,他们分散在每面地震纪念墙前,根据查询单上的提示,帮助前来祭拜的人们找到亲友的名字。 7月27日上午7点半,杨立军一家三口就到了唐山地震遗址公园当志愿者,他们的工作是帮助前来悼念故人的市民找到故人的名字。这个工作看起来简单,但十分需要耐心。在还没接受培训之前,就已经有人向他们寻求帮助。为了能及时地帮助市民找到名字,杨立军一家赶忙全家出动。闲下来时,杨立军一家就会仰头研究怎么寻找名字更快,更简洁。“我们负责的这块石碑一共24列、14行,分清行列数,就能更快地帮助市民了。”杨立军说,女儿杨柳第一次来参加这样的活动,以前只是听他们夫妻说过地震的事情。今天参加志愿者活动,亲身感受悼念者们对至亲好友的思念之情,感触很深。“女儿时不时合起双手为地震中死去的人们哀悼和祈福,这对她来说是一种教育。” 在这些志愿者里,有很大一部分是放暑假的学生,他们充满活力,在闷热的天气下充满激情地为市民服务着。“我在开滦二中上学,中午放学去姥爷家,看到招募志愿者的消息,就把同学也带来了。”开学读高二的王佳依和季丹琦上午补课,下午参加了这次活动,“希望有机会再多做点有意义的事。” 27日下午,天色阴沉,显示着要下雨的迹象,前来祭拜的市民也比上午少了很多,但在地震纪念墙前服务的孙硕却还是忙得热火朝天。一对80来岁的老夫妇,没有打印查询单,凭印象过来寻找亲友的名字,过了十几分钟,在众人的帮助下,还是找不到亲人名字的位置,孙硕怕两位老人走多了累着,小步快跑着去服务中心帮他们查询、打印名字的位置。看到他小跑着过来脸上的汗珠,两位老人很是心疼,可他只是可爱地笑笑,“我还小,有得是精力,帮爷爷奶奶找到了亲人名字,累点也值得。” 28日上午,来自太平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唐山中心支公司的40多位志愿者穿着整齐的服装,早早来到遗址公园,为前来祭拜的市民服务。他们还带来了1000瓶矿泉水,分发给大家。“志愿者当中有一部分是唐山人,也有很多外地人,在地震纪念墙前,大家都被深深的震撼,下次再来遗址公园服务,我们还要参加!”中午12时许,来祭拜的市民有所减少,在烈日下服务了5个来小时的志愿者们才恋恋不舍地离开了岗位。 志愿者对大地震深感震撼 27日下午,66岁的志愿者李焕婷同丈夫、女儿、外孙四个人一起,参加了志愿活动。“咱们中国的祭拜先人习俗是,把去世的亲人牌位摆放在一处,现在,遇难者的名字被刻在同一面纪念墙上之后,我感觉这些唐山人就像是一家人。”在地震中失去3位亲人,参加这次活动对于李阿姨而言有着特殊的意义。 经历过地震的老唐山人,回忆起当年的灾难,至今仍历历在目。而年轻的80后、90后们对这段历史的了解,都是通过教科书的记载和长辈的讲述,现在,亲眼见到前来祭拜的人们抚摸着纪念墙上亲人的名字,失声痛哭,他们才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这场灾难给人们带来的震撼。马上就要升入六年级的朱江忆、部祎璠和罗薛惟一是同班同学,在纪念墙前,她们3个一起帮助市民寻找亲人的名字,“地震纪念墙上,有数十万遇难者的名字,人们找到自己亲友的名字之后,有的人深深地鞠躬,有的人会流出泪水,还有的人会失声痛哭。地震的伤害太大了。” 今年刚刚高中毕业的刘依安被分到了公园的服务中心,帮助市民们写鲜花篮上的挽联,第一次参加地震活动的她被深深地感动了,“看到这种场景,让人心情低沉。地震人员伤亡实在是太大了,石碑上密密麻麻的名字都是一个个宝贵的生命。来到这里才能真的体会到地震的残酷性,我真的感觉很惋惜。”张立颖和张立华姐妹也有着同样的感受,“之前没有来过这里,心里的感觉超乎想象。来到这里就会被一种凝重的气氛包围,每一位死者都值得被我们记住。” 志愿者当中,有很多人的亲人的名字也被撰写在了纪念墙上面。在这个时候,每个人都会趁着闲暇时刻看望一下自己的亲人。赵一儒带着全家人的嘱托来到纪念墙前,将手中的鲜花献给了地震中遇难的舅舅,“每次都是和家人一起来看望舅舅,这次家里人知道我参加了志愿者活动,就嘱托我来看望他。趁着中午人少,带着家人的思念过来看看舅舅。” 霍秋华老人今年61岁,也是7.28志愿者活动当中的一员。地震中,她的3位亲人都不幸去世,每次来到地震遗址公园,她的心里都有说不出的难受。“来到这里心里就不好受,想看看他们又不太敢去。”说着霍大姨的眼睛湿润了。整个志愿活动中,霍大姨除杂草、捡垃圾,就是没有近距离靠近纪念墙,她怕无法抚平失去亲人的伤痛。记者从唐山地震遗址纪念公园管理处获悉,7月27、28日两天,公园接待参观及祭拜的市民超过5万人次,参观地震博物馆人数达2252人。(记者和赛 师源 吴艳丽 文/图) |
关键词:唐山地震,37周年,志愿者,遗址纪念公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