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河北频道>>邢台>>邢台

[寻找最美乡村教师]胡清汝:接过父辈的教鞭

http://www.hebei.com.cn 2013-07-31 13:02 长城网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记河北省平乡县常河镇学区教师胡清汝

  他的父亲是乡村教师,他的祖父是乡村教师。他本可以不再做乡村教师,但他还是选择了当一名乡村教师。

  他不仅继承了前辈的职业,更继承了前辈传下的一脉师魂。

  他叫胡清汝,河北省平乡县常河镇学区教师。面对清贫的乡村教师生活,他执着坚守,32年从未放弃,换来满园桃李芬芳。

胡清汝课间辅导学生。光明日报通讯员谢霄凌摄

  钟绳传到了胡清汝手中

  常河镇贾村小学,有一口古老的钟,几十年来,学生们听着钟声上课、下课,一代一代长大。

  这口钟,胡清汝的爷爷胡金錡敲过,父亲胡庆瑞敲过。后来,钟绳传到了胡清汝手中。

  胡家是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大家族——在近70年的岁月中,四代人里出了20位乡村教师。在这个家族里,教书不仅是一种职业,更是一种朴素的人生信念,代代相传的,是“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为师之德。

  初见胡清汝,他取出一个作业本,这是爷爷胡金錡从教时留下的学生作业。侧装订、微微泛黄的作业本上,笔迹已有些模糊。胡金錡是胡家第一代教师,也是当时贾村小学里唯一的教师。胡清汝对祖父的印象是,逢年过节,家长们都带着孩子来答谢先生,给先生磕头行礼。胡清汝那时就感到,教师是一份令人尊敬的职业,于是他暗下决心,以后要做爷爷那样的教师。

  17岁高中毕业,胡清汝成为村里一名代课教师。开始教书时,胡清汝并没有受过师范专业的培训,但家教给了他最好的教育。受父辈熏陶,年轻的他接过父辈的钟绳,很快跟学生们打成一片。

  刻着梦想的磁带

  “点燃孩子们的希望,放飞孩子们的梦想,是老师的责任。”胡清汝说。

  胡清汝执教的第一批学生,有几个基础不好。胡清汝把他们叫到自家,把两张地桌并在一起当课桌,每晚为他们辅导功课。无论风霜雨雪,辅导结束,胡清汝都一个一个送回家。后来,这个班里走出了4个大学生。

  92届学生孙丽华曾是孙庄小学的学生,由于调皮捣蛋,被迫转学。孙丽华的父亲找到胡清汝,请他接管孩子。刚到贾村小学时,孙丽华仍然顽皮,胡清汝就重点培养,利用课间单独辅导他,遇到阴雨天,就留他到自家吃饭。慢慢地,孙丽华变了,成绩也逐步提了上来。

  在胡清汝送走的每一个毕业班里,都有这样一个毕业典礼:为全班同学准备一盘磁带,录下每位同学心中的梦想。医生、教师、科学家、军人……同学们心中的梦想是那么丰富多彩,这一盘盘刻满理想的磁带,成了学生们探寻未来的新起点。

  2000年,毕业近10年的学生们带着自己的成就回到母校聚会,胡清汝拿出当年录有梦想的磁带放给学生们听。

  “那时候我对胡老师说,立志要上医科大学,做医生。现在我梦想成真了,这离不开胡老师对我的栽培。”如今在平乡县医院当医生的王晓娟,听到自己当年的声音,激动地流下热泪。而当年顽皮的孙丽华,也已经实现心中的梦想,参军后在部队成长为一名连长。

  扮演“五个角色”

  胡清汝初当老师时,贾村小学很破旧。为了修建学校,胡清汝挨家挨户动员乡亲们出资。进砖,他跑砖场;进瓦,他跑瓦场;买木头,他与人讨价还价……学校盖了10天,胡清汝义务看守建筑材料,在野地里睡了半个月。

  2008年,合校并班政策开始实施,新建的西位明德小学启用,胡清汝出任校长。虽说是新建学校,但当时只有一座空空的教学楼,配套设施全无,学校里杂草丛生,坑坑洼洼,建筑垃圾遍地。

  为了不耽误开学,胡清汝天天带着教师填坑、铺路、清野草、焊栏杆。这些行为感动了教师家属和乡亲们,许多教师家属一有时间就跑来帮忙,乡亲们也主动开来农用车运垃圾,学生们三五成群地捡砖头铺小路。学校如期开学了,家长们说:“把孩子送到这里来,我们放心。”

  学校不能吃住,家长每天都得接送孩子。赶上阴雨天,道路泥泞难走,家离学校远的学生两三天不能来学校。为了建寄宿制学校,胡清汝四处奔走,骑坏了一辆自行车,瘦了11斤。

  寄宿制学校建成了,胡清汝的角色又多了好几个。哪个孩子病了,他第一个问询,联系医生;哪个孩子从学校跑出去了,他带队搜寻;课桌凳坏了,他亲自修理……老师们戏谑他有5个角色:护士、警察、木工、电工、水暖工。

  为预防村里孩子们患小儿麻痹,胡清汝定期发放药丸,联系医生定期为孩子注射疫苗。可他的妻子却因为繁重的家务,得上股骨头坏死病,落下了残疾。

  “做丈夫有缺憾,做教师没遗憾!”在胡清汝看来,教师就得是这个当法。

 [1] [2] 下一页

关键词:最美乡村教师,胡清汝,平乡县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责任编辑:赵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