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河北频道>>全景河北>>经济快讯

[记忆中的新春]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年货

http://www.hebei.com.cn 2014-01-21 10:22 长城网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左手一只鸡,右手一只鸭,身上还背着一个胖娃娃呀,咿呀咿得儿喂……”

  1984年春晚上的一曲《回娘家》,一夜之间红遍大江南北,而这样的场景也成为那个年代很多人经历过的场景。

  年节将至,不论是正在猛抢车票的外地青年,还是与人口大迁移无关的本地“土著”,此时恐怕都有一件事要关心,那就是办年货。

  年货是一项传统,也经历了不少变迁。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是个啥都要凭票的年代,城里有工作的如果能省着点吃,年底用攒下的票买上几斤油带回老家过年,那可是非常有面子的事。同样,春联也和其他物资一样,有钱不一定买得到,所以大多靠手写,于是能写一手好字的人便会成为最受追捧的人。

  上世纪八十年代,十几英寸的黑白电视机一度成为盛极一时的“大件”年货,很多家庭积积攒攒,等过年才买回一台。几年后,大彩电替代了小黑白,如果谁家春节买了彩电,周边定会有不少邻居跑到他家来看春晚,主人家也会很高兴,忙前忙后添茶水、递糖果,不亦乐乎。

  上世纪九十年代,人们吃穿不愁了,年货也更追求“洋气”,给孩子买个学习机,给老人带个磁疗仪,都是当时很“时髦”的选择。

  跨入新世纪,曾经特别的“年货”渐渐变得不再特别。对于儿女来说,备年货越来越需要绞尽脑汁、挖空心思,而对于家里的老人来说,儿女回家团圆成了最理想的年货。

  时光向前,记忆向后,生活向好。“货”在变,不变的是“年”的内涵。(王成果)))

关键词:年货,新春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河北日报
责任编辑:赵晓慧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