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劳模郑淑芳:26年爱洒荒山 用心浇灌青山梦
全国劳动模范郑淑芳。 丁会静 摄 长城网承德5月4日电(记者 李丹丹 助理记者 丁会静)承德市隆化县隆化镇闹海营村的一名普遍村民郑淑芳,26年来,在大黑河的荒山上种活了30多万株树木,26年来,在家与大山之间往返奔波,至少走过了二三个长征的路程。如今的大黑沟,到处生机勃勃,1000余亩荒山也早已郁郁成林。 郑淑芳是河北省滦平县人,因为从小受父亲的影响,对中医药颇感兴趣,1982年她在家里开了一个中药店,闲暇时间就到山上采点黄芩、柴胡等中药材。记得1983年7月,她去大黑沟采草药时,看见她们村的果园因多年无人管理已经荒废得不成样子。当时她就想,如果有一天这片果园由她管理,她一定要把它建设成一个山清水秀、硕果满枝、生态良好、景色宜人的世外桃源。说来也巧,1984年她们村在果园的管理上倒挂费用都无人承包,于是,她就找到当时的村干部说了自己的想法。在村委会的支持下,郑淑芳如愿承包了大黑沟的荒山和果园。拿到承包合同的当天,她就和丈夫来到了山里。 郑淑芳在修建树木。 (照片由隆化县委宣传部提供) 当时的大黑沟,可以说是山秃、树光、路窄、草长。剪枝、栽树、打井、修路、建蓄水池,该做的事实在是太多了。郑淑芳知道,荒了十几年的山要想尽快地让它绿起来绝非一朝一夕的事。自己不懂果树管理和剪枝技术,郑淑芳聘请了县林业技术员。为了节省开支把钱用在刀刃上,郑淑芳一把铁锹、一把树剪、早出晚归、风雨无阻。记得有一次,她从大黑沟回来时天色已晚,一双儿女放学后做好饭菜等她回去吃饭,左等右等不见她回来,两个孩子就在屋外睡着了。当她看到两个孩子睡着的样子,流下了内疚的泪水。“说实话,这些年,我亏欠孩子们的实在是太多了”。 1985年,她先在大黑沟栽了近3000株榆树作为防护林,然后雇人栽了8万株油松、刺槐苗40000株,封山育林近千亩,常年雇用2名护林员吃住在山上,每年投入近万元。1986年,为了解决生产用水问题,她亲自动手在山上砌了一个2米深、12米长、6米宽的蓄水池。砌池时,一块石头掉下来砸伤了她的右腿,鲜血直流,她用手帕将伤口包上又咬着牙接着垒,用了5天时间将这个蓄水池砌好了。 在多年的实践中,她深深地懂得了一个道理,那就是治山不能蛮干。她知道自己文化水平低,所以就节衣缩食买回了大量林业方面的书籍和资料,通过学习,她很快掌握了一些专业知识,并写了100多万字的读书笔记。在参加各级妇联系统举办的农村妇女“学文化、学技术、比成绩、比贡献”竞赛活动中,她多次被全国、省、市评为先进女能手和标兵,也因为刻苦自学,她还取得了“绿色证书”、“农民技术员”等职称。 1990年,松毛虫虫害严重。为尽快控制虫情蔓延,她领着人上山打药,30多公斤重的药桶,每天要喷十几桶。十多天下来,由于劳累过度又加上药物中毒她住进了医院。1994年,通过整整10年的努力,郑淑芳终于迎来了收获的季节。她不仅让承包的荒山披上了绿装,果园也硕果累累。乡亲们都啧啧称赞:“一个女人家,真是好样的!”一传十,十传百,她一时成了十里八村的女能人。她成功了,但是她没有忘记街坊四邻对她多年的支持和帮助。她用果园的收入资助她们村一个贫困孩子读完大学,向县敬老院捐款近千元的衣物食品,无偿为林果种植大户提供技术服务,南方发生洪涝灾害那年她还变卖了戒指,把1000元现金捐给了灾区。 而那些年,因为包山,家中收入不错的中药店和小卖部停业了;因为包山,她花去了家里的所有积蓄;因为包山,她的体力严重透支,落下了腰腿痛、关节炎和胃病;因为包山,2001年丈夫也离她而去。 郑淑芳告诉记者,这些年在治山过程中,她失去了很多,但也得到了很多。记者了解到,2000年,她被河北省授予“三八”红旗手称号、记个人二等功;2004年她被承德市林业局授予“绿化标兵”荣誉称号。 荒山变绿了,接下来郑淑芳开始琢磨如何发展绿色产业,带动家乡脱贫致富。2004年8月,她抓住雨季造林的有利时机,雇用20名民工大干一个月为村里义务植树,使2000亩荒山全部绿化。在此基础上,她根据自己多年绿化造林所学的科技知识和积累的中医实践经验,以山楂核和多种草药籽为主要原料,经纯天然中草药泡制,研制成集保健与按摩为一体的“红玉牌”多功能保健枕垫,以及以薄公英、山楂叶、黄芩、桑叶、刺玫瑰等为原料的“薄叶牌”野山楂绿色有机产品,并申请了发明专利和商标注册,创建了承德红玉天然绿色保健品厂。2005年,郑淑芳又研制了系列降压、防暑、助眠药枕,受到了患者的一致好评。 如今的大黑沟,可以说到处生机勃勃,1000余亩荒山也早已郁郁成林。去年郑淑芳又在大黑沟新建了一个鱼池和一个农家院,准备打造一处可供游人观光旅游的生态景区。“最近有些村民主动找到我,打算共同组建一个农民生态合作社,筹建一处集民俗特色和吃住玩为一体的度假村。”谈起未来的打算,郑淑芳信心满满。
|
关键词:隆化,劳模,郑淑芳 |